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7)
- 2023(12786)
- 2022(10783)
- 2021(9928)
- 2020(8623)
- 2019(19676)
- 2018(19524)
- 2017(37952)
- 2016(21043)
- 2015(23686)
- 2014(24167)
- 2013(23918)
- 2012(22363)
- 2011(19876)
- 2010(20533)
- 2009(19241)
- 2008(19959)
- 2007(18591)
- 2006(16254)
- 2005(15253)
- 学科
- 济(92023)
- 经济(91905)
- 业(90649)
- 企(82248)
- 企业(82248)
- 管理(77425)
- 方法(41950)
- 数学(32880)
- 数学方法(32498)
- 财(32320)
- 农(30134)
- 业经(29850)
- 务(24083)
- 财务(24046)
- 财务管理(23998)
- 企业财务(22761)
- 制(21550)
- 中国(21512)
- 农业(21182)
- 技术(19086)
- 理论(17642)
- 和(16892)
- 贸(16518)
- 贸易(16511)
- 策(16490)
- 学(16338)
- 易(16025)
- 划(15905)
- 地方(15279)
- 体(15179)
- 机构
- 学院(314455)
- 大学(308505)
- 济(129594)
- 经济(126823)
- 管理(122580)
- 理学(103953)
- 理学院(102860)
- 管理学(101213)
- 管理学院(100621)
- 研究(99556)
- 中国(80387)
- 京(65050)
- 财(64400)
- 科学(60668)
- 农(57046)
- 所(52023)
- 江(51275)
- 财经(50279)
- 中心(47055)
- 业大(46442)
- 研究所(46335)
- 经(45312)
- 农业(44799)
- 北京(41076)
- 州(40656)
- 经济学(38868)
- 范(37692)
- 师范(37298)
- 财经大学(36767)
- 经济学院(35280)
- 基金
- 项目(194365)
- 科学(152895)
- 研究(142949)
- 基金(140191)
- 家(121064)
- 国家(119941)
- 科学基金(103592)
- 社会(89507)
- 社会科(84739)
- 社会科学(84713)
- 省(78171)
- 基金项目(73936)
- 自然(67426)
- 教育(66029)
- 自然科(65870)
- 自然科学(65849)
- 自然科学基金(64763)
- 划(63914)
- 编号(58771)
- 资助(57907)
- 成果(47744)
- 重点(43606)
- 部(42957)
- 创(42883)
- 业(41897)
- 发(41542)
- 课题(40391)
- 创新(39273)
- 性(38267)
- 科研(37427)
- 期刊
- 济(152079)
- 经济(152079)
- 研究(92290)
- 中国(62296)
- 财(56524)
- 农(53296)
- 管理(49457)
- 学报(46723)
- 科学(43378)
- 农业(35598)
- 大学(35355)
- 学学(33469)
- 教育(31700)
- 融(31626)
- 金融(31626)
- 技术(29983)
- 业经(27319)
- 财经(26084)
- 经济研究(22984)
- 经(22493)
- 业(21527)
- 问题(20300)
- 技术经济(18436)
- 财会(17548)
- 贸(16108)
- 商业(15452)
- 现代(15231)
- 版(15195)
- 统计(14686)
- 理论(14454)
共检索到480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再胜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根本原因。
关键词:
隐性激励 双重缺位 经理行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本文认为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进而指出 ,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 ,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的“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的根本原因。最后 ,文章给出了简要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
隐性激励 双重缺位 经理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明明 李善民 史欣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进行反腐败"持久战"。十八大之后持续的重拳反腐给中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八项规定"出台作为标志性的外生冲击事件,采用DID模型检验了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反腐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明显下降;反腐败会降低国有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但却有利于国有企业价值的提升;反腐败对国有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国有企业高管的隐性激励效果来实现的。本研究为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为以后研究反腐败提供了基础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艳 石磊
重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完善企业家职能分工、避免经营代理人在企业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将个人成本外化而使企业受损的必然要求。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竞争理论,并根据经营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在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时注重引入隐性激励因素。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营者 激励机制 隐性激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群慧 张艳丽
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是指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指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关于代理阶层激励问题的研究,现在最为活跃的是西方企业理论,尤其是代理理论。不过,西方代理理论虽然非常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分析认识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问题,但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从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空缺”问题,提出填补“激励空缺”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兆阳
国有企业隐性亏损问题由来已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颇为复杂,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隐性亏损 会计法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萧延高 唐小我
文章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市场主导型激励约束机制,是以效率为目标,以产权为基础,以民商事契约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所形成的高效激励约束机制。其制度支持是国有企业的多元、开放式产权结构和企业产权运营“民营化”。其内在结构和运作的原动力是企业中投资者、管理者、职工三大产权主体在产权投入基础上对企业产权的分割和享有,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互分权和相互制衡格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迎新 刘绍东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总激励成本及总激励绩效关系的探索,提出了国有企业全员系统激励机制,并说明了在国有企业占有主体性、决定性的企业系统激励资源的条件下,全员系统激励将使国有企业系统激励成本极小化及激励绩效极大化,进而给出了对国有企业总激励资源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丹
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不足或过度不是简单的"是"与"非"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解决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不足或激励过度难题:一是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促使国有企业高管身份完全职业化;二是参照非垄断性行业高管薪酬标准制定垄断性行业高管薪酬标准;三是合理确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长春 伍中信
为了弥补国企出资人缺位所导致的财务监督弱化,政府推行了会计人员委派制、财务总监制或稽察特派员制。比较分析这三种财务监督的方式可见,会计人员委派制适用于非企业单位和机关;财务总监制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稽察特派负制改为外派监事会制,不仅是把政府行为转变为代表国有资本所有者的企业行为,而且更适用于对重点国有企业的监督。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国企出资人财务监督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希天
论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的紧迫性和对策杨希天一、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是阻碍改革深化的一大难题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着许多难点。其中一个大难题是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严重缺位,许多新建企业资本金也难以筹足。由此而影响到多方面改革难以深化。第一,老国有企业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