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3)
- 2023(12866)
- 2022(10268)
- 2021(9274)
- 2020(8058)
- 2019(18266)
- 2018(18283)
- 2017(35872)
- 2016(19591)
- 2015(22297)
- 2014(22646)
- 2013(22452)
- 2012(20560)
- 2011(18272)
- 2010(18724)
- 2009(17907)
- 2008(18474)
- 2007(16948)
- 2006(14959)
- 2005(13949)
- 学科
- 济(92050)
- 经济(91944)
- 业(86654)
- 企(78899)
- 企业(78899)
- 管理(72729)
- 方法(40444)
- 数学(31066)
- 数学方法(30834)
- 业经(30645)
- 财(30402)
- 农(29325)
- 中国(22895)
- 务(22033)
- 财务(22004)
- 财务管理(21974)
- 企业财务(20822)
- 农业(20756)
- 制(19090)
- 技术(17965)
- 理论(17468)
- 和(16824)
- 策(16430)
- 地方(15688)
- 学(15425)
- 划(15339)
- 贸(15092)
- 贸易(15084)
- 易(14589)
- 体(14452)
- 机构
- 学院(296164)
- 大学(292112)
- 济(127098)
- 经济(124650)
- 管理(118949)
- 理学(101572)
- 理学院(100586)
- 管理学(99219)
- 管理学院(98662)
- 研究(93451)
- 中国(74232)
- 财(61381)
- 京(61056)
- 科学(55240)
- 农(50804)
- 财经(48231)
- 所(47550)
- 江(46621)
- 经(43571)
- 中心(43043)
- 研究所(42605)
- 业大(42082)
- 农业(39958)
- 经济学(39059)
- 北京(38287)
- 州(36772)
- 范(35420)
- 经济学院(35360)
- 财经大学(35337)
- 师范(35087)
- 基金
- 项目(185524)
- 科学(147097)
- 研究(138361)
- 基金(134793)
- 家(115608)
- 国家(114534)
- 科学基金(99607)
- 社会(89431)
- 社会科(84688)
- 社会科学(84662)
- 省(73765)
- 基金项目(71269)
- 教育(62954)
- 自然(62514)
- 自然科(61076)
- 自然科学(61059)
- 划(60308)
- 自然科学基金(60040)
- 编号(57091)
- 资助(54246)
- 成果(46432)
- 重点(41493)
- 部(41463)
- 创(41092)
- 发(40599)
- 业(40187)
- 课题(38230)
- 创新(37587)
- 国家社会(36904)
- 教育部(35848)
- 期刊
- 济(147168)
- 经济(147168)
- 研究(86527)
- 中国(54820)
- 财(53005)
- 农(47821)
- 管理(47367)
- 学报(41302)
- 科学(40071)
- 农业(32038)
- 大学(31724)
- 学学(30131)
- 技术(27529)
- 融(27213)
- 金融(27213)
- 教育(26789)
- 业经(26028)
- 财经(25173)
- 经济研究(22809)
- 经(21794)
- 问题(20115)
- 业(19848)
- 技术经济(17694)
- 财会(15316)
- 贸(15220)
- 商业(15119)
- 现代(14976)
- 世界(14436)
- 版(13748)
- 图书(13412)
共检索到445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庆海
在国有企业集团化过程中,只要存在着微观经济主体利益上的差异性和集团化过程中相关主体拥有各自的“发言权”,集团化不规范就是必然的。注重企业集团化内在动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把“补偿”的问题凸现出来,是规范国企集团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集团化 公共选择 利益群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蜀伟
目前,众多的国有企业集团为松散的联合公司性质或企业联合体,这些企业集团难以形成和实现总体发展战略和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和实现权威的统一经营管理,无法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严重影响综合经济能力的形成和竞争能力的增强,难以协调各种纵向关系,无法强化内部经营机制,致使生产经营的发展经常受到各种束缚,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国有企业集团化改造,则是势所必然。 一、政企分开,让企业集团拥有独立完整的经营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耿玉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明
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企的经营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有效的集团化管控。本文从新时期国有企业集团化管控所面临的新变化入手展开分析,进而总结出与此相适应的传统管控模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管控模式、大集成管控模式等三种集团化管控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为例,通过合理选择管控模式、确定总部的功能定位、完善以岗位职责为核心的制度流程体系、建立大集成管控体系四个方面对集团管控体系进行路径优化和实践应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庆龙 张延彪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综合驱动。本文按照由宏观经济背景到微观企业背景逐渐聚焦的逻辑,对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背景进行分析后认为:企业需要以财务数字化转型突破“鲍莫尔成本病”的发展瓶颈;财务需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实现数据驱动;技术升级为财务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财务还需要通过明确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撑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实现;在业财融合的管理需求下,需要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财务职能升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沫
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企业集团管控问题的研究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结合A企业集团案例对现有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人力资源管控 e-HR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李开涛
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企业集团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国有企业集团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对企业集团化建设的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创新机制 战略联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传谌 庄慧彬
企业集团从根本上讲,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对市场资源占有、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企业集团是企业组织的高级和复杂形式,一般是以集团母公司为投资主体,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美珠
一、国有企业集团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经形成实力较强、门类较全的完整体系。国有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起着基础、支柱和先导作用。以宝钢为例,宝钢是国家投入300亿元巨额资金的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敬永春
中国国有企业集团一直存在着内部组织管理系统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管理关系不清晰,集团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产生这种管理随意性的原因是在集团内部自组织过程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提出通过确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的序参量出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组织优化,使国有企业集团形成集权有度、分权合理、管理到位的高效组织,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序参量 自组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婷 武常岐
作为目前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的主流组织模式和国企改革的产物,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国外企业集团总结的理论与经验在多大程度上能适用于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呢?解答这一问题是应用企业集团一般理论与管理经验以提升中国国有企业集团竞争力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对比国内外企业集团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集团一般理论在中国国有企业情境下的适用性,并提出对于研究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至关重要的新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将扩展企业集团理论,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集团管理提供实践启示;同时也为后续的中国国有企业集团理论与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国有企业 情境化研究 理论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王娃宜
本文选取深沪两地140家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与100家非集团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双重代理关系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均显示:(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代理关系为管理层代理关系,而非控股股东代理关系,即影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代理问题为管理层代理问题,国有控股股东由于"缺位"并没有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其进行利益侵占的隐蔽渠道;(2)从集团总部层面来讲,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金,但从成员公司的层面来讲,总部与成员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使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损。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双重代理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