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5)
- 2023(19011)
- 2022(16065)
- 2021(14741)
- 2020(12605)
- 2019(28426)
- 2018(27750)
- 2017(53901)
- 2016(29224)
- 2015(32078)
- 2014(31318)
- 2013(31258)
- 2012(28487)
- 2011(25484)
- 2010(25633)
- 2009(24276)
- 2008(23711)
- 2007(21271)
- 2006(18899)
- 2005(17075)
- 学科
- 济(119575)
- 经济(119441)
- 业(105647)
- 管理(96885)
- 企(94434)
- 企业(94434)
- 方法(54695)
- 数学(44452)
- 数学方法(44051)
- 财(38100)
- 业经(35655)
- 农(35311)
- 中国(33157)
- 融(30376)
- 金融(30374)
- 银(28780)
- 银行(28716)
- 行(27631)
- 制(27612)
- 务(27474)
- 财务(27404)
- 财务管理(27368)
- 企业财务(26082)
- 农业(24848)
- 学(22698)
- 地方(22674)
- 理论(22084)
- 技术(21925)
- 贸(21314)
- 贸易(21297)
- 机构
- 学院(418064)
- 大学(417308)
- 济(170343)
- 管理(166977)
- 经济(166938)
- 理学(143728)
- 理学院(142261)
- 管理学(140049)
- 管理学院(139312)
- 研究(135226)
- 中国(108991)
- 京(87591)
- 科学(82754)
- 财(82551)
- 农(73126)
- 所(67998)
- 财经(66150)
- 业大(63772)
- 中心(62343)
- 研究所(61715)
- 江(61708)
- 经(60166)
- 农业(57599)
- 北京(54780)
- 经济学(51866)
- 范(50605)
- 州(50244)
- 师范(50053)
- 财经大学(49284)
- 院(48296)
- 基金
- 项目(279310)
- 科学(219713)
- 基金(204311)
- 研究(201423)
- 家(178730)
- 国家(177166)
- 科学基金(152711)
- 社会(129120)
- 社会科(122536)
- 社会科学(122501)
- 省(109175)
- 基金项目(108659)
- 自然(99858)
- 自然科(97591)
- 自然科学(97565)
- 自然科学基金(95890)
- 划(91216)
- 教育(91128)
- 资助(83487)
- 编号(80452)
- 成果(64308)
- 重点(62376)
- 部(61329)
- 创(60080)
- 发(58790)
- 创新(55600)
- 课题(54790)
- 科研(53472)
- 国家社会(53388)
- 教育部(52712)
- 期刊
- 济(187350)
- 经济(187350)
- 研究(123427)
- 中国(76166)
- 学报(69253)
- 农(67184)
- 财(67009)
- 管理(64235)
- 科学(61974)
- 大学(52266)
- 融(50439)
- 金融(50439)
- 学学(49923)
- 农业(45318)
- 教育(37946)
- 财经(34354)
- 技术(34300)
- 业经(31646)
- 经(29455)
- 经济研究(29337)
- 业(25463)
- 问题(24614)
- 技术经济(21879)
- 版(20457)
- 现代(19882)
- 科技(19843)
- 理论(19820)
- 商业(18967)
- 财会(18768)
- 贸(18691)
共检索到617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岳上植 顾嘉欣 宋玥
基于我国2008—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引入DID双重差分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融资融券、高管薪酬粘性与非效率投资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且粘性越大非效率投资越严重;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后,与对照组样本相比较,实验组中的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企业能够显著抑制非效率投资,并且能够削弱高管薪酬粘性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表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发挥了显著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企业薪酬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息 李粮
本文以2007~2010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中短期货币性报酬水平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中短期货币性报酬的比例较高时,高管会在业务量下降时迅速调整企业资源,从而导致较低水平的费用粘性;而当高管薪酬结构中短期货币性报酬的比例较低时,面临企业业务量的下降,高管将会延迟企业资源的调整,以待业务量回升。该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高管薪酬结构来影响费用粘性水平,从而为国有企业费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宏 曾永良 刘宝华
代理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费用普遍存在"粘性"的主要成因,而高管薪酬激励被认为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鉴于此,笔者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存在费用粘性,并且该现象主要源自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高管薪酬激励有助于缓和代理问题引起的费用粘性,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够增强高管薪酬激励在降低费用粘性时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因国有企业控制层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惠娴 佟爱琴
本文以我国卖空管制逐步放松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考察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特别当业绩下滑时,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积极作用加强,从而有效缓解薪酬粘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股东监督及薪酬股价敏感性发挥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外部治理环境,以及管理层权力较弱的内部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卖空机制治理高管代理行为的"黑匣子",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微观解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宇新 孙长江
文章以2008年至2011年274家国有上市公司为观测样本,研究高管薪酬激励水平对费用粘性的影响。以高管货币薪酬在高管货币性薪酬与权益性薪酬两者中的比重作为薪酬激励水平,进而探讨两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而且高管薪酬激励水平对费用粘性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激励水平 费用粘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文锋 谷方杰 刘磊
本文基于影响企业绩效各种要素的结构特征,以2014—2016年A股上市的391家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究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下辖国有企业显性激励不显著,只有隐性激励显著,交互作用结果比较复杂,隐性激励与年薪激励相互增强,隐性激励与股权激励相互抑制。自然垄断国有企业隐性激励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显性激励,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互增强。自由竞争的国有企业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激励方式相互增强,其中,年薪差距和股权差距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基于此,笔者建议,应针对不同产权类型的国有企业实行差异化的高管激励方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其对既有研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送钦 吴利华 许从宝
系统考察了高管超额薪酬这一争议因素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外部制度环境、内部治理机制等因素在两者间关系中所具有的治理性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高管超额薪酬与企业债务融资水平显著负相关,超额薪酬的作用机理是:因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存在薪酬操纵现象,其攫取的超额薪酬与企业业绩间存在无激励联动的“倒挂”关系,但企业债务所发挥的治理效应却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与业绩间敏感性,提高了高管薪酬操纵的难度。这表明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两者间关系符合薪酬防御假说,即超额薪酬越高的高管往往会采取削减债务融资、增加商业信用的融资策略,为其谋取超额薪酬进行正当性防御;但没有证据表明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存在上述现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发展外部正式制度(市场化程度)、非正式制度(信任环境)环境以及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抑制超额薪酬高管对国有控股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非理性干预。
关键词:
超额薪酬 债务融资 薪酬操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送钦 吴利华 许从宝
系统考察了高管超额薪酬这一争议因素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外部制度环境、内部治理机制等因素在两者间关系中所具有的治理性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高管超额薪酬与企业债务融资水平显著负相关,超额薪酬的作用机理是:因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存在薪酬操纵现象,其攫取的超额薪酬与企业业绩间存在无激励联动的"倒挂"关系,但企业债务所发挥的治理效应却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与业绩间敏感性,提高了高管薪酬操纵的难度。这表明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两者间关系符合薪酬防御假说,即超额薪酬越高的高管往
关键词:
超额薪酬 债务融资 薪酬操纵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艳霞 祁怀锦
基于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通过促进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信不足管理者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投资效率,但过度自信管理者通过促进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而降低投资效率。然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比控制组样本,在引入融资融券制度后,处理组中的融资融券标的企业通过降低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而提升了投资效率;融资融券通过降低管理者自信对过度投资的促进作用削弱管理者自信对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具有显著的公司外部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龚超学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对于企业运营及运营管理有十分明显的优化作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创新活动已经引起了企业经营者的普遍关注。企业高管是企业运营的管理者和决策实施的管理人,由于目前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对高管的激励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高管薪酬粘性是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改变了高管风险偏好,有效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文章基于最优契约理论,研究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创新热情的影响。
关键词:
最优契约理论 高管薪酬粘性 创新热情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兴亮
代理理论一直将高管薪酬作为激励高管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的工具,然而对于高管薪酬给企业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影响直到最近才受到关注。高管薪酬既会影响债权人的决策,也会影响高管对债务契约的选择,因而最终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无论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这一问题都值得重视。本文从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和经济外部性理论的视角,总结了高管薪酬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三个理论假说,并据此分析了三类高管薪酬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机理,在梳理了现有实证研究的证据后发现,高管薪酬对企业债务成本、期限、条款及债权人的会计稳健性需求等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所总结的研究假说及提出的未来展望,对于未来的研究以及公司治理实践均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雪娇 盛宇华
为了详细探究高管薪酬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本文将高管薪酬分成了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不同融资约束下两类高管薪酬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变化。通过对2012—2014年深圳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与高管货币薪酬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高管股权薪酬呈正U型关系;融资约束对高管薪酬(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低的企业来说,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更大;而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来说,高管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银国 张劲松 朱龙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管薪酬管制的原因,然后通过沪市上市国有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我国高管薪酬管制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由于薪酬管制的存在,导致在职消费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企业代理成本的增加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关键词:
薪酬管制 有效性 在职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