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0)
2023(8229)
2022(6560)
2021(5894)
2020(4892)
2019(10668)
2018(10417)
2017(20483)
2016(10943)
2015(11910)
2014(11514)
2013(11314)
2012(10158)
2011(8734)
2010(9019)
2009(8718)
2008(9164)
2007(8421)
2006(7593)
2005(7269)
作者
(29333)
(24413)
(24347)
(22837)
(15789)
(11463)
(10888)
(9315)
(9058)
(8970)
(8171)
(8130)
(8088)
(7711)
(7684)
(7351)
(7276)
(7126)
(6917)
(6909)
(6040)
(5940)
(5922)
(5650)
(5546)
(5480)
(5447)
(5280)
(4851)
(4709)
学科
(74799)
(72517)
企业(72517)
管理(55801)
(51551)
经济(51488)
业经(25960)
(21297)
方法(20050)
(19959)
(18527)
财务(18515)
财务管理(18503)
企业财务(17537)
技术(15626)
农业(14921)
(13256)
(12946)
(12740)
企业经济(12453)
数学(12363)
数学方法(12284)
经营(11812)
(11294)
理论(11183)
(10822)
中国(10661)
技术管理(10381)
体制(9671)
决策(9511)
机构
学院(162308)
大学(153476)
管理(72106)
(70918)
经济(69734)
理学(61632)
理学院(61149)
管理学(60678)
管理学院(60361)
研究(45439)
中国(38485)
(34470)
(31126)
财经(27131)
(25953)
(24460)
(23616)
科学(23581)
商学(21721)
商学院(21550)
(21158)
中心(20646)
(20252)
经济学(19847)
业大(19782)
财经大学(19656)
经济管理(19270)
北京(19218)
研究所(18488)
农业(18257)
基金
项目(99412)
科学(81657)
研究(78014)
基金(73596)
(61247)
国家(60589)
科学基金(55539)
社会(52297)
社会科(49666)
社会科学(49649)
(40455)
基金项目(38779)
教育(34736)
自然(34050)
自然科(33307)
自然科学(33302)
自然科学基金(32803)
编号(32004)
(31531)
(28710)
资助(28321)
(24967)
成果(24616)
创新(22169)
(22126)
(22035)
(22003)
重点(21618)
国家社会(21434)
课题(21300)
期刊
(87445)
经济(87445)
研究(47217)
管理(33804)
(31832)
中国(30068)
(24138)
科学(19159)
业经(18084)
农业(16795)
技术(16629)
学报(15481)
(15138)
金融(15138)
财经(14173)
大学(13477)
教育(13292)
学学(12959)
经济研究(12931)
(12328)
(11223)
技术经济(11021)
财会(10889)
问题(10864)
现代(10152)
商业(9405)
世界(8981)
会计(8703)
(8561)
经济管理(8553)
共检索到24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仲兵  刘颖  
我国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任务之首是"去产能",而处置国有僵尸企业是关键。国有僵尸企业是供给结构出现错配的结果,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意味着恢复市场机制,而这需要对国有僵尸企业界定取得一致标准与对国有僵尸企业形成机理取得共识。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制度安排,其中去除过剩产能主要依赖市场和破产来解决的政策信号应成为稳定的市场预期。国有僵尸企业清理应有助于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并改革导致国企低效率的体制弊病以预防僵尸经济的形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仲兵  刘颖  
我国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任务之首是"去产能",而处置国有僵尸企业是关键。国有僵尸企业是供给结构出现错配的结果,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意味着恢复市场机制,而这需要对国有僵尸企业界定取得一致标准与对国有僵尸企业形成机理取得共识。国有僵尸企业清理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制度安排,其中去除过剩产能主要依赖市场和破产来解决的政策信号应成为稳定的市场预期。国有僵尸企业清理应有助于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并改革导致国企低效率的体制弊病以预防僵尸经济的形成。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舜楠  陈琛  
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僵尸企业"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负债企业、规模过大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国有企业较易成为"僵尸企业",运营效率低是造成能源开采与制造行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主要原因。针对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两种"僵尸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处置"僵尸企业"应从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债务重组、安置失业人员、解决过剩产能等方面着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兵  
"僵尸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企业在改制或升级中跟不上国家发展要求;受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影响,企业技术落后,陷入亏损;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不彻底导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处置"僵尸企业"的经验,我国处置"僵尸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建立破产法庭,完善《企业破产法》;成立第三方机构——产业再生机构;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陈一华  
企业预见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概念内涵与过程机理不清等问题。在总结企业预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将企业预见区分为吸引性预见和可行性预见双元结构,阐述开放性、持续性、系统性、有限理性4个预见特征。基于组织与情境协同适应视角建立情境建构、战略选择、协同反应三阶段预见过程模型以及涵盖8个步骤的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企业预见未来研究建议,以期推进企业预见概念内涵统一,为企业预见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促进企业预见研究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福军  赵阳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治理结构正经历着向企业家式治理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企业治理与管理的分析 ,认为城市治理应参照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雪梅  
中国已经成功地加入了WTO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发现 ,国有企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产物 ,由于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功能 ,所以即使在最强调民主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国家 ,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所不同的是 ,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理解与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现有的国有企业中 ,只有承担特殊职能的一小部分可以称为“纯粹国有企业” ,而绝大多数具有普通企业性质的只有称其为“国有持股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慰  刘敏  
本文通过利用2010—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加入担保网络的僵尸企业对担保网络内的其他正常企业的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入担保网络的僵尸企业的确存在传染效应,并且这一效应会导致正常企业的绩效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最终会大幅提高正常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概率。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化解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让僵尸企业出清市场,不仅应研究僵尸企业出清问题的本身,还应关注僵尸企业带来的传染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去产能"是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清理处置僵尸企业被看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那么,究竟什么是"僵尸企业"呢?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明生   赵国庆  
一、因企制宜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及其依据 因企制宜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革思路,不妨这样来概括:以保住和盘活国有资产,使其能对整个国民经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各类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对国家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性的重大调整,在较大程度上收缩国有经济的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玉雪  
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国有企业人的素质问题凸显出来,如何正确认识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历史差距:客观分析国企员工的基本素质,从求实的角度探索其开发的重点和方略,应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帆  朱鹤  
坚持市场化原则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导向。效率低下是僵尸企业的典型特征,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经济效率当前,政府部门将处置过剩产能视做去除产能过剩的"牛鼻子"。仅凭逻辑推导,僵尸企业能够导致并恶化产能过剩,甚至两者还会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国际经验表明,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并没有经常同时出现。发达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永泽  蒋柳艳  李瑾梁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今企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是消费者、社会公众不断上升的权利意识,还有社会、政府、媒体对于环境保护、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高度关切。本文通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概念及其内在机理的分析,认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是相互依存、相互耦合、相互约束的资源、创新、责任三个要素在长期交互、不断转化、不断演变、不断积淀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系统整体效应。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企业资源、创新、责任的集成、整合和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栾甫贵  刘梅  
本文基于僵尸企业的定义及本质特征,修正和优化了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以沪深A股2009—2016年数据为样本,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僵尸企业僵尸指数,确定了僵尸企业的特征变量及相关权重,使得识别僵尸企业的准确率达到了90.94%,大大提高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效率。此外,本文将僵尸企业的僵尸指数用于衡量僵尸企业的僵尸化程度,实证分析验证了僵尸企业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实现了识别僵尸企业、衡量僵尸企业的僵尸化程度以及企业僵尸化预警的统一,为僵尸企业的有效清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