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8)
2023(9535)
2022(7741)
2021(7046)
2020(6055)
2019(13509)
2018(13307)
2017(26425)
2016(13766)
2015(15353)
2014(15179)
2013(15306)
2012(14110)
2011(12283)
2010(12720)
2009(12106)
2008(12497)
2007(11241)
2006(9868)
2005(9204)
作者
(37838)
(31514)
(31433)
(29751)
(20532)
(14933)
(14233)
(12097)
(11958)
(11396)
(10842)
(10738)
(10268)
(9868)
(9722)
(9698)
(9350)
(9112)
(9071)
(8818)
(7827)
(7751)
(7728)
(7374)
(7173)
(7044)
(7026)
(6930)
(6166)
(6102)
学科
(80387)
(75108)
企业(75108)
(73464)
经济(73376)
管理(62282)
方法(37083)
数学(28777)
数学方法(28673)
业经(27304)
(27106)
(22814)
(20967)
财务(20962)
财务管理(20935)
企业财务(19951)
农业(17464)
(17037)
技术(15846)
中国(14543)
(13694)
(13405)
理论(13366)
(13301)
企业经济(12554)
(12539)
(12212)
银行(12211)
体制(12155)
(11911)
机构
学院(211357)
大学(205324)
(99392)
经济(97919)
管理(92451)
理学(79681)
理学院(79124)
管理学(78480)
管理学院(78109)
研究(57759)
中国(51681)
(49685)
(40700)
财经(39596)
(36071)
(31711)
经济学(31342)
财经大学(29391)
(29221)
科学(29080)
商学(28737)
经济学院(28556)
商学院(28526)
中心(27454)
(26949)
业大(25496)
经济管理(25493)
北京(25308)
(24979)
研究所(23565)
基金
项目(130918)
科学(107255)
研究(99989)
基金(99569)
(82805)
国家(81996)
科学基金(74749)
社会(68783)
社会科(65457)
社会科学(65443)
基金项目(52362)
(50650)
自然(46023)
教育(45491)
自然科(45071)
自然科学(45064)
自然科学基金(44391)
资助(40507)
(40315)
编号(39330)
(32485)
(30988)
(30868)
成果(30140)
国家社会(29034)
重点(28062)
人文(27979)
创新(27940)
(27929)
教育部(27896)
期刊
(113091)
经济(113091)
研究(63195)
(42893)
管理(39515)
中国(34266)
(27206)
(24761)
金融(24761)
科学(23795)
学报(21660)
财经(21363)
业经(20791)
技术(19401)
大学(18633)
农业(18597)
经济研究(18520)
(18364)
学学(18077)
问题(14302)
技术经济(13771)
商业(13279)
教育(13233)
(12766)
财会(12444)
(11348)
世界(11343)
现代(11237)
会计(10458)
经济管理(10183)
共检索到313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妮  张宗益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监管是难点之一,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为其提供了支持。在中国,在职消费被认为是企业高管的一种重要替代激励,但其激励效应究竟怎样?为什么要加强监管?本文从契约的非正式履约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职消费是高管通过与所有者达成关系契约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激励,关系契约的自我履约性和不能被第三方证实的特点导致其激励水平高但激励效应弱。随后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CMM),验证了在职消费的这种弱激励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轩宇   马丽伟   王艳   谢志华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攻方向。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及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探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一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政府偏好转嫁导致的国有企业资本过度投资倾向,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提高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2)异质性检验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较弱时,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影响;(4)排除了“负向盈余管理”以及“工资侵蚀利润”替代性假说对研究结论的干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自愿  李腾  雄伟  
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剖析地方官员更替、高管变更与地方国企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更替能够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地方官员更替会提高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变更的概率,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同时,地方国企高管变更在地方官员更替与投资效率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地方官员更替通过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决策,更容易干预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对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体而言,地方官员更替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管变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应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琛  刘想  
理论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以高管变更作为研究视角,选取2011-2015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相关性的影响,据此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多娇  闫珍丽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高管薪酬契约也广受关注。以2007—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研究了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更低;(2)公益类国有企业因为承担超额雇员、过度投资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冗员和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企业规模越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冗员负担、过度投资和薪酬业绩敏感性差异越显著。因此,考核国有企业高管时可以将政策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且合理设置财务业绩指标和政策指标的结构和比例,从而使薪酬契约发挥最优的激励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琛  刘想  
理论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以高管变更作为研究视角,选取2011-2015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相关性的影响,据此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琛  刘想  
理论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以高管变更作为研究视角,选取2011-2015年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相关性的影响,据此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财务绩效与高管变更之间的相关性;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敏感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和军   张依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倩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对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治理都是一个重要问题。以金税三期工程为代表的税收征管数字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强化外部治理来压缩高管实施自利行为的操作空间,从而有效抑制高管在职消费。将金税三期系统分批上线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避税行为等路径来降低企业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企业、两职合一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税收征管数字化还可以弱化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的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在加快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同时,要重视并充分发挥数字化监管的溢出效应,企业则应积极利用内外部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徐亚琴  杨德明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媒体能有效监督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问题;随着媒体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强,这种监督职能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且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媒体监督职能在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第二,传媒发展指数越高的地区,媒体监督职能越强。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利用媒体监督官员的腐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鼓励媒体监督官员与国企高管腐败问题,"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其次,有序地推进媒体行业的竞争,促使媒体在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的同时发挥监督职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倩华  罗党论  王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及处罚,媒体对企业污染事故的曝光力度亦显著加强。对那些有环境污染的公司,环保监管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这种监督力量的推行?本文以2010~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发生的88起环境污染事故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故对公司股票收益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使企业价值受损,但当上市公司存在政治关联时,政府的环境监管效果会削弱,使有环境污染的公司"有恃无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琼  张河川  
以2009—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和非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在高管薪酬与业绩关系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与非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相比,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对业绩的敏感度更高。进一步地,将混合所有制公司样本按照市场化程度高低划分为两组,分样本组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对业绩的敏感度更高。研究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春华  蒋德权  曹伟  
本文选取2003—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承担与高管晋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积极的税负承担有助于增加高管晋升概率,存在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负晋升激励效应受企业层级和高管异质性的影响,省属国有企业、高管越年轻、任期越短,税负晋升激励效应越显著。本文从企业税负视角,发现了影响国有企业高管晋升的新证据,为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考核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泽将  汪帅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发挥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基于此,以任职地点为切入点,采用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期间5 489个观察数据,实证考察本地独立董事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本地独立董事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且政治关联弱化了本地独立董事的抑制作用,而政府补贴则增强了本地独立董事的抑制功能。进一步考察发现,高管在职消费在本地独立董事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国有企业,特别是政府补贴较高的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本地独立董事的聘任,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进而有效约束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政治关联的可能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