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3)
2023(9497)
2022(7819)
2021(7029)
2020(6319)
2019(14508)
2018(14264)
2017(28178)
2016(15429)
2015(17511)
2014(17555)
2013(17666)
2012(16363)
2011(14451)
2010(14827)
2009(14254)
2008(14778)
2007(13658)
2006(11744)
2005(10868)
作者
(45447)
(38359)
(38092)
(36196)
(24433)
(18204)
(17379)
(14891)
(14125)
(13661)
(12863)
(12698)
(12397)
(11979)
(11902)
(11793)
(11706)
(11385)
(11155)
(10946)
(9639)
(9366)
(9338)
(8698)
(8657)
(8549)
(8546)
(8537)
(7761)
(7547)
学科
(80298)
(74855)
经济(74771)
(74421)
企业(74421)
管理(62728)
方法(35661)
数学(27578)
数学方法(27386)
业经(27052)
(26905)
(24990)
(21119)
财务(21101)
财务管理(21069)
企业财务(19950)
农业(18115)
技术(16527)
(15570)
中国(14972)
(14401)
(13770)
(13621)
理论(12929)
(12843)
贸易(12839)
企业经济(12483)
(12451)
(11839)
经营(11731)
机构
学院(234850)
大学(229063)
(102722)
经济(100848)
管理(97219)
理学(83285)
理学院(82531)
管理学(81509)
管理学院(81076)
研究(70996)
中国(57712)
(49488)
(47153)
(42577)
科学(41978)
财经(38812)
(36992)
(36321)
(35060)
业大(34574)
农业(33783)
中心(33473)
研究所(32467)
经济学(30871)
北京(29344)
(28728)
财经大学(28349)
经济学院(28195)
商学(27683)
商学院(27471)
基金
项目(147284)
科学(117119)
研究(108851)
基金(107552)
(91921)
国家(91049)
科学基金(79895)
社会(70103)
社会科(66514)
社会科学(66492)
(59458)
基金项目(57528)
自然(51363)
自然科(50186)
自然科学(50170)
自然科学基金(49358)
教育(49119)
(47986)
编号(44383)
资助(43675)
(36069)
成果(34532)
(33951)
(33044)
重点(32601)
(32006)
创新(30841)
课题(29332)
(28583)
国家社会(28582)
期刊
(117324)
经济(117324)
研究(65945)
(44367)
中国(41619)
(39672)
管理(38962)
学报(31558)
科学(31001)
农业(26828)
大学(24200)
学学(23263)
技术(22617)
业经(21873)
(21361)
金融(21361)
财经(20064)
经济研究(17997)
(17341)
(17212)
教育(16617)
问题(15787)
技术经济(15479)
财会(14055)
商业(12589)
(12155)
现代(12133)
世界(11674)
会计(11306)
统计(11215)
共检索到347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贇  李珏  
一、软预算约束理论 科尔奈最先提出软预算约束的概念。根据科尔奈的最初解释,软预算约束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在入不敷出后,政府对亏损企业的救助现象。科尔奈认为软预算约束是高度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政府事后对亏损企业的救助将扭曲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破坏市场竞争的退出机制。科尔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吉军  郭砚莉  
应从行为经济学视野中的沉淀成本效应角度解释政府对大型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行为,从而与新古典经济理性解释形成互补关系。这样,在软预算约束与公有产权结构、前后期投资不一致以及政策性负担等有关经济解释的基础上,从决策者心理效用角度考察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对软预算约束的影响,从而认为解决软预算约束根本在于补偿沉淀成本,克服决策者的沉淀成本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竹枝  李明月  
本文分析了作为所有者的政府、最大债权人的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状况。试图从这个角度 ,为国有企业高负债型的资本结构提供一个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牛斐  
软预算约束问题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资本结构也对企业决策有重要影响。本文用2000~2016年的上市国有企业数据考察了软预算约束对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作为软预算约束代理变量的过度投资与企业不同期限的杠杆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软预算约束的存在会提高企业的杠杆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敬方  
我国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等因素,已资不抵债,按《破产法》理应实施破产,但实施中步履艰难,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难点之一:破产企业的产权问题 企业破产首先会碰到破产企业产权处置的问题。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属国家,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和行使管理职能。对于产权单一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所拥有的法人财产权实际上也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样,企业要破产,政府事实上负无限责任,企业的主管部门相应地负连带责任。由于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得国有企业“破产”只能采取行政方式上的“关闭”方法。这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实施破产难的一个首要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向华  
文章利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具有政府补贴的企业破产决策问题,将各种企业权益看成写在企业资产上的期权,分析了政府分别补贴债权人和企业股东时企业的破产决策问题。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可以避免企业无效提早或延迟破产。特别地,如果政府补贴水平低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务重组时,企业无效提前破产可以避免;如果政府补贴水平高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权妥协时,企业无效延迟破产可以避免。比较政府补贴债权人和补贴企业股东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补贴水平,政府补贴债权人促使企业有效破产的支出较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光  
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破产案例 ;提出了规范破产的三大要素(计划破产、民主破产、依法破产) ;阐述了最佳破产和企业新生并连 ;探讨了破产成本负担及惩治破产犯罪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光  
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破产案例;提出了规范破产的三大要素(计划破产、民主破产、依法破产) ;阐述了最佳破产与企业新生并连;探讨了破产成本负担及惩治破产犯罪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五一  
与市场经济的常规逻辑相悖,在中国,绝大多数经济上已经破产的企业在各种非市场因素的支撑下继续生存着,真正走上破产法庭的微乎其微。自1988年11月1日《破产法》生效至1993年底,5年内法院仅受理破产案件1417件。这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三三制”的亏损格局形成鲜明的反差。 一、抵制企业破产的公共选择因素 本文仅把地方国有企业的破产问题作为考察对象。这不仅是因为中央企业占整个国有企业的比重很小,而且还由于中央企业的破产决策是中央政府能够驾驭的,因而不能将之作为“实证”考察的对象。而地方国有企业的破产问题则基本上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参与选择的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季景玉  
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工交信贷部季景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100户企业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和对18个城市进行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从试点的情况看,难度大、秩序乱、问题多的是国有企业破产试点。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曙光  
天津、武汉、上海国有企业破产改革实况分析李曙光1995年7月19日至8日12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有企业破产改革项目专家组在外方法律专家RonHarmer先生的领导下,在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官员的协调下,对三个试点城市天津、武汉、上海的国有企业破产改革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龙  汤吉军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成长的环境在不断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私营企业面临着多种形式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虽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大多数对企业成长影响是负面的,并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效率。有必要采取各种市场与非市场措施对进行预算软约束硬化,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特定条件下保证适度的预算软约束,以加快"十二五"时期私营企业的转型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朝阳  
本文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政府面临这些问题的最优对策。本文认为,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的出现,是政府主动追求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的结果;而政府愿意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市场化改革,则是因为这些企业不能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收益。因此,我国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是政府调整非经济性的政策收益和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等国企问题之间平衡关系的过程。基于此视角,我们可以对一边是"国退民进"另一边却是"国进民退"、一边是市场化改革另一边是央企垄断地位不断强化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国企改革现象给出一个统一而且内部逻辑一致的解释,并对我国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袁建新  
一、从“预算软约束”到“产权软约束”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改革内容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第二阶段的改革内容是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三个阶段的改革内容是在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公司制,即“现代企业制度”。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近20年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但是它们的经营业绩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若干指标表明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业绩不佳。国有企业的产出、就业和生产率都相对滞后。它们的资产收益估计仅为6%,而集体企业为8.4 %,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倪志良  高正斌  张开志  
国有企业去杠杆是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抓手。分析国有企业杠杆率"居高难下"现象的成因与机理,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关键。以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基于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视角研究了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杠杆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性负担每增加1个标准差,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0.03个标准差;(2)政策性负担向国有企业杠杆率传导过程中,预算软约束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预算软约束的中介效应在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区域国有企业间存在差异。有关政策建议是适度减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提高国有企业自生能力;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消除资金使用成本扭曲;加快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