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2)
- 2023(5424)
- 2022(4609)
- 2021(4577)
- 2020(3790)
- 2019(8903)
- 2018(8617)
- 2017(18055)
- 2016(9804)
- 2015(10927)
- 2014(11253)
- 2013(10908)
- 2012(10422)
- 2011(9192)
- 2010(9695)
- 2009(9447)
- 2008(9732)
- 2007(9047)
- 2006(8531)
- 2005(8268)
- 学科
- 济(36047)
- 经济(35993)
- 管理(28665)
- 业(28292)
- 企(25281)
- 企业(25281)
- 银(18651)
- 银行(18506)
- 制(17939)
- 行(17180)
- 财(12484)
- 方法(12227)
- 中国(11405)
- 融(11386)
- 金融(11386)
- 农(11384)
- 度(11246)
- 制度(11244)
- 业务(10571)
- 数学(10448)
- 业经(10439)
- 数学方法(10180)
- 策(9370)
- 银行制(9052)
- 贸(8649)
- 贸易(8638)
- 易(8285)
- 体(7843)
- 务(7408)
- 财务(7384)
- 机构
- 学院(132869)
- 大学(132153)
- 济(59352)
- 经济(57843)
- 管理(51271)
- 中国(48304)
- 研究(46987)
- 理学(41167)
- 理学院(40775)
- 管理学(40150)
- 管理学院(39892)
- 财(34015)
- 京(28808)
- 银(27879)
- 银行(26855)
- 行(25173)
- 财经(24479)
- 科学(24373)
- 中心(24089)
- 所(24009)
- 江(23980)
- 经(21997)
- 农(21512)
- 研究所(20582)
- 州(19550)
- 北京(19400)
- 人民(18508)
- 财经大学(17930)
- 经济学(17803)
- 融(17014)
- 基金
- 项目(73068)
- 科学(57639)
- 研究(57414)
- 基金(52766)
- 家(43997)
- 国家(43576)
- 科学基金(37577)
- 社会(35758)
- 社会科(33917)
- 社会科学(33908)
- 省(27790)
- 教育(26331)
- 基金项目(26155)
- 编号(24305)
- 资助(23687)
- 划(23393)
- 自然(23118)
- 自然科(22579)
- 自然科学(22575)
- 自然科学基金(22189)
- 成果(21986)
- 课题(17311)
- 部(16814)
- 性(16274)
- 重点(16130)
- 发(15607)
- 项目编号(14898)
- 教育部(14798)
- 创(14746)
- 制(14616)
共检索到24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银监会江西监管局非银处课题组
国家对三家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通过财政委托、协议转让、商业化收购等方式剥离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于受政策性和非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不良贷款剥离接收存在一些问题。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机制,改进不良贷款收购方式;完善政策法规,规范不良资产剥离行为;充分发挥银监部的职能作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伟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贷款进行剥离,是国家为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泰安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个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无论在政策制定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次剥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问题。二是单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消化数额庞大的不良贷款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三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施“二次剥离”是现实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客观选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资产管理公司 剥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奕
本文针对1999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两次剥离不良贷款的情况,分析了现行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剥离之后资产的处置所产生的影响,并建议按市场原则转移不良贷款,以便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处置的优势,真正化解银行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剥离 资产管理公司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志忠
采用好银行/坏银行模式,由政府主导集中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符合中国实际,理论上可行,也行之有效,但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本文通过比较三次剥离,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逐步在按照市场方式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本文还对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有银行 不良资产 处置模式 比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关键词:
金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光辉
本文根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转型特征,建立了关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一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不良贷款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行清理和进行剥离这两种处置方式的政策效果及其最优的选择。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棘手的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笃兰 欧光荣 郑少锋 陀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制度性障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