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9)
- 2023(7085)
- 2022(5544)
- 2021(4949)
- 2020(4265)
- 2019(9466)
- 2018(9301)
- 2017(18036)
- 2016(9642)
- 2015(10632)
- 2014(10574)
- 2013(10576)
- 2012(9497)
- 2011(8039)
- 2010(8255)
- 2009(8185)
- 2008(8622)
- 2007(7826)
- 2006(6979)
- 2005(6645)
- 学科
- 业(70791)
- 企(68744)
- 企业(68744)
- 管理(50839)
- 济(48654)
- 经济(48582)
- 业经(24197)
- 财(21156)
- 方法(20796)
- 务(18373)
- 财务(18364)
- 农(18351)
- 财务管理(18351)
- 企业财务(17407)
- 技术(14511)
- 农业(14108)
- 数学(13459)
- 数学方法(13375)
- 策(12157)
- 企业经济(12142)
- 划(11698)
- 制(11349)
- 经营(10918)
- 和(10304)
- 理论(10201)
- 技术管理(9908)
- 体(9640)
- 中国(9148)
- 体制(8755)
- 决策(8717)
- 机构
- 学院(147621)
- 大学(139753)
- 济(66276)
- 管理(65322)
- 经济(65252)
- 理学(55885)
- 理学院(55461)
- 管理学(54904)
- 管理学院(54624)
- 研究(40397)
- 中国(35660)
- 财(32683)
- 京(28456)
- 财经(25609)
- 农(24170)
- 江(23748)
- 经(23218)
- 科学(21433)
- 商学(19967)
- 商学院(19806)
- 所(19682)
- 业大(19648)
- 经济学(19020)
- 中心(18886)
- 农业(18849)
- 财经大学(18674)
- 州(18225)
- 经济管理(18139)
- 北京(17611)
- 经济学院(17250)
- 基金
- 项目(89798)
- 科学(73694)
- 研究(68479)
- 基金(67268)
- 家(56352)
- 国家(55730)
- 科学基金(51067)
- 社会(45916)
- 社会科(43621)
- 社会科学(43607)
- 省(36633)
- 基金项目(35409)
- 自然(32532)
- 自然科(31841)
- 自然科学(31835)
- 自然科学基金(31380)
- 教育(30349)
- 划(28407)
- 业(27808)
- 编号(27147)
- 资助(26781)
- 创(22765)
- 成果(20333)
- 创新(20142)
- 部(20024)
- 制(19910)
- 发(19385)
- 重点(19373)
- 国家社会(18921)
- 人文(18214)
共检索到22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承坪
国有企业不能完全私有化,但建立国家控股的现代企业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高级管理层的腐败蔓延、"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对社会民生问题重视不够、投资过度等。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现代政府-社会型企业,形成国家、社会和非国有投资者三方共治的公司治理结构,它既有利于抑制国家权力的"过度膨胀",也有利于防止社会权利的"过度滥用",实现在国有企业内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相互制衡、和谐共存,以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互利共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丽敏
处于再工业化的潮流下,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制造业发展也成为焦点之一。纵向分析体现日本制造业回归的特征,横向比较则一定程度表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未曾失去。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真实走向,因势回归以及主观布局两种成分并存,如此情况应当归结于多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总而言之,关于日本制造业发展,既要正确看待历史事实,也要全方位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发展走向。
关键词:
日本 制造业 回归 竞争力 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明华 杜雯翠
国有企业负责人监督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应当因"类"而异、因"层"而异。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其负责人的监督体制机制不应相同;同一企业,尤其是竞争性国有企业中不同来源的负责人,其监督机制也应有所差异。合理垄断性国有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国有企业负责人监督体制机制基本上参照公务员监督体制机制,同时考虑成本控制、公众满意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竞争性国有企业是市场化企业,其发展方向是混合所有制,应当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实现依法治企来完成有力的法律监督;通过健全市场体系,促进自我约束来完成有效的市场监督。概言之,国有企业负责人监督体制机制要实现法治化,建立各主体对自身行为独立承担责任的机制,营造外部监...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王竹泉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服务于企业的目标。笔者从企业的本质出发,指出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可以在反映企业价值创造和增值分享的信息上得到统一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进行了详细、深刻的阐释。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海宁 汪红梅
国有企业的利润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但实证分析表明其主要利润来源高度依赖于个别行业的行政垄断,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普遍提高。行政垄断的保护使得国有企业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却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行政垄断 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佳佳
效益导向型内部审计将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致力于通过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本文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主体、客体、方法和程序等内容纳入到审计框架中,构建了以效益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框架,并以国有企业北京东方天街集团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在企业资本运作及增收节支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审计框架的方向性指引以及具体审计框架的标准程序化指导,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框架内容的应用更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改进重大经营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效益导向 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佳佳
效益导向型内部审计将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致力于通过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本文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主体、客体、方法和程序等内容纳入到审计框架中,构建了以效益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框架,并以国有企业北京东方天街集团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在企业资本运作及增收节支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审计框架的方向性指引以及具体审计框架的标准程序化指导,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框架内容的应用更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改进重大经营领
关键词:
效益导向 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鑫 杨棉之 曹迅
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制度理论,以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权参与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合程度越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外资股东参与有利于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分层分类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股权参与更有利于中央国有企业、公益类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治理环境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环保补贴可以增强非国有股权环境研发激励,分析师关注有利于抑制私有股权短视化自利行为,二者均正向调节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该结论为促进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冬梅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但目前面临严峻形势。搞活国有企业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从某种程度上,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改革的实质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经济利益关系。本文拟对国有企业中现存的主要经济利益关系作出分析,并对如何调整其中的经济利益矛盾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立君
本文认为 ,目前国有企业效率依然低下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变异 ,其背后则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可以校正国有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因此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骆正清 杨玲
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了简要的概述,探讨了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分析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相关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路。认为应更多考虑包括国有资产出资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涛
我国国有企业中的恶性利益群体活动频繁,围绕权力和利益争夺的帮派争斗阻碍了正式组织的有序管理,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制造了障碍。恶性群体的生成既有外部经济政策因素和历史文化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组织信息沟通、利益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缺陷所推动。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弥补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缺陷,从而抑制恶性群体对企业效率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利益 管理效率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延东
利益集团与国有企业改革○赵延东本文认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以政府行政官员、银行系统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企业职工、中央政府等为主的为个人和小集体谋利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但对此不应进行限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