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6)
- 2023(12351)
- 2022(10824)
- 2021(10122)
- 2020(8507)
- 2019(19822)
- 2018(19415)
- 2017(38623)
- 2016(20638)
- 2015(23081)
- 2014(23014)
- 2013(22874)
- 2012(20982)
- 2011(18842)
- 2010(18520)
- 2009(16860)
- 2008(16591)
- 2007(14506)
- 2006(12662)
- 2005(11315)
- 学科
- 济(84430)
- 经济(84334)
- 管理(59463)
- 业(58212)
- 企(50980)
- 企业(50980)
- 方法(43197)
- 数学(38080)
- 数学方法(37733)
- 财(21884)
- 银(21383)
- 制(21282)
- 银行(21236)
- 中国(20212)
- 业经(19920)
- 行(19868)
- 农(19755)
- 学(17602)
- 融(15874)
- 金融(15873)
- 地方(15636)
- 务(14839)
- 财务(14780)
- 财务管理(14753)
- 贸(14633)
- 贸易(14622)
- 企业财务(14123)
- 易(14039)
- 理论(13459)
- 农业(13437)
- 机构
- 大学(293584)
- 学院(289823)
- 管理(119219)
- 济(115949)
- 经济(113498)
- 理学(103774)
- 理学院(102673)
- 管理学(101019)
- 管理学院(100491)
- 研究(93573)
- 中国(74690)
- 京(61815)
- 科学(57798)
- 财(54807)
- 农(47042)
- 所(46006)
- 财经(44946)
- 业大(43732)
- 中心(43517)
- 研究所(42199)
- 经(41123)
- 江(41029)
- 北京(38807)
- 农业(37239)
- 范(36394)
- 师范(36042)
- 经济学(35691)
- 州(34239)
- 财经大学(34091)
- 院(33884)
- 基金
- 项目(203565)
- 科学(160579)
- 基金(149940)
- 研究(146981)
- 家(130383)
- 国家(129344)
- 科学基金(112016)
- 社会(93113)
- 社会科(88427)
- 社会科学(88403)
- 基金项目(80102)
- 省(78327)
- 自然(74157)
- 自然科(72457)
- 自然科学(72441)
- 自然科学基金(71176)
- 教育(67274)
- 划(66243)
- 资助(62570)
- 编号(58708)
- 成果(46987)
- 部(45464)
- 重点(44917)
- 创(42393)
- 发(41948)
- 课题(39623)
- 创新(39495)
- 科研(39463)
- 教育部(39335)
- 人文(38491)
- 期刊
- 济(118918)
- 经济(118918)
- 研究(87274)
- 中国(49877)
- 学报(47007)
- 科学(42736)
- 管理(42360)
- 农(41072)
- 财(40812)
- 融(37610)
- 金融(37610)
- 大学(35472)
- 学学(33599)
- 教育(28561)
- 农业(27157)
- 技术(23124)
- 财经(22493)
- 经济研究(19429)
- 业经(19254)
- 经(18954)
- 理论(16053)
- 问题(15520)
- 实践(14797)
- 践(14797)
- 图书(14378)
- 业(13843)
- 技术经济(13811)
- 科技(13767)
- 商业(12999)
- 版(12790)
共检索到41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本文对各种银行脆弱性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整合后,选择4个核心指标对1985~2005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判断,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2年的脆弱性程度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商业银行能否保持和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蜕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均与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其中金融指标对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宏观经济指标。一个良性互动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董金玲
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从解决法人治理、不良资产处置及资本金补充等问题入手,作者同时认为,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还必须辅之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等相关政策改革。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洪波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宏观经济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比微观因素显著;(2)宏微观因素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措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郦锡文
一、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脆弱性 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敞开,国有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争,并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我们应从基础入手,找出差距,通过一系列改革,把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在经济制度变迁中 ,中国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控制政策。金融控制政策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支持 ,也加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脆弱性。实施国有产权股份制改革 ,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问题的根本之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五钢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市场脆弱性共性,又主要表现为体制性的脆弱性。随着非国有经济部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逐步提高和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四大商业银行的特殊脆弱性必然向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的脆弱性转换,其管理也纳入市场条件下一般意义上商业银行脆弱性的管理。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脆弱性 金融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筱峰 王健康 陶金
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义上的脆弱性与体制转轨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本文运用宏观经济法来测度1985~2006年间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程度及其分布,并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诸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中观金融层面、微观银行层面反映其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银行体系 银行脆弱性 Logit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具有潜在的外部冲击,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暴露。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通过实证检验人口集聚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方向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银行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水平升高,即人口集聚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在银行业恐慌时期和低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分组中,人口集聚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更强。这表明人口集聚既能通过加剧金融恐慌导致银行风险升高,亦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的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区域性银行杠杆率和存贷比上升,进而加剧了银行风险。这表明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稳健存在。因此,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过度的人口集聚;需要提振公众信心,对人口密集地区的金融风险进行防控;需要重点加强银行业监管,以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璐 钱雪松
银行脆弱性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国银行业信贷猛增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更加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提出了信贷热潮会增加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假说。同时,基于1990-2011年中国相关数据构造了银行脆弱性指标并界定了信贷热潮,实证考察了信贷热潮因素对中国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信贷热潮不仅自身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健性,而且倾向于加大金融体系结构性特征对银行脆弱性的负面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只有避免出现较长持续期的信贷热潮,同时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才能有效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信贷热潮 金融体系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国祥 王亚君
为了研究股票市场波动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银行不良贷款率来衡量银行脆弱性,并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股市波动与银行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波动会直接或通过房地产市场、通货膨胀等途径对银行脆弱性形成反向冲击,即股市上涨将降低银行的脆弱性。因此,在目前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状况下,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股市平稳发展可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使银行增加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玉英
以制度经济学范式为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中的目标函数导向和约束条件限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假说",探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最后得出现阶段改革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诗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德春 陈陆滢 张长征
本文以复杂系统的视角,以工商银行为例,从风险暴露、敏感性和风险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并以此构建商业银行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工商银行系统脆弱性是存在的,并且逐年下降。其脆弱性的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风险的下降,而是因为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其风险应对能力提升主要依靠其资本充足率的和不良贷款率的改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脆弱性 风险应对能力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高山
从银行的自身特征来看,银行机构天然具有脆弱性。当这种脆弱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银行危机的生成机理,可以概括为银行体系内脆弱性聚集、临界点冲击、银行危机爆发三个阶段。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政府部门为了有效治理银行体系脆弱性,一方面要将传统的行政约束转变为法律约束,另一方面要将银行分支机构的经营主体地位法律化。在加强法律约束的同时,重建储蓄银行序列,进一步加强银行组织体系建设。
关键词:
银行 脆弱性 危机 传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景莲 陈华
基于国外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最新研究,详述了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国际经验及研究进展,强调了在我国银行业调整和开放加快、系统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银行脆弱性预警模型的紧迫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我国国有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基本框架。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预警模型 国有银行 国际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