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2)
- 2023(9775)
- 2022(7917)
- 2021(7070)
- 2020(6099)
- 2019(13698)
- 2018(13495)
- 2017(26194)
- 2016(14148)
- 2015(15755)
- 2014(15264)
- 2013(15347)
- 2012(14065)
- 2011(12252)
- 2010(12580)
- 2009(11963)
- 2008(12401)
- 2007(11540)
- 2006(10353)
- 2005(9692)
- 学科
- 业(80229)
- 企(76151)
- 企业(76151)
- 济(65989)
- 经济(65899)
- 管理(61923)
- 方法(28140)
- 业经(26811)
- 财(26448)
- 农(22535)
- 务(20428)
- 财务(20412)
- 财务管理(20386)
- 数学(20096)
- 数学方法(19940)
- 企业财务(19116)
- 技术(16820)
- 农业(16625)
- 贸(15942)
- 贸易(15933)
- 易(15621)
- 制(14524)
- 中国(14346)
- 策(14261)
- 划(13504)
- 和(12620)
- 企业经济(12508)
- 理论(12214)
- 经营(12140)
- 出(12113)
- 机构
- 学院(210099)
- 大学(203428)
- 济(92495)
- 经济(90865)
- 管理(87033)
- 理学(74120)
- 理学院(73458)
- 管理学(72566)
- 管理学院(72188)
- 研究(66245)
- 中国(54489)
- 财(44329)
- 京(43055)
- 科学(38421)
- 农(38140)
- 财经(34490)
- 江(34223)
- 所(33657)
- 经(31248)
- 业大(30504)
- 农业(30073)
- 研究所(29928)
- 中心(29668)
- 经济学(27104)
- 北京(26893)
- 州(26280)
- 商学(25703)
- 商学院(25504)
- 财经大学(25204)
- 经济学院(24503)
- 基金
- 项目(131932)
- 科学(105761)
- 基金(97784)
- 研究(96001)
- 家(84811)
- 国家(84004)
- 科学基金(73861)
- 社会(62692)
- 社会科(59642)
- 社会科学(59624)
- 省(52641)
- 基金项目(51013)
- 自然(48476)
- 自然科(47405)
- 自然科学(47390)
- 自然科学基金(46684)
- 划(42776)
- 教育(42689)
- 资助(40319)
- 编号(37629)
- 业(34481)
- 创(30959)
- 重点(29355)
- 部(29273)
- 成果(28906)
- 发(28875)
- 创新(27956)
- 国家社会(25966)
- 制(25929)
- 课题(25883)
- 期刊
- 济(109615)
- 经济(109615)
- 研究(61707)
- 中国(41583)
- 财(40119)
- 管理(39468)
- 农(35994)
- 科学(29362)
- 学报(28731)
- 农业(24878)
- 大学(22547)
- 学学(21641)
- 业经(20418)
- 技术(20381)
- 融(19891)
- 金融(19891)
- 财经(18072)
- 经济研究(17001)
- 业(16456)
- 经(15645)
- 教育(15523)
- 问题(14174)
- 技术经济(13741)
- 贸(13491)
- 财会(12447)
- 世界(11917)
- 现代(11608)
- 国际(11555)
- 会计(10777)
- 商业(10755)
共检索到326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洪
一、中国的工业企业现状 解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快速的工业化,建立了一套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公有制经济,实行有重工业为主的赶超战略,计划制度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产出的增加,实现了工业化,向全体人民提供了基本的教育、卫生保健住房和工作。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下,起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划的弊端逐渐的显露出来,主要问题是信息问题,在计划体制下,政府各级官僚机构即使具有非常精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不可能对经济的各个环节作十分精确的计算和预测,兰格的计算社会主义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是通过其选定的代理人来经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苏罡 刘可新 季建华
企业重组时退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苏罡刘可新季建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在效率和竞争力方面实现质的提高,必须打破原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结构,实现新的组合,这就是企业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重新分析和确定自己的经营业务范围。但是,企业管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忠才
我国国有饭店产权退出战略是国有饭店改革的重点,通过实施国有饭店产权的部分退出或整体退出战略,采用协商买断、公开拍卖、购并和MBO等策略,能实现国有资产的顺利退出,使国有饭店完全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国有饭店 改革 产权退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宏伟 袁伦渠
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其次,要有发育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国有企业退出的范畴关键应该从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上考虑。从世界范围看,竞争领域和非竞争领域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表现出非竞争领域向竞争领域演化的趋势,即国有企业退出和非国有企业进入。国有企业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企业的介入。
关键词:
国有经济 竞争性领域 战略退出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荣宗 唐跃军 张楚皙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关键词:
退出成本 经理行为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论国有企业的退出○白永秀本文认为,“抓大放小”的提法要求小企业从国有领域退出,“抓重放轻”则进一步要求竞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总体格局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作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
关键词:
铁饭碗 非常福利 退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涓
中国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困境问题可以在“能力过剩”——“退出障碍”——“退出援助政策”的思路下进行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力过剩”(Excess Capacity)或“过度竞争”(Excessive Competi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J.M.Cassels,1937)。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爱玲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使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退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需要。但国有资本退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具体来说,一是依靠国有企业再造;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关键词:
国有资本 国有资本退出 国有企业再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调整昌忠泽一、进入壁垒、退出壁垒的内涵、种类及其意义传统经济学推崇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标准模式——把企业自由进入和退出行业设想为一种理想境界,但现实经济并不如此,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各种障碍,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