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4)
2023(5778)
2022(4473)
2021(3930)
2020(3480)
2019(7585)
2018(7454)
2017(14727)
2016(7745)
2015(8530)
2014(8297)
2013(8394)
2012(7448)
2011(6194)
2010(6475)
2009(6441)
2008(6782)
2007(6291)
2006(5577)
2005(5428)
作者
(21693)
(18180)
(18109)
(16853)
(11790)
(8510)
(8113)
(6921)
(6751)
(6617)
(6131)
(6126)
(6052)
(5657)
(5647)
(5433)
(5330)
(5299)
(5189)
(5114)
(4612)
(4425)
(4377)
(4244)
(4206)
(4103)
(3991)
(3903)
(3609)
(3432)
学科
(66601)
(65359)
企业(65359)
管理(45189)
(41376)
经济(41323)
业经(23371)
(19076)
方法(17228)
(17095)
财务(17091)
财务管理(17086)
(16559)
企业财务(16193)
技术(13853)
农业(13076)
企业经济(11969)
(11374)
(10650)
经营(10542)
数学(10229)
数学方法(10199)
(9977)
技术管理(9662)
(9544)
理论(8864)
(8791)
决策(8382)
体制(8191)
计划(7795)
机构
学院(120206)
大学(111794)
(55337)
管理(54952)
经济(54593)
理学(46916)
理学院(46612)
管理学(46313)
管理学院(46095)
研究(31054)
中国(28535)
(27035)
(22517)
财经(21152)
(20025)
(19476)
(19123)
商学(17407)
商学院(17270)
科学(16342)
业大(15942)
农业(15726)
经济学(15664)
经济管理(15598)
财经大学(15265)
(14974)
(14932)
中心(14395)
经济学院(14236)
北京(13837)
基金
项目(72300)
科学(59680)
研究(55559)
基金(54181)
(44971)
国家(44454)
科学基金(41401)
社会(37678)
社会科(35851)
社会科学(35841)
(30136)
基金项目(28984)
自然(26122)
(25808)
自然科(25588)
自然科学(25583)
自然科学基金(25231)
教育(23905)
(22649)
编号(21933)
资助(21103)
(19338)
创新(16916)
(16494)
(15958)
(15868)
(15845)
成果(15782)
国家社会(15491)
重点(15428)
期刊
(68007)
经济(68007)
研究(34096)
管理(26780)
(26311)
中国(20884)
(20090)
业经(14605)
农业(14014)
科学(13963)
技术(13181)
(11470)
金融(11470)
学报(11299)
财经(11292)
(10151)
经济研究(10018)
(9839)
大学(9756)
学学(9680)
财会(9554)
技术经济(9505)
问题(8549)
现代(7835)
商业(7420)
会计(7411)
世界(7273)
经济管理(6909)
通讯(6580)
会通(6575)
共检索到18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宇燕  何帆  
引言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一个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阶段。与之相应,过渡经济学的注意力也在逐渐从最初讨论的宏观稳定政策、过渡的方式及速度等问题,转移到企业理论上。从静态的体制比较角度来看,由于企业事实上是经济系统中日常决策和创新活动的基本主体,所以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中私有企业行为的差异便显示了两种体制的效率对比;从动态的制度变迁角度来看,体制变革的收益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宇燕  何帆  
四、边界刚性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首先是国家理性选择的结果,但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企业的自身利益及其自利行为也表现得日益明显,从而,它将作为一种组织和利益集团在经济体制运行和制度变迁过程中发挥作用。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国有企业应该也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者。在这一点上,它和私有企业是一致的。一种广为流行的观点认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速建  余菁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对国有企业行为的客观期望,它由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具体体现为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因为追逐经济目标而舍弃非经济目标的案例。我们认为,重申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强调宏观层面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以克服当前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滋长的国有企业逐利冲动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叶琳  黄速建  
一定基本社会制度下建立与发展国有企业的理论基础和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目标和功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基点与要求则决定了国有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使命与任务。本文认为,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化视角分析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代表公众利益全面参与和控制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是政府下属的特殊机构,是经济主体的替代物。国有企业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当家作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家全面参与和控制经济的工具与实现形态。改革开放后,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没有改变国有企业作为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基础这一特殊性质,但成为国家参与、干预和调控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是市场的替代物。国有企业的功能内涵有所拓展,不仅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当家作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还是国家参与、干预和调控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功能未变,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基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的使命与任务更为重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叶剑明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国有企业改革就一直是政府及经济学界的核心议题。在这一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经营的改革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在1993年以后,又确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向的股份制改造。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只要改变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就可以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其主要对策就是成立国资委、大力进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实行两权分离的公司制。本文的研究是想证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燕  蔡翔  
泛家族主义是家族主义的一种泛化与延伸。当它泛化到国有企业中时 ,虽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但总的说来 ,泛家族主义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还是以负面居多 ,使国有企业的内外部活动都缺乏原则性。要消除泛家族主义的阴影 ,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社会成员中普遍树立公民意识 ;二是政府应该准确定位 ,致力于为国有企业提供规范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三是加强国有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明哲  刘福成  
我国国有企业是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矛盾统一体,其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竞争性国企的主要社会责任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经济利益取向的道德责任行为,垄断国企应尽力承担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竞争性国企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体系,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担当监督者。垄断国企应以效率为导向,强调政治责任,加强政府管制和社会监督。当前应从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社会责任监管机制及建立公共财政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的渠道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仙  张跃胜  袁晓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保持国有企业改革性质和方向的根本依据。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上,改革的目标是在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指向。坚持国有资产在价值形态的全民所有和使用价值形态上的市场化经营,这既是生产方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遵循。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要重视政府制度顶层设计,有效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同时起步的。十几年来,“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一直是反复强调的改革主题。但是从结果看,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最为缓慢。对此,人们可以有许多理由提出批评或抱怨。然而,经济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提出“要改革”的问题,而且应对为什么“改不动”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可能“改得动”的问题作出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方面的问题更为深刻,因而更具有挑战性。其实,国有企业改革中“努力”与“结果”的不对称现象本身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这种分析不仅对真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可缺少,而且将有助于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更为切合实际的了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传林  
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性质不仅有助于避免无谓的学术争论,还能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起源、行为目标、财政作用、政治内涵及经济效率等方面,而指导思想来源、权力当局的政治目标、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计划经济的路径依赖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性质及其功能实现。基于制度互补理论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权力当局政治目标长期稳定不变的条件下,组织域中的国有企业制度与政治域中的国家形态的联结构成了一个可自我实施的互补性制度系统,只有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发生变化时才会偏离该均衡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晓东  
本文认为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资本从国有到社会所有的“社会化”改造 ,不管国家控股与否 ,都不影响资本这种改造的性质。真正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社会所有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仅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基础 ,反而会完整、真正地实现公有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禹来  昌智  
企业的公共性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公共物品性 ,即国有企业的资产在责任体系非人格化 ,企业关系与企业过程非市场化 ,且在合法收益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的资产退化为不同层级、不同区域范围的“公共物品”。国有企业作为被泛化的公共物品 ,其非排他性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个是随着泛化过程从排他性向非排他性的转变 ,另一个是由共享成本引起的共享边界的存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栋虹  
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性质研究的崭新视角。从人力资本的理论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本质,并不是一个物质资本的产权虚置,而在于它是一个人力资本的产权虚置,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在制度两极存在的不对称性。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显性化角度入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上塘  
吸收外商投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张上塘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与建设,我国已建成40多万家国有企业,形成的固定资产超过4万亿元。这一大批国有企业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塑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