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0)
- 2023(6522)
- 2022(5396)
- 2021(4787)
- 2020(3980)
- 2019(9013)
- 2018(8626)
- 2017(16898)
- 2016(8608)
- 2015(9804)
- 2014(9832)
- 2013(9556)
- 2012(9376)
- 2011(8534)
- 2010(8971)
- 2009(8522)
- 2008(8629)
- 2007(7965)
- 2006(7546)
- 2005(7243)
- 学科
- 济(62932)
- 经济(62885)
- 管理(25436)
- 业(23341)
- 企(22470)
- 企业(22470)
- 银(18551)
- 银行(18406)
- 方法(17370)
- 制(17178)
- 行(17160)
- 地方(15285)
- 数学(15171)
- 数学方法(15097)
- 业经(12927)
- 中国(12411)
- 融(12277)
- 金融(12277)
- 地方经济(11687)
- 财(11440)
- 度(9789)
- 制度(9784)
- 业务(9510)
- 学(9444)
- 体(9042)
- 农(8231)
- 银行制(8192)
- 务(7452)
- 财务(7445)
- 财务管理(7430)
- 机构
- 大学(132505)
- 学院(130679)
- 济(69434)
- 经济(68195)
- 研究(49556)
- 管理(47585)
- 中国(46108)
- 理学(38936)
- 理学院(38491)
- 管理学(38066)
- 管理学院(37808)
- 财(33180)
- 京(28316)
- 财经(25747)
- 科学(25075)
- 所(24686)
- 经济学(23830)
- 经(23299)
- 中心(23003)
- 银(21995)
- 研究所(21856)
- 银行(21128)
- 经济学院(21086)
- 江(20895)
- 行(19656)
- 财经大学(19279)
- 北京(18567)
- 农(17994)
- 院(16950)
- 州(16721)
- 基金
- 项目(75935)
- 科学(60470)
- 基金(57352)
- 研究(56300)
- 家(49794)
- 国家(48949)
- 科学基金(41829)
- 社会(39579)
- 社会科(37618)
- 社会科学(37603)
- 基金项目(29230)
- 省(27651)
- 自然(24660)
- 教育(24529)
- 资助(24208)
- 自然科(24057)
- 自然科学(24052)
- 自然科学基金(23631)
- 划(22736)
- 编号(20456)
- 部(17535)
- 成果(17457)
- 国家社会(17365)
- 重点(17283)
- 发(17146)
- 教育部(15702)
- 济(15536)
- 经济(15408)
- 人文(15291)
- 创(15139)
共检索到228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斌
文章从商业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出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两种宏观经济效应:一是混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加速资产价格泡沫;二是混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将造成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其次文章根据理论逻辑,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两种影响:一是混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导致中国商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二是混业经营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导致中国资产价格出现短期巨幅波动。最后文章依据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加速建成以中央银行为主,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辅的宏观审慎体系与合理运用窗口指导等引导性调控工具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喜和 王晶晶
通过建立包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工商企业、家庭等部门的DSGE模型,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四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发现:(1)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力度越大,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冲击就越强,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更加短缺;(2)随着商业银行杠杆率的下降,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也将会显著降低;(3)相对于银行间流动性和房地产而言,商业银行降杠杆对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弱;(4)房地产价格下跌和中央银行提高基准利率将使商业银行主动和被动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由此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调控力度,应关注银行间流动性的波动状况,并需前瞻性地掌控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冲突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新一轮宏观调控通过严把货币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大“闸门”,控制当前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缓解经济运行中煤电油运的“短板”矛盾。鉴于我国典型的间接融资型金融结构,“分类指导、松紧适度”的刹车方式既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在长期效应上有利于推进现代商业银行的建设进程。为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加主动地适应宏观调控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江苏经济和金融的实际,本文提出了要准确把握和牢固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积极竞争和开拓优质市场,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德伦
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阐明追求利润应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经营目标。对该问题作者从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并针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政府的管制下经营目标严重偏离利润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向利润转轨的六条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利润极大化 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继荣
本轮宏观调控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并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经济波动大、周期短、调控频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行政手段一直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指出,这种情况与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发挥筛选功能密切相关。长期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具有筛选功能,能够发挥对经济的自调节功能。而在规模导向或短期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具有更为强烈的顺周期倾向,对市场信号反映不灵敏,不能有效发挥筛选功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本身就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提高我国市场调控效率,减小经济波动,尤其需要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筛选功能和自调节功能。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 筛选功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启清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过热迹象及时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两方面影响:一是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二是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对此可以采取短期的应急性对策和长期的战略性对策。短期政策的核心是“增量调整,存量转换”,而长期政策的核心则是“加强研究,完善制度”。我们注意到宏观调控可能会成为商业银行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契机,这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将是一件好事。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婷婷 方兆本
本文采用压力测试框架,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文章以不良贷款率度量信用风险,以名义GDP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建立了合适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在GDP增速放缓、CPI上升、M2增速下降的压力情景下,预测了2011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上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王静文
2023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转段红利释放完毕,需求不足和内生动力偏弱逐渐成为复苏的主要掣肘,经济增速呈边际放缓态势,物价则面临“类通缩”压力。6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下调OMO、SLF、MLF、LPR利率,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显示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笔者认为,202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受到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扭转预期尚需时日,经济难以明显反弹,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章彪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涛 张钰
在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和国际金融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诸多挑战。在愈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既要顺应宏观调控的形势和监管的要求,又要谋求自身的发展之道,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而转变经营模式、大力开展金融创新,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将是商业银行以不变应万变的经营发展之道。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 汇率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万阜
商业银行依靠利差实现高盈利的状况是不能持久的,需要关注央行宏观调控带来的当期和长远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业务经营进行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世华 何帆
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由"一个防止"增加为"两个防止":由2007年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变化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同时指出,2008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