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1)
- 2023(12125)
- 2022(9612)
- 2021(8498)
- 2020(6692)
- 2019(15150)
- 2018(14650)
- 2017(28585)
- 2016(15291)
- 2015(17002)
- 2014(17016)
- 2013(17194)
- 2012(16039)
- 2011(14257)
- 2010(14724)
- 2009(13637)
- 2008(13894)
- 2007(12861)
- 2006(11748)
- 2005(11382)
- 学科
- 济(82491)
- 经济(82413)
- 业(78213)
- 企(72589)
- 企业(72589)
- 管理(64127)
- 业经(29911)
- 方法(28277)
- 农(24996)
- 财(23992)
- 中国(21781)
- 数学(20297)
- 数学方法(20208)
- 地方(19735)
- 务(19030)
- 财务(19014)
- 财务管理(18998)
- 农业(18200)
- 企业财务(18033)
- 技术(17584)
- 环境(16927)
- 制(16483)
- 划(15819)
- 和(15398)
- 策(14485)
- 融(13393)
- 金融(13393)
- 贸(13246)
- 贸易(13228)
- 银(13088)
- 机构
- 学院(233416)
- 大学(224444)
- 济(105752)
- 经济(103903)
- 管理(94959)
- 理学(79587)
- 理学院(78858)
- 管理学(78069)
- 管理学院(77636)
- 研究(77403)
- 中国(64298)
- 财(49877)
- 京(48078)
- 科学(42856)
- 所(38830)
- 农(38562)
- 财经(38559)
- 江(37993)
- 中心(35296)
- 经(34823)
- 研究所(34172)
- 经济学(31426)
- 业大(31161)
- 北京(30890)
- 州(30237)
- 农业(29806)
- 经济学院(28196)
- 财经大学(28117)
- 商学(27810)
- 院(27800)
- 基金
- 项目(142111)
- 科学(114629)
- 研究(107482)
- 基金(103726)
- 家(88372)
- 国家(87504)
- 科学基金(77694)
- 社会(70821)
- 社会科(67424)
- 社会科学(67407)
- 省(58068)
- 基金项目(54573)
- 自然(48478)
- 自然科(47393)
- 自然科学(47384)
- 教育(46867)
- 自然科学基金(46608)
- 划(46447)
- 编号(42496)
- 资助(41492)
- 发(36839)
- 业(34680)
- 创(33467)
- 成果(32534)
- 重点(31628)
- 部(30757)
- 发展(30574)
- 创新(30357)
- 展(30055)
- 课题(29539)
- 期刊
- 济(131673)
- 经济(131673)
- 研究(72885)
- 中国(49890)
- 管理(42864)
- 财(42308)
- 农(37141)
- 科学(30344)
- 融(28871)
- 金融(28871)
- 学报(28016)
- 农业(25371)
- 业经(24829)
- 技术(23056)
- 大学(22377)
- 学学(21479)
- 财经(20377)
- 教育(19916)
- 经济研究(19850)
- 经(17700)
- 问题(16727)
- 业(15884)
- 技术经济(15003)
- 贸(13135)
- 商业(13081)
- 现代(12785)
- 世界(12650)
- 经济管理(12137)
- 国际(11652)
- 财会(11650)
共检索到37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在全
本文研究欧盟及美国的碳排放问题与碳交易情况,指出碳交易模式是解决我国碳排放问题的有效路径,构建碳交易市场对解决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指方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川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碳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低碳发展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其发展愈发受到各界重视。碳交易市场虽然增加了企业的政策约束和减碳成本,但作为新型融资工具和投资资产,其也拓展和丰富了企业的投资空间。碳交易的标的物为碳资产(Carbon Asset),碳资产主要包括企业温室气体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并经核证的、用于抵消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君 张莉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优化电力结构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于是中国在电力市场上实施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论文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1)绿色证书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能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同时降低煤电发电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很难与电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所以政策应该逐步稳健地推行。(2)碳排放权通过市场交易传导机制作用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煤电厂商主动减排,但是抑制和减排效果与市场参数设定密切相关,所以政策应该设定合理的参数。(3)绿色证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并行实施,中国电力结构得到优化,不仅有望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先吉
国有企业改制要求国有产权合理流动 ,产权流动又要求有规范的现代产权交易市场。而国有产权有退有进的有序流动 ,依赖于国有、集体、私人及外国投资等多元资本的共同支撑 ,并需要一个对各类资本开放的统一市场平台。国有产权的流动只有通过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 ,才能形成公允的交易价格 ,有效杜绝国有产权交易的“暗箱”操作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保证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国有产权 流动 交易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庆坡 安岗 涂永前
面向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目标,研究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的关联关系和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构建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的互动模型,探讨绿色电力政策减排效果对碳市场配额价格传导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入网政策、绿证交易和绿电交易通过价格联动和供需关系产生交互影响。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碳交易市场促进了碳排放,绿色电力政策抑制了碳排放,二者协同的作用是抑制了碳排放,但是抑制的程度比单独使用绿色电力政策时轻。立足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碳交易市场与绿色电力政策协同性的政策启示,为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园 綦久竑 马骏
碳交易市场是购买和出售碳信用的新兴金融市场,林业碳汇交易是碳交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单位减排量成本偏高林业碳汇项目的总体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次性成本,包括项目开发成本与审定成本;另一类是持续性成本,指每次签发时的监测与核证成本。从市场询价来看,一次性成本中项目开发成本为10万~20万元,审定成本为10万~20万元;持续性成本中监测成本为10万~15万元/次,核证成本为5万~10万元/次。一般林业碳汇项目每5年签发1次,则林业碳汇项目一个签发周期内的总成本在35万~65万元。相比之下,由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兰 孙小兰 陈静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2—2022年数据,通过制定高耗能企业数字化词汇图谱,衡量其数字化水平,并构建其绿色低碳转型指标,探究数字化对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助力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对于规模更大、非国有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绿色低碳转型激励效应更显著。数字化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合理化融资资源配置以及拓宽国际化广度,为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研究内容深入揭示了数字化影响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逻辑,为增强数字化驱动效能、加快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世磊 任宇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发展和保护两方面的途径。当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途径,也是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的不断健全,需要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本文从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转型 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修凡 范德成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江流域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存在市场分割现象。文章探索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对碳减排产生的影响路径与减排效应,在碳交易市场视角下,收集我国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分割背景下碳交易市场的绿色效应,提出并验证了市场的多重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发展产生碳减排效应,同时通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减排;市场分割对碳减排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减排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乔茜 王乐 石羽珊
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开启以及管理减排手段的发展,为发电企业积极开展碳管理提供了驱动力。而构建以碳预算为管理减排工具的企业碳预算体系,发挥其规划和控制企业碳排放、碳减排和碳交易等活动的管理减排作用,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管理应对方案。发电企业可以依托《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根据企业自身的碳减排和碳交易方案,编制适用的企业碳预算,并开展针对性的碳减排绩效评价和奖惩。这有助于发电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竞争新环境。
关键词:
碳预算 绿色低碳 碳减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萍 刘纪显
本文分别以全国31个省市以及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试点的7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碳交易市场规模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相比于全国31个省市,扩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对试点省市具有较好的绿色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而且,对碳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省市的效应越大;碳交易市场规模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技术改进,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机制为经济规模和技术改进。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 碳排放量 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尉孟星
莱阳各类食品交易市场在胶东半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莱阳具有区位、行业、商户、品牌等诸多做大做强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规划布局、观念、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与不足。通过实地调查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认为:规划建设一处集批发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城,趋优逼劣,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形成食品行业发展航母,面向胶东及东北地区,辐射全国,接轨国际市场,是实现莱阳食品市场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食品交易市场 实地调研 绿色食品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惠建军
本文对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发展的互动机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VAR模型,通过GRAnGeR非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经验分析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的互动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主要制约因素是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法律地位不明确,市场流动性差,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转板机制。本文提出了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市场定位,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功能,增强小微企业的自生能力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