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6)
- 2023(10547)
- 2022(8155)
- 2021(7402)
- 2020(6160)
- 2019(13580)
- 2018(13501)
- 2017(27011)
- 2016(14578)
- 2015(16088)
- 2014(16122)
- 2013(15571)
- 2012(13940)
- 2011(12151)
- 2010(12528)
- 2009(12029)
- 2008(12321)
- 2007(11326)
- 2006(10340)
- 2005(9796)
- 学科
- 业(77867)
- 企(72556)
- 企业(72556)
- 济(65299)
- 经济(65216)
- 管理(61073)
- 业经(27849)
- 财(24485)
- 农(24452)
- 方法(24190)
- 务(18896)
- 财务(18869)
- 财务管理(18856)
- 企业财务(17852)
- 农业(17696)
- 中国(17626)
- 策(17472)
- 数学(16469)
- 数学方法(16305)
- 技术(16103)
- 制(15363)
- 划(13400)
- 理论(12760)
- 和(12612)
- 企业经济(12306)
- 体(12020)
- 经营(11578)
- 地方(11239)
- 贸(11152)
- 贸易(11144)
- 机构
- 学院(210852)
- 大学(201803)
- 济(94010)
- 经济(92289)
- 管理(88048)
- 理学(74479)
- 理学院(73883)
- 管理学(73073)
- 管理学院(72678)
- 研究(64861)
- 中国(54396)
- 财(46375)
- 京(41677)
- 财经(35482)
- 科学(35053)
- 江(34623)
- 农(32479)
- 经(32088)
- 所(31606)
- 中心(29997)
- 研究所(27807)
- 经济学(27537)
- 州(26800)
- 业大(26778)
- 北京(26121)
- 财经大学(25682)
- 商学(25496)
- 商学院(25254)
- 农业(25106)
- 经济学院(24781)
- 基金
- 项目(128696)
- 科学(104343)
- 研究(100380)
- 基金(94160)
- 家(78872)
- 国家(78038)
- 科学基金(69984)
- 社会(65860)
- 社会科(62500)
- 社会科学(62486)
- 省(51828)
- 基金项目(48980)
- 教育(44984)
- 自然(43034)
- 自然科(42103)
- 自然科学(42095)
- 编号(41552)
- 自然科学基金(41434)
- 划(41107)
- 资助(37608)
- 成果(33323)
- 业(32090)
- 创(30051)
- 发(28918)
- 部(28412)
- 课题(28319)
- 重点(28205)
- 创新(27078)
- 制(27022)
- 国家社会(26849)
- 期刊
- 济(114971)
- 经济(114971)
- 研究(65049)
- 中国(41330)
- 财(39827)
- 管理(39522)
- 农(32324)
- 科学(25078)
- 融(24386)
- 金融(24386)
- 学报(22338)
- 农业(22115)
- 业经(22070)
- 技术(21025)
- 教育(19609)
- 大学(18636)
- 财经(18268)
- 经济研究(17966)
- 学学(17754)
- 经(15877)
- 问题(14779)
- 业(13843)
- 技术经济(13069)
- 现代(12284)
- 贸(11921)
- 财会(11603)
- 世界(11471)
- 商业(11196)
- 经济管理(10551)
- 国际(10402)
共检索到329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伟
如今国有企业在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腐败"、"低效"、"垄断"等以负面为主的刻板印象,国有企业已被成功妖魔化,其中商业性网络媒体在妖魔化国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去妖魔化"从根本上说是与妖魔化国企背后的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博弈的过程,需要依靠国家的意志和力量来组织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国有企业"去妖魔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妖魔化 去妖魔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艺兰
中国的史料记载中有大量关于尸体遭受戕害的传说。晚清时期出现的以“《点石斋画报》案”为代表的西人戕尸谣言,一方面继承了由来已久的食尸鬼和采生折割传说,一方面故事主角从本土术士转变为西方人。转变的发生源于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妖魔化想象:上海租界的空间区隔和中西方尸体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民众对西人的误解;当时的反教话语则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传教士,将西人形象非人化,与食尸鬼勾连。谣言生成后,部分报人又吊诡地从中提炼出“实业”和“格致”等关键词,展开对西方人的另类乌托邦想象。晚清的西人戕尸谣言是生成于本土戕尸传说、掺杂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想象和社会心理的文化现象,展现出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他者”的复杂态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枝煌
今年2月28日奥巴马签署总统令,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内部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旨在针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开展调查和执法,确保相关国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奥巴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房立洲
近年来,"城管妖魔化"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在内部职能增多、外部舆论误解的时代语境下,城管人面临巨大压力,在面对有可能引起冲突、引发负面新闻事件的管理事件时,容易产生"管还是不管"、"少管还是多管"、"管还是严管"等伦理困境。本文着眼于从城管人"理性作为"的视角,探讨破解城管伦理困境和消解"城管妖魔化"的制度体系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
城管妖魔化 伦理困境 理性作为 制度纾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宝才
文章认为,国有企业亏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要解开这一亏损“魔结”,必须重新认识以下3个方面:(1)经营不善、管理落后只是国有企业亏损的内部原因,还须重视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由于思想认识等的限制,现有的产权制度改革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唯有大胆冲破这些“禁区”,才能促使改革进一步深入。(3)在对亏损国有企业作结构调整时,不能一味追求“高、大、外”,而要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资源,让亏损企业在农业领域获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潘宝才
国有企业亏损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存在对解决这一难题从三个方面作一探讨。一是经济政策要作必可的调整,从宏观上为解开国有企业亏损“魔结”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一些“禁区”需要大胆冲破,防止改革半途而废。三是调整结构要面对国情,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旦
文章在明确国企去机关化改革的本质、核心任务和主攻方向基础上,指出去机关化改革面临的问题障碍,探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径,为系统性地改变国企机关化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去机关化 深化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纪珽
本文基于拓展的理论模型及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国有企业数据,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探讨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可能路径及其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进口关税下降会迫使效率较低的高杠杆企业退出市场,并降低在位企业的杠杆率。计量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显著推动了国有企业去杠杆,且通过如下机制实现:一是促进高杠杆率企业的退出,降低行业国有企业的平均杠杆率;二是提高了在位国有企业利润率水平,进而降低企业杠杆率。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贸易自由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国有企业 去杠杆 企业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聿东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国有企业行政化、独资化、独治化、独占化、独享化、刚性化较为严重。国企的"六化"不仅在深层次上阻碍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而且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时代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从"去六化"入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明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锋芒指向。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去六化” 中央企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德文
据统计,在1994年完成资产清查的12.4万户工商企业中,资产总额为41370.1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亿元,平均负债率为74.3%,所有者权益仅为10323.1亿元。企业流动资金基本依赖负债.据1991年底统计数字,全国企业占用流动资金负债率高达91.5%,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仅占8.5%。这说明,国有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它严重地削弱了国有企业自我生存、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也成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本文就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及其对策予以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平
十多年来,对于如何搞活小型国有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热度”和“深度”都不够。因此,我们试图从武威地区基本上以国有小型企业为主的区情出发,就如何搞活地、县属小型国有企业的问题做以初步探讨,以便引起更多的讨论和批评。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武威地区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空前增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搞活,质的飞跃还未实现,适合我区企业的经营形式还未找到,内外部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主要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雪明 吴华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论文从国企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入手,探讨了国企怎样才能留住人才问题。人才流失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人才流失。
关键词:
竞争 激励 人才流失 留住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