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3)
- 2023(15521)
- 2022(12719)
- 2021(11411)
- 2020(9413)
- 2019(21293)
- 2018(20730)
- 2017(39594)
- 2016(21132)
- 2015(23484)
- 2014(23343)
- 2013(23340)
- 2012(21806)
- 2011(19855)
- 2010(20669)
- 2009(19725)
- 2008(18890)
- 2007(17191)
- 2006(15778)
- 2005(14975)
- 学科
- 济(118007)
- 经济(117902)
- 业(87454)
- 企(77887)
- 企业(77887)
- 管理(73541)
- 方法(40113)
- 业经(34596)
- 中国(33576)
- 农(31540)
- 数学(31387)
- 数学方法(31197)
- 地方(30292)
- 财(29516)
- 融(27705)
- 金融(27704)
- 银(25927)
- 银行(25898)
- 行(25249)
- 农业(23541)
- 制(23512)
- 务(21629)
- 财务(21597)
- 财务管理(21576)
- 企业财务(20545)
- 技术(19477)
- 体(17685)
- 理论(17551)
- 策(17131)
- 贸(17095)
- 机构
- 学院(315364)
- 大学(307583)
- 济(147499)
- 经济(144836)
- 管理(121730)
- 研究(109928)
- 理学(102689)
- 理学院(101596)
- 管理学(100397)
- 管理学院(99794)
- 中国(91620)
- 财(67081)
- 京(65343)
- 科学(61621)
- 所(55861)
- 农(53277)
- 财经(52495)
- 中心(50531)
- 江(49802)
- 研究所(49775)
- 经(47442)
- 经济学(46044)
- 业大(42869)
- 北京(41930)
- 农业(41320)
- 经济学院(41246)
- 州(39941)
- 院(38613)
- 财经大学(38547)
- 范(37908)
- 基金
- 项目(195263)
- 科学(155659)
- 研究(146143)
- 基金(141889)
- 家(122190)
- 国家(121031)
- 科学基金(105270)
- 社会(96915)
- 社会科(92166)
- 社会科学(92141)
- 省(77711)
- 基金项目(74467)
- 教育(65429)
- 自然(64553)
- 划(63196)
- 自然科(63099)
- 自然科学(63086)
- 自然科学基金(62063)
- 编号(58025)
- 资助(57806)
- 发(48180)
- 成果(46275)
- 重点(44179)
- 创(43597)
- 部(43085)
- 业(41077)
- 国家社会(40726)
- 课题(40693)
- 创新(39983)
- 发展(39770)
- 期刊
- 济(178726)
- 经济(178726)
- 研究(101830)
- 中国(68130)
- 财(54757)
- 管理(52261)
- 农(50527)
- 融(44114)
- 金融(44114)
- 科学(41816)
- 学报(41124)
- 农业(34054)
- 大学(32525)
- 学学(31089)
- 技术(30432)
- 教育(29400)
- 业经(29268)
- 经济研究(28631)
- 财经(27987)
- 经(24406)
- 问题(22610)
- 业(20369)
- 技术经济(19978)
- 世界(17615)
- 贸(17408)
- 现代(16193)
- 国际(16022)
- 商业(15774)
- 统计(15250)
- 经济管理(15211)
共检索到507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国 黄杏子
针对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文以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推导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其中的作用机理,并认为融资约束对不同特征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同时,以甘肃省为例,使用甘肃省2009—2018年国有企业年度决算统计系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包括融资约束削弱了国有企业应对外部市场的灵活性、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有效投入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价值。(2)从经营方向与行政隶属的角度划分国有企业的结果发现,融资约束对商业类以及非省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抑制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并为非省属等处于融资劣势地位的企业提供专项科技研发资金,充分解决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困境,还应坚持分类改革、加速调整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倩倩 李琪琦
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力。选取2015—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计扣除政策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盈利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高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发挥更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优化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黄亮雄 黄翔
从微观层面检验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展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越大,融资约束越少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大。全要素生产率与融资约束存在替代关系,融资约束的负作用仅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呈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在内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更强。内资企业更能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抹平融资约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负向影响的作用,但该抹平作用仅在内资出口企业中成立。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明贵 陶思敏 刘丽珍 彭群婷
文章基于战略管理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资源型企业数据,对战略差异与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考察了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战略差异与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战略差异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先上升后下降,尤其在国有企业、资源开采企业以及衰退期资源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融资约束起到部分非线性中介作用,合理的战略差异能缓解资源型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进的战略差异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丰富了资源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源型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花俊国 刘畅 朱迪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促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效率变革。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上市公司年报中关键词词频指标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基于微观企业特征和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速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晓陈 陈静宇
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滞后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此外,分位数回归发现,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本来就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受到的产业政策促进作用强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产业政策促进了数字经济硬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却抑制了软件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要因企因地设计产业政策,避免造成行业内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艳霞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如下路径实现:一是从技术层面促进效率变革和技术创新;二是从公司治理层面提升决策效率和监督有效性。异质性检验发现,该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信息环境较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即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从微观层面丰富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文献,而且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赵梦初
笔者利用1998年~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角度对不同出口状态及不同所有制下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非出口企业,融资约束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出口企业的限制作用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对非国有内资企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进出口 所有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羽瑶 张冬洋
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事实:非正规金融(或民间金融)发达和利率双轨制。这两个特征事实相互依存,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重大冲击,使得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模式明显有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控,由非正规金融体系中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的资金价格不同于正规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价格,资金价格扭曲长期存在。为此,本文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商业信用是否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金融手段这一问题。考虑了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企业的异质性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商业信用对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有效的,但对提升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没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地,融资约束越强,商业信用越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商业信用通过有效地管理运营资本,平滑现金流和平滑创新投资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商业信用 融资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道平 刘琳琳
本文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企业进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歧视"与"金融错配"问题。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树果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Pooled OLS)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应当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立、推动数据金融发展、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进而强化数字金融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惠献波
文章基于融资约束和公司治理视角,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即股权主体多元和股权融合程度越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越高,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对企业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而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弥补制度缺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研究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评价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有力证据,对实现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曙明 吕镯
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的特点,从融资视角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生产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然而,近年来,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却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本文提出融资约束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平滑机制,利用ACF法测算生产率,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率先定量估算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效应,进而解释上述现象。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的平滑机制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率平稳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1/4的企业,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正面效应小于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谨慎、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文 薛天航
本文构建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理论模型,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存在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企业TFP的提高,这一结论在区分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和地区差异后仍然成立;(2)相比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TFP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随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而减弱,随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降低而增强;(4)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资产设备更新速度和创新投入水平,进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下企业TFP的非对称变动。本文进一步利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