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3)
- 2023(13862)
- 2022(11779)
- 2021(10907)
- 2020(9209)
- 2019(20993)
- 2018(20775)
- 2017(40692)
- 2016(21817)
- 2015(24420)
- 2014(23932)
- 2013(24014)
- 2012(21761)
- 2011(19282)
- 2010(19118)
- 2009(17797)
- 2008(17790)
- 2007(15824)
- 2006(14022)
- 2005(12332)
- 学科
- 济(94577)
- 经济(94365)
- 业(91660)
- 企(83883)
- 企业(83883)
- 管理(79166)
- 方法(43567)
- 数学(34066)
- 数学方法(33755)
- 业经(31554)
- 农(29837)
- 财(29823)
- 务(22448)
- 财务(22386)
- 财务管理(22367)
- 中国(22176)
- 企业财务(21210)
- 农业(21043)
- 技术(19543)
- 和(18152)
- 制(18057)
- 理论(17969)
- 地方(16589)
- 划(16559)
- 学(16215)
- 策(15906)
- 贸(15216)
- 贸易(15209)
- 易(14740)
- 环境(13933)
- 机构
- 学院(316156)
- 大学(312883)
- 管理(134325)
- 济(129379)
- 经济(126816)
- 理学(116428)
- 理学院(115291)
- 管理学(113673)
- 管理学院(113098)
- 研究(97202)
- 中国(74313)
- 京(65852)
- 财(60126)
- 科学(59124)
- 农(49899)
- 财经(48566)
- 所(47521)
- 业大(46130)
- 江(46083)
- 经(44157)
- 中心(43875)
- 研究所(43015)
- 北京(41171)
- 农业(39031)
- 范(38313)
- 经济学(38087)
- 师范(38028)
- 州(37036)
- 商学(36342)
- 财经大学(36028)
- 基金
- 项目(214054)
- 科学(170568)
- 研究(159423)
- 基金(157121)
- 家(134717)
- 国家(133486)
- 科学基金(117474)
- 社会(102836)
- 社会科(96854)
- 社会科学(96824)
- 基金项目(84081)
- 省(84021)
- 自然(75822)
- 自然科(74119)
- 自然科学(74105)
- 自然科学基金(72829)
- 教育(71753)
- 划(68873)
- 编号(65218)
- 资助(63652)
- 成果(51258)
- 部(47210)
- 创(46807)
- 重点(46679)
- 发(45079)
- 课题(43260)
- 创新(42922)
- 业(42191)
- 国家社会(41766)
- 教育部(40975)
- 期刊
- 济(145031)
- 经济(145031)
- 研究(92610)
- 中国(54817)
- 管理(52928)
- 财(48693)
- 农(46640)
- 学报(44816)
- 科学(43723)
- 大学(34798)
- 学学(32984)
- 农业(32718)
- 教育(30649)
- 技术(28541)
- 业经(26342)
- 融(25008)
- 金融(25008)
- 财经(24212)
- 经济研究(22151)
- 经(20747)
- 问题(18784)
- 业(18651)
- 技术经济(17857)
- 现代(16121)
- 科技(15332)
- 理论(15212)
- 商业(15087)
- 财会(14623)
- 图书(14502)
- 版(13743)
共检索到45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紫云 杨兰品
本文从国有企业利润来源及分配角度,探讨了国有企业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通过假设估算出2003~2012年国有工业企业低效率造成的潜在利润流失程度,并且运用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有企业分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会带来潜在的利润流失,潜损利润比平均可达51.448%,并呈现下降趋势;国有企业分配扭曲程度与短期和长期收入差距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长期收入差距影响更大;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带来的巨额潜在利润流失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会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少国 邓阳
削减过剩产量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处于产量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同样面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然而在此背景下国企发展对社会福利效应的影响却缺少文献研究。为此,基于混合寡头理论,构建了以国有企业民营化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产量过剩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产量及社会福利效应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8—2016年全国典型的6个产量过剩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民营化程度提高使国企产出水平降低,而民企及外企产出水平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具有下降趋势;产业补贴提高使社会福利水平呈倒U形趋势;产量限制政策的增强对民营化程度较低行业的社会福利效应呈现U形变化趋势,对于民营化程度中等行业的社会福利效应则呈递减趋势。据此提出应深入推进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企混改、补贴政策向研发环节转移、以资本引导调控产出及构建互利开放的对外市场格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朝华 周晓艳
对1999年以来我国国有工业利润增长源的分析显示,这种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不是国有企业的高效率,而是国有工业在部分基础工业领域中的垄断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厂商定价权势。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高盈利意味着工业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潜在的社会福利损失。因而,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基础工业领域的竞争性,将能显著改善我国工业的资源配置状况并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小柯 吉生保 席艳玲
在竞争性市场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样面临的是"价格——成本硬约束",这种约束机制保证了国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一致;而在垄断性市场中,国有企业面临的则是"价格——成本软约束",这种情形下国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往往有悖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对自然垄断和资源垄断企业,政府管制的重点是价格和激励约束机制,要突出对成本指标的重视,以外部强制力实现"价格———成本硬约束";对行政性垄断企业,要积极消除,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并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此外,要坚决抑制垄断企业利用垄断优势向竞争领域扩张的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贵明 胡蕾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依托平台企业的平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乱象,包括平台企业立足数字智能技术实现用户技术锁定、消费者杀熟以及掠夺性定价等,由此引致了平台垄断,并对平台用户权益以及社会福利产生了诸多负外部性。强化平台之间用户、数据、技术等要素的透明与流通,实现平台商业层面的“生态互通”有助于强化平台企业的竞争逻辑,提升平台经济的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以“生态互通”为研究情境,考察其在平台双边市场带来的消费者归属的转变,在经典的霍特林模型基础上,分析生态互通对平台经济系统内不同参与者福利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生态互通能有效促进商家和消费者福利增长,在平台运营稳定后,生态互通也能促进平台企业收益增长,但是在运营初期,由于固定成本较高,生态互通会降低平台企业的收益。据此,提出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在企业层面应推动要素互通的竞争理念,在用户层面应引导消费者流动,最终合力推动生态互通运行模式的实质性构建。
关键词:
平台企业 生态互通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丹
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估计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加成率,进而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高竞争度行业和竞争程度增强的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能够促进企业加成率提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低竞争度和竞争程度降低的行业,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行业竞争程度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加成率 社会福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着重讨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研究发现:(1)在古诺产量竞争或者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情形下,管理层持股(MBO)比员工持股(ESOP)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并购效率较高时,国有企业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相比MBO和ESOP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2)在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占比界于0~0.6,或者界于0.68~1时,采取MBO方式比ESOP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当国有股占比界于0.6~0.68时,则应该鼓励以ESOP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是,不管国有股占比和并购效率如何,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是最优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着重讨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研究发现:(1)在古诺产量竞争或者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情形下,管理层持股(MBO)比员工持股(ESOP)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并购效率较高时,国有企业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相比MBO和ESOP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2)在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占比界于00.6,或者界于0.681时,采取MBO方式比ESOP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当国有股占比界于0.60.68时,则应该鼓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石磊
本文从"上游市场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的非对称竞争视角试图回答如下疑问:(1)为什么近年来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利润如此丰厚;(2)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如何妨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3)为什么民营企业不能快速发展壮大。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盈利条件要求国有企业边际成本与民营企业边际成本的比值足够小,而这又取决于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所有制结构。维持国有企业在上游市场的垄断相当于给予其一种隐性补贴,这构成了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巨额利润的主要来源。本文还发现,上游市场放开竞争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敏 屈艳芳
本文在综合考虑企业并购可造成的潜在垄断及其产生的效率优势基础上 ,对发生并购的几种可能情况进行了局部均衡分析 ,以阐明并购的社会福利效应 ,并得出结论 :对于企业并购后由于市场垄断力增强而使产品价格上升的情况 ,若效率优势达到一定程度 ,仍可增进社会福利 ;而对于并购后价格下降的情况 ,并购是无条件地增进了社会福利。这一结论对于我国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和完善资本市场 ,推进企业并购市场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云 李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按照行政命令强制分配的劳动力,从而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转移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优化组合”、“下岗”。然而,隐性失业的转移实质上是失业的显性化,社会失业增加,从而会与政府就业最大化的宏观经济目标冲突,目前,这种冲突的存在正是国有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龙
随着我国非国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人才流失已对许多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以及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人才市场竞争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人事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适应性调整和改革。本文在一种委托—代理框架下 ,从契约理论角度考察了国有企业为防止人才流失所普遍实行的薪酬激励契约和阻挠人才流失契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阻挠人才流失契约如何影响社会总福利水平 ,并针对围绕国有企业劳动契约缔约过程所安排的正式制度上的某些缺陷 ,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
关键词:
铁饭碗 非常福利 退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盛永祥 田立新 马少辉
维持企业的持续创新行为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及整个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行业线性需求函数、现行技术使企业以高成本生产、创新技术使企业以低成本生产,分析了独家垄断企业和双寡头垄断企业在价格决策下创新行为的产生条件,从而得出创新可以发生在独家垄断企业和双寡头企业,但竞争有利于创新的结论。同时也分析多家企业在产量决策下行业创新总投资和社会福利可知,竞争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行业创新总投资,但是竞争水平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复杂的,即随着竞争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价格 产量 企业创新 社会福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雷文妮 龚六堂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模型中引入房地产部门,分析了在企业自由进入情况下,房价波动如何影响新企业的进入以及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外部冲击导致的房价波动通过改变企业进入成本,对企业的进入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商品的多样性和总产出,对社会福利造成影响。不同冲击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大小与房价对企业进入成本的传递程度和房地产部门占经济中的比重直接相关,特别是当房价对企业进入成本的传递程度较大时,非房地产部门的技术进步冲击不但没有带来非房地产部门企业数目的增加,反而是加剧了非房地产部门的垄断程度,降低了社会福利。最后,本文通过1998到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对理论模型中房价影...
关键词:
内生化企业进入 房地产价格波动 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