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5043)
2022(4180)
2021(4402)
2020(3847)
2019(9256)
2018(9457)
2017(17264)
2016(9709)
2015(11029)
2014(11544)
2013(11292)
2012(10253)
2011(9066)
2010(9532)
2009(9361)
2008(10569)
2007(9737)
2006(9069)
2005(8531)
2004(7729)
作者
(27244)
(22455)
(22342)
(21616)
(14597)
(10628)
(10491)
(8705)
(8619)
(8449)
(7879)
(7634)
(7521)
(7257)
(7161)
(6747)
(6743)
(6609)
(6491)
(6487)
(6089)
(5610)
(5556)
(5484)
(5316)
(5100)
(5029)
(4975)
(4635)
(4375)
学科
管理(39813)
(33890)
企业(33890)
(32235)
(30539)
经济(30491)
(19702)
(17670)
银行(17525)
(16578)
(16006)
(12290)
财务(12266)
财务管理(12230)
方法(11954)
企业财务(11434)
(11292)
制度(11287)
业经(10272)
(10015)
业务(9876)
(9843)
金融(9843)
体制(8953)
中国(8659)
数学(8555)
银行制(8503)
数学方法(8376)
(8351)
理论(8226)
机构
大学(131674)
学院(129470)
管理(51583)
(47998)
经济(46501)
中国(43812)
研究(41813)
理学(40146)
理学院(39724)
管理学(39144)
管理学院(38864)
(34099)
(29960)
(24204)
科学(23646)
财经(23098)
(22279)
(22023)
中心(21282)
银行(21113)
(20603)
北京(19665)
(19608)
(19524)
研究所(18825)
(18424)
财经大学(16855)
(16327)
(16303)
师范(16159)
基金
项目(67160)
研究(51534)
科学(51530)
基金(47234)
(39975)
国家(39585)
科学基金(34170)
社会(30199)
社会科(28537)
社会科学(28529)
(25289)
教育(24792)
基金项目(24387)
编号(22544)
自然(21868)
成果(21361)
自然科(21360)
自然科学(21355)
(21108)
自然科学基金(20990)
资助(20409)
课题(15291)
项目编号(15196)
(15064)
重点(14702)
(14633)
(13671)
大学(13320)
教育部(13234)
(12848)
期刊
(65052)
经济(65052)
研究(48522)
中国(37472)
(35026)
(29434)
金融(29434)
管理(24855)
教育(19278)
学报(17972)
科学(16646)
(15966)
会计(14628)
大学(14265)
财经(13101)
学学(12822)
技术(11938)
财会(11497)
(11166)
经济研究(8856)
业经(8725)
农业(8598)
图书(8487)
理论(8238)
(8072)
通讯(7931)
会通(7900)
实践(7424)
(7424)
问题(7362)
共检索到243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璐  汤谷良  
本文引入吸收能力理论,分析外资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管理知识传授特征、传授内容对中方管理会计变革产生的影响。基于研究假说开展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围绕显性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取得了明显效果,促成了中方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了改进。但是,受到知识属性及传授者意愿的制约,中外双方难以就关乎企业竞争能力的隐性知识进行分享。这意味着中资银行或者整个国有企业群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即简单模仿外资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不能快速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研究需要深入到企业内部机构开展调查,以"看透"公开披露的有效性,才能够系统评估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变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百年近代社会变革中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私立教育从"近世时期(1840—1911年)"到"近代时期(1911—1949年)"走过了"书院—新式学堂—私立学校"的转型发展阶段。晚清官学的沉沦与私学书院的衰落和清末传统私立教育向近代私立教育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近代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变革,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嬗变;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三大专题展示了百余年来近代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探寻中国近代私立教育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近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近代私立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咨询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异动和"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儒家价值观念和教化思想也越来越招致激烈的批判。反思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性教化的兴起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文化走向显然不无益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本文阐释了Community Informatics(CI,"社群信息学")的内涵和主要思想,认为它与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分享共同的兴趣与宗旨,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发展;与社区/农村信息化相比,CI之新在于,它以社群主义、网络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当代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强调ICT应用中的社区振兴(或社区赋权)和社区参与。本文认为这些新理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对解决我国社区/农村信息化效益低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也提出了与CI引进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CI应该成为谁的视角和方法,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东渐"路径与前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丽智  
以《会计杂志》为中心考察近代会计思想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近代会计思想西学东渐的整体框架下把握住会计期刊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逐一论述了《会计杂志》中对西方会计思想的翻译与评介、学习与运用等内容,以期更加细腻地梳理会计思想西学东渐的脉络,进一步挖掘其社会影响和历史启示。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田轩  
在宝能系大举收购万科、增持格力的过程中,一系列杠杆工具被予以应用。杠杆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带来颇多争议。本文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杠杆收购的经验,并分析了保险资金举牌万科的本质原因,为规范杠杆并购市场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齐家  葛新斌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郭齐家葛新斌教育目标是对人才培养性质和规格的价值限定。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是指从培养具备封建纲常的“圣贤君子”向培养资产阶级健全人格“共和国民”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从“圣贤君子”到资产阶级“共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燕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律稳定性、重塑投资保护和公益管制平衡的内在需要,也有与美国保持竞存、与其进行TTIP谈判、共同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外在需要,为中国对外谈判FTA/BIT时如何构建"中国理性"提供了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宛金章  
比较中日近代初期的官办外语教育,清末的“京师同文馆”和幕末的“开成所”具有典型意义。围绕这两所教育机构及相关的官办外语教育机构,从教师来源、教学要求、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比较,十分有助于了解近代初期中日官办外语教育的状况和西学东渐外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国  
中国近代学术包括教育学术体系是在西学东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事实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根本性困扰,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语言、概念、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学术的自觉程度。就教育学术而言,影响学术自觉的主要障碍表现为问题错置、理论错置以及与传统文化隔膜的语言问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雪萍  
~~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秀清  
管理会计的实质是会计与管理技术的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从1995年开始尝试和应用管理会计,但存在管理会计应用取向不全面,模式选择不当等问题。商业银行要推广管理会计就应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全面运用管理中预测、决策、考核、控制等方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进  张峥  周华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霄勇  
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正在实施机构改革。本文认为,有效实现机构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关注机构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机构改革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完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爱梅  
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同业竞争的愈加激烈、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以及银行业审慎监管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转型和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如何应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找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构建并实施具有价值管理优势的现代化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加快经营和盈利模式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