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7)
- 2023(14620)
- 2022(11488)
- 2021(10426)
- 2020(8844)
- 2019(19570)
- 2018(19249)
- 2017(37507)
- 2016(20032)
- 2015(22262)
- 2014(22123)
- 2013(21506)
- 2012(19385)
- 2011(16981)
- 2010(17798)
- 2009(17498)
- 2008(17020)
- 2007(15808)
- 2006(14191)
- 2005(13719)
- 学科
- 业(91370)
- 济(88277)
- 经济(88133)
- 企(83846)
- 企业(83846)
- 管理(77836)
- 财(34974)
- 方法(34971)
- 业经(31815)
- 融(29190)
- 金融(29185)
- 中国(29121)
- 农(28697)
- 银(26613)
- 数学(26606)
- 银行(26601)
- 制(26506)
- 数学方法(26455)
- 行(25676)
- 务(25674)
- 财务(25636)
- 财务管理(25600)
- 企业财务(24440)
- 农业(20865)
- 体(19365)
- 技术(18093)
- 体制(16661)
- 策(16494)
- 地方(16429)
- 理论(16009)
- 机构
- 学院(286156)
- 大学(281572)
- 济(127838)
- 经济(125467)
- 管理(114965)
- 理学(97273)
- 理学院(96449)
- 管理学(95299)
- 管理学院(94783)
- 研究(89696)
- 中国(79411)
- 财(68309)
- 京(57917)
- 财经(52401)
- 经(47453)
- 科学(46857)
- 江(45104)
- 所(43337)
- 中心(43187)
- 农(42649)
- 经济学(39781)
- 财经大学(38781)
- 研究所(37852)
- 北京(36562)
- 经济学院(35927)
- 州(35898)
- 业大(35594)
- 商学(34245)
- 商学院(33950)
- 农业(32694)
- 基金
- 项目(176006)
- 科学(141895)
- 研究(134653)
- 基金(130920)
- 家(111047)
- 国家(109725)
- 科学基金(97151)
- 社会(89877)
- 社会科(85371)
- 社会科学(85350)
- 基金项目(68592)
- 省(68486)
- 教育(60915)
- 自然(59519)
- 自然科(58216)
- 自然科学(58201)
- 自然科学基金(57275)
- 划(55446)
- 编号(53775)
- 资助(52637)
- 成果(44399)
- 制(40113)
- 创(40090)
- 部(39977)
- 重点(38840)
- 业(38083)
- 国家社会(37811)
- 发(37730)
- 课题(36686)
- 创新(36650)
- 期刊
- 济(151113)
- 经济(151113)
- 研究(91841)
- 中国(60194)
- 财(59390)
- 管理(50142)
- 融(46940)
- 金融(46940)
- 农(42375)
- 科学(35440)
- 学报(34860)
- 大学(29020)
- 财经(27783)
- 学学(27709)
- 农业(27559)
- 技术(25554)
- 业经(25529)
- 教育(24756)
- 经(23798)
- 经济研究(23584)
- 问题(19529)
- 财会(16944)
- 业(16401)
- 技术经济(15971)
- 贸(15474)
- 世界(15203)
- 现代(14975)
- 国际(14924)
- 会计(14695)
- 商业(13405)
共检索到456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光伟 张占 刘星
企业投资金融化是宏观"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从股权结构视角来看,混合所有制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投资金融化呢?选取2009~2016年国有参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十大股东存在国有股权、国有持股比例越高、国有股权制衡度越高时,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程度越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参股来源于异地时,国有参股促进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的作用更强;国有股权来源于本地时,国有参股显著抑制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国有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代际传承,进一步加剧了家族企业投资金融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伟 耿晋 张占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基于“逆向混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文章从股权结构视角出发,探究地方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地方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抑制家族企业基于“套利”动机的金融投资,主要表现在对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效应。在家族企业规模较大、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地方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促进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地方国有股权参股抑制家族企业金融化的中介途径。文章从股权结构视角丰富了国有股权参股和企业投资金融化的研究,同时也为改善家族企业治理、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张记元
我国上市企业金融化发展当前备受关注,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抑制和促进双重视角研究连锁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抑制企业金融化。扩展性检验表明,企业连锁股东具有金融背景、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委派董事时更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此外,连锁股东对短期金融资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连锁股东在挤出金融资产投资的同时引致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创新性资产的增加。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与企业金融化的理论研究,亦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导资金下沉实业、预防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泰云 邢斐 李根丽
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会阻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可能路径尤为必要。本文以2008—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交叉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其中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和增加创新投入是两条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企业,机构交叉持股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以企业金融化为切入点证实了交叉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而且为规范管理者行为和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就业 企业金融化 经济脱虚向实 实体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若琳 任金政 王遂昆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股权激励 经济后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祥耀 金一禾 毕祎
文章将家族企业传承进程分为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三个阶段,研究传承进程的不同阶段推动还是抑制了家族企业创新。文章利用2012-2014年A股主板上市家族企业的404个代际传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导致企业创新活动的减少。具体而言,二代进入家族企业管理层参与管理或者二代与一代共同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抑制了创新,即参与管理降低了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共同管理也减少了研发投入强度;二代接任董事长职位完成接收管理后,可能会重新推动家族企业创新,使之逐渐恢复到未传承前的创新水平。因此,传承进程的三阶段划分可以作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基础,需要充分认识到传承进程不同阶段的...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传承进程 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张欢 陈建英
本文基于当前实体经济虚拟化这一热点问题,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理论上,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未来主业的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挤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基于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微观企业金融化指标,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化损害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业绩,表明金融化的"挤出"效应大于"蓄水池"效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本文发现金融化的损害效应随着货币政策变宽松而加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明君 唐皓 罗文兵
基于2003—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发挥了合谋同群效应,促进了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通过加快金融化同步性、加剧代理问题来促进企业金融化,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债权人监督削弱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在同行业势力强、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在促进企业金融化的同时更倾向于对投机性短期金融资产的配置。研究不仅为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同群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政府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思飞 李鑫 王赛 佟岩
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着代际传承和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是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家族企业为样本对代际传承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代际传承会显著抑制数字化转型,而降低风险承担和加剧融资约束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通过比较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传统创新的差异,本文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要显著强于对企业传统创新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地,当家族企业规模较小、家族冲突较大、家族企业为直接创办,以及行业竞争激烈、货币政策紧缩、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较弱时,代际传承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男性继承人,继承人的海外背景、数字化专业及金融背景则会弱化代际传承带来的影响。本文为代际传承影响家族企业战略变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家族企业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决策以及政府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宏 秦际栋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家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创新投入不足问题。国有股权参股非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助力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非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近年来被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地促进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这一作用在家族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环境的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更为显著。同时也发现,当参股国有股权在家族企业中参与程度更高、参股国有股权来源于本地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排除各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提高了家族企业投入创新活动的意愿,增加了家族企业可投入创新活动的资源,最终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本文的结论不仅验证了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还发现了国有股权参股促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情形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非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覃予 应鹏涛
基于84篇以中国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文献开展元分析,发现家族涉入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且创新投入是家族涉入抑制创新产出的中介变量。另外,梳理了政府关系、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国际化和市场化等内、外部治理机制在家族涉入对创新活动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机制。最后,还将元分析对象拓展至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试图为家族涉入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提供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区域差异证据。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家族企业创新的现有研究成果获得了相对稳健的一般性结论,为未来深化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家族涉入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元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慧聪 孙亚会 李一珊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国有资本"举牌"民营企业对企业创新体系的作用机制亟待研究。基于2008-2018年上市家族企业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视角探讨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根据股东资源理论分析可能的影响路径。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发现:国有股权参股显著促进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最终对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而获取政府补贴和提升创新管理能力是两条中介路径。该结论揭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机制,为家族企业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了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