- 年份
- 2024(8681)
- 2023(12265)
- 2022(9903)
- 2021(8888)
- 2020(7157)
- 2019(15990)
- 2018(15376)
- 2017(29599)
- 2016(16036)
- 2015(17601)
- 2014(17341)
- 2013(17150)
- 2012(15981)
- 2011(14075)
- 2010(14657)
- 2009(13724)
- 2008(14189)
- 2007(12967)
- 2006(11781)
- 2005(11321)
- 学科
- 业(83778)
- 济(80162)
- 经济(80070)
- 企(78040)
- 企业(78040)
- 管理(67190)
- 业经(30265)
- 方法(28519)
- 财(28122)
- 农(25710)
- 务(22781)
- 财务(22761)
- 财务管理(22741)
- 企业财务(21762)
- 中国(21729)
- 数学(20358)
- 数学方法(20277)
- 地方(19562)
- 农业(18965)
- 技术(17660)
- 制(17539)
- 策(14896)
- 划(14589)
- 和(14322)
- 体(14239)
- 理论(13107)
- 企业经济(12495)
- 发(12298)
- 贸(12164)
- 贸易(12148)
- 机构
- 学院(236192)
- 大学(227611)
- 济(103669)
- 经济(101837)
- 管理(96772)
- 理学(81869)
- 理学院(81116)
- 管理学(80373)
- 管理学院(79910)
- 研究(76107)
- 中国(62095)
- 财(51717)
- 京(48249)
- 科学(41227)
- 财经(40012)
- 江(38005)
- 所(37361)
- 农(36793)
- 经(36220)
- 中心(34594)
- 研究所(32705)
- 北京(30891)
- 州(30456)
- 经济学(30438)
- 业大(29845)
- 财经大学(29330)
- 商学(28865)
- 商学院(28602)
- 农业(28276)
- 院(27697)
- 基金
- 项目(144311)
- 科学(116899)
- 研究(111222)
- 基金(105283)
- 家(89099)
- 国家(88195)
- 科学基金(78736)
- 社会(73691)
- 社会科(70010)
- 社会科学(69991)
- 省(58353)
- 基金项目(55150)
- 教育(49971)
- 自然(48231)
- 自然科(47172)
- 自然科学(47164)
- 划(46627)
- 自然科学基金(46421)
- 编号(44820)
- 资助(41837)
- 发(36206)
- 成果(35516)
- 业(34771)
- 创(33661)
- 重点(32246)
- 部(32000)
- 课题(31126)
- 创新(30439)
- 国家社会(30433)
- 发展(30166)
- 期刊
- 济(128246)
- 经济(128246)
- 研究(74360)
- 中国(50976)
- 财(45454)
- 管理(43421)
- 农(36461)
- 科学(29392)
- 学报(27566)
- 融(27403)
- 金融(27403)
- 农业(25139)
- 教育(24405)
- 业经(24295)
- 技术(22954)
- 大学(22694)
- 学学(21590)
- 财经(21128)
- 经济研究(19576)
- 经(18257)
- 问题(16140)
- 业(15339)
- 技术经济(14351)
- 财会(13638)
- 现代(12842)
- 世界(12528)
- 商业(12506)
- 会计(12338)
- 经济管理(12292)
- 贸(12207)
共检索到37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洽 刘志明
在逆向混改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大股东治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监督制衡、内部控制、融资约束和社会声誉为切入点,探讨“逆向混改”中国有大股东治理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国有大股东治理可以显著提高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有大股东治理通过提升监督水平、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社会声誉等多渠道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在国有大股东治理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将国有大股东的积极治理效应概括为“异质大股东的优势互补”,如此不仅构建了“逆向混改”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为数字化转型和ESG表现背景下企业内部治理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康娟 潘敏杰 朱四伟
本文将2014年出台的环保约谈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8年地级市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验证环保约谈制度对污染排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约谈制度不仅显著降低了约谈地区的工业SO_2排放、工业废水排放以及雾霾污染,而且促进了约谈地区重污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即环保约谈制度产生了强波特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环保约谈制度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优化治理结构两条途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度越高,环保约谈制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对环保约谈制度比较敏感;环保约谈制度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环保约谈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边际递减趋势。本文结论为更好地落实环保约谈政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环保约谈 企业高质量发展 准自然实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戚乃媛
如何激发资本活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深入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均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程度,并且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效果在低竞争性行业的提升空间更强;(2)从资本要素配置“速度-效率”的视角分析,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不仅显著促进资本要素流向更高效率的经营活动,同时也显著加快国有企业向最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3)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央层级、管理层权力较小、引入民营资本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相较于单一大股东,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概率与数字化转型程度均更高,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公司治理与企业资源是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在从单一大股东模式变为多个大股东模式以及多个大股东越分散的模式中,企业越可能进行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提供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经验证据,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来自股权结构安排的新视角,也为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治理体系与效应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证据支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华民 兰雅婷 向海凌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了重要契机。本文运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运营能力提升、财务状况改善及创新要素投入强化三种机制得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并不存在所谓“避险”偏好,反而能够助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创新创业环境较差、市场估值较低组别中的民营企业,反而能起到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特别地,国有资本参股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在促动“绿色-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塑成方面带来显著效果,有助于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还有助于优化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宝厚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办、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协办的2023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交流大会在浙江嘉兴成功举办。会上,审计署原副审计长、中国审计学会会长孙宝厚发表题为“以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现将讲话内容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家骥 周刚 雷家肃
股权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大股东或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大股东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以及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激励 最优股权 监督水平 公司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白俊 刘园园 邱善运
本文从技术创新角度,以2003~2015年中国部分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后并未发挥信贷资源优势,且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加剧,削弱了管理层的创新意愿,最终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认清国有股权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回应了"国进民退"的争议,为当下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良 彭子峰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组成要素,能够凭借其股东身份对企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对这一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高竞争度企业、中西部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仅在高竞争度企业与东部企业中显著;压力抵制型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发挥正向治理效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产生了负面作用,而数字化转型能强化前者的积极效应,弱化后者的消极影响;机构投资者可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实业投资水平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产生协同治理效应,且数字化转型能够强化这一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南星恒 赵苗苗
本文基于股权质押视角,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机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节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能力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质量内部控制、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姚维保 申晨 李淑一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营企业在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仍存在发展困境。通过梳理中国2018年以来颁布的减税降费政策,并基于广东省民营企业调查数据发现,87.52%的民营企业认为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有积极的影响。从企业异质性方面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对企业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基本没有影响,但企业登记类型、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类型、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会对企业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形成差异化的影响。由此提出紧抓政策落实、加大减税宣传力度、有效引导企业预期、提升企业"获得感"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民营经济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汪茜 王淑贤
文章以中国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为背景,借鉴西方多个大股东的相关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两组五家具有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一组:西藏药业和锦州港;第二组:ST景谷、天科股份和中百集团)进行案例内纵向研究、组内跨案例对比和组间跨案例对比研究,探讨第二大股东进行制衡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主要采取引入关系股东、争取董事会席位的制衡路径;无论第二大股东采取何种制衡路径,第二大股东自身会获得一定好处,但并不能保证公司整体效率;国有企业的民营参股股东进行制衡总体上没有违反效率原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军辉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从保险的本质出发,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是保险行业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关乎经济全局,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活力。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技术服务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冉光圭 杨洁
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也要重视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文章以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金融发展能显著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研究结果对丰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和提供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献飞 裴平
产能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OFDI治理产能过剩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大样本的企业微观数据,结合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且所得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滞后性稳健检验后依然成立;分样本比较分析发现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国有、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及投资于发达国家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显著大于民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继续鼓励企业OFDI以化解产能过剩,分类做好企业对外投资的合理引导工作,并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在微观上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宏观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