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3)
- 2023(10215)
- 2022(8332)
- 2021(7628)
- 2020(6690)
- 2019(14653)
- 2018(14545)
- 2017(28566)
- 2016(15416)
- 2015(17327)
- 2014(17392)
- 2013(17109)
- 2012(15731)
- 2011(13767)
- 2010(14425)
- 2009(14125)
- 2008(14666)
- 2007(13485)
- 2006(12292)
- 2005(11905)
- 学科
- 业(83979)
- 企(77365)
- 企业(77365)
- 管理(69290)
- 济(66623)
- 经济(66488)
- 财(29341)
- 业经(27629)
- 方法(26638)
- 农(24202)
- 制(23273)
- 务(22041)
- 财务(22011)
- 财务管理(21976)
- 企业财务(20793)
- 数学(18604)
- 数学方法(18397)
- 中国(17562)
- 农业(17184)
- 技术(16461)
- 体(16115)
- 策(15128)
- 银(14670)
- 银行(14665)
- 划(14424)
- 体制(14317)
- 行(13910)
- 理论(13623)
- 和(12845)
- 企业经济(12540)
- 机构
- 学院(228690)
- 大学(223087)
- 济(99695)
- 经济(97694)
- 管理(95001)
- 理学(79385)
- 理学院(78724)
- 管理学(77852)
- 管理学院(77411)
- 研究(67830)
- 中国(62468)
- 财(56157)
- 京(46306)
- 财经(42292)
- 经(38075)
- 江(37804)
- 科学(35690)
- 农(34194)
- 所(33456)
- 中心(32567)
- 财经大学(30992)
- 经济学(29665)
- 北京(29542)
- 州(29531)
- 研究所(28565)
- 业大(28171)
- 商学(27625)
- 商学院(27386)
- 经济学院(26594)
- 农业(26182)
- 基金
- 项目(134826)
- 科学(108850)
- 研究(104040)
- 基金(99941)
- 家(83364)
- 国家(82534)
- 科学基金(74111)
- 社会(68769)
- 社会科(65097)
- 社会科学(65078)
- 省(53135)
- 基金项目(52306)
- 教育(46710)
- 自然(46092)
- 自然科(45061)
- 自然科学(45052)
- 自然科学基金(44335)
- 划(42529)
- 编号(41928)
- 资助(40927)
- 成果(34456)
- 制(33098)
- 业(32711)
- 创(31566)
- 部(30690)
- 重点(29320)
- 课题(28542)
- 创新(28468)
- 性(28337)
- 国家社会(28144)
- 期刊
- 济(123551)
- 经济(123551)
- 研究(75006)
- 财(49623)
- 中国(49286)
- 管理(42323)
- 农(34252)
- 融(31970)
- 金融(31970)
- 科学(26698)
- 学报(24949)
- 农业(22583)
- 财经(22278)
- 业经(22155)
- 技术(21440)
- 大学(21051)
- 学学(20105)
- 经(19047)
- 教育(18885)
- 经济研究(17889)
- 问题(15843)
- 财会(14912)
- 会计(14422)
- 技术经济(13659)
- 业(13528)
- 现代(12477)
- 贸(12385)
- 世界(11497)
- 理论(11128)
- 经济管理(11043)
共检索到369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恩潭 彭善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健 陈刚
中国的企业改革是从1978 年放权让利开始的,尽管从1994 年以来一直从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无论是国有企业的结构、层次、产权,还是其运行方式、经营效益等,都存在许多问题。要使国有企业3 年内基本解困,必须对其进行战略性重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如何重组作了详尽的阐述,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否则,重组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重组 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舒启茹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舒启茹一、企业重组中行政干预太多。企业作为盈利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兼并、资产重组应遵照经济规律要求,要适合行业发展,以寻求最佳的规模效应。但目前政府把资产重组看作是一种扶贫工作,甚至用行政力量让好的优势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林依标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合理、恰当地对企业土地资产进行处置。根据1995年福建省清产核资数据测算,土地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40%。从上市公司资产情况看,土地资产一般占企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晓敏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场席卷山西,影响全国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活动正在向纵深发展。由于纳入此次兼并重组范围煤矿的复杂性,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中应关注以下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杰,王玉香,王莹红
对于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及中小医院,用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改组和改制,通过用医院部分产权与国内外其他单位或个人联营、合资以获得一定的资金,从而提高医院的权益比例,相对降低负债比例,优化资金结构,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医院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股份合作制是乡镇及中小医院改革的优选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蓉
199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江泽民同志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出了“三个关键”,即我们要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在21世纪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竞争能力。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巩固。因此,对目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活力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而不能把国有企业当作“包袱”,更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就会把改革引向歧途。针对目前理论界的一些模糊认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大勇 韩云辉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短期内实现低成本扩张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促进了企业财富的集中,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并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的重组与再分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但现实中却有一些企业因为盲目的并购行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叶雪芳
存货是制造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营运资金的最大组成项目。由于存货本身的特点,如种类、项目繁多,差异性大,往往又置于不同处所,而且还可能因为呆滞、过时、陈旧及受损而使其价值减损,再加上制造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存货项目往往是会计报表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多步骤生产企业,存货常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蓄水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苟巧玲
随着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传统方式的企业统计生存和发展问题日益突显。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学管理要求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采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系统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作为企业管理工具之一的企业统计应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要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中心进行制度设计。
关键词:
企业统计 管理水平 制度设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浩
物价部门对兰州市保险公司保险费率检查中,查出办理的铁路货物运输险,部分费率超过规定,多收保险费12万多元,检查后全部收缴。对其处理,开始不能理解,因为办理的铁路货物运输险,如铝锭、硅铁,几年来保险赔付率高达200%多,因而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协商,调高了保险费率,并订立了合同。这其中忽视了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亚
为抑制国有企业出卖过程中存在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职工基本权利屡受侵害等一系列问题 ,应明确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关系 ,明确出卖主体 ,加强监督 ;坚持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制定统一的国有企业出卖规范 ;严禁“内部人”瓜分 ,维护所有者权利 ;规范对职工权益的保障 ,切实维护职工权利 ;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惩戒 ,保证规范的执行。
关键词:
所有者权利 职工权利 法规修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友清
出售国有中小型企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吕友清文章认为,全国各地在推进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时,具体目标是通过“卖、并、划、送”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民营化”。但在出售企业的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对收购者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选人用人能力以及信誉状况等进行严格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巍
第一,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对于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企业来说,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是值得关注的。在投资于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时,中资企业应注重劳务输出策略的调整,加大中高端劳务的输出力度。低端劳务输出的后果是争夺当地就业岗位、安全风险增加等,而中高端劳务输出不仅可以改变中国企业难以融入当地市场的情况,还可以增加当地劳工的使用比例,增加就业岗位,这必定是受到东道国欢迎的妥善之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