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5)
- 2023(14902)
- 2022(12421)
- 2021(11526)
- 2020(9730)
- 2019(21903)
- 2018(21687)
- 2017(41232)
- 2016(22783)
- 2015(24793)
- 2014(24733)
- 2013(24064)
- 2012(21761)
- 2011(19306)
- 2010(19689)
- 2009(18965)
- 2008(19568)
- 2007(17173)
- 2006(15590)
- 2005(14335)
- 学科
- 业(95151)
- 济(88494)
- 经济(88351)
- 企(86317)
- 企业(86317)
- 管理(85951)
- 财(36587)
- 方法(35508)
- 业经(31153)
- 农(31130)
- 数学(26998)
- 数学方法(26687)
- 制(26376)
- 务(25741)
- 财务(25709)
- 财务管理(25668)
- 企业财务(24223)
- 中国(22609)
- 农业(21593)
- 策(19409)
- 体(19168)
- 技术(18692)
- 划(16900)
- 贸(16876)
- 贸易(16866)
- 易(16457)
- 体制(16316)
- 理论(16155)
- 银(16144)
- 银行(16108)
- 机构
- 学院(321284)
- 大学(314088)
- 济(135331)
- 经济(132694)
- 管理(127729)
- 理学(108991)
- 理学院(107957)
- 管理学(106548)
- 管理学院(105953)
- 研究(103324)
- 中国(83935)
- 财(72733)
- 京(65038)
- 科学(60046)
- 农(57286)
- 财经(54564)
- 所(52229)
- 江(51488)
- 经(49329)
- 中心(47600)
- 业大(47060)
- 研究所(46020)
- 农业(44790)
- 北京(40634)
- 经济学(40055)
- 财经大学(39832)
- 州(39414)
- 院(37210)
- 商学(36428)
- 范(36381)
- 基金
- 项目(203901)
- 科学(161621)
- 研究(150083)
- 基金(148954)
- 家(129484)
- 国家(128264)
- 科学基金(111210)
- 社会(96961)
- 社会科(91955)
- 社会科学(91934)
- 省(80637)
- 基金项目(78569)
- 自然(71810)
- 自然科(70169)
- 自然科学(70147)
- 自然科学基金(68993)
- 教育(68493)
- 划(66665)
- 资助(60042)
- 编号(59989)
- 成果(48859)
- 重点(45780)
- 创(45439)
- 部(45401)
- 业(43664)
- 发(43387)
- 制(43092)
- 课题(41953)
- 创新(41732)
- 国家社会(39915)
- 期刊
- 济(158415)
- 经济(158415)
- 研究(97570)
- 中国(67437)
- 财(64530)
- 农(53526)
- 管理(52379)
- 学报(46369)
- 科学(44074)
- 大学(36201)
- 农业(35691)
- 融(34734)
- 金融(34734)
- 学学(34641)
- 教育(30795)
- 业经(28120)
- 财经(27922)
- 技术(27675)
- 经济研究(24796)
- 经(23952)
- 业(20782)
- 问题(20257)
- 会计(19984)
- 财会(19428)
- 技术经济(16834)
- 贸(16389)
- 版(15829)
- 现代(15750)
- 商业(15103)
- 世界(14894)
共检索到497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连洋 蒋珩
对于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问题,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用工制度改革对员工利益的保障和社会稳定的维护等方面,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分析用工制度改革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一、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现状自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后,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文件相继出台。目前,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劳动用工主要是以合同工、派遣工和业务外包这3种形式进行管理。合同工就是员工与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赵传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仅就用工制度而言,已经迈出了较大的步伐.许多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早已打破了纯固定工模式,而采用了固定工、全民合同工、农民合同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志芳 耿玉德
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思考万志芳,耿玉德国有森工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是企业内部深层次的改革,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以及林区社会稳定等。因此,全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湘丽
行政干预在劳动人事分配领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体制劣势与优势。行政干预阻碍劳动投入调整和结构优化,但减员可以得到补贴和政策优惠;行政化的干部制度造成高管缺乏企业家精神且能上不能下,但带来了"人脉优势",容易得到政府扶持;行政规制使工资调整不能恰当实施和发挥激励作用,但被保护的优越地位为高工资福利提供了充足财源。因此,应从摆正政府与国有企业间关系、厘清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与界定社会责任、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和构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化机制等入手采取对策。
关键词:
竞争中性 三项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一杰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历史阶段为基础;以我国迈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历史阶段为时代背景;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企业产权和企业治理机制的现状研究和国有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深入分析,试图从国有资产的重新布局和企业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重新构建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
关键词:
国企改革 民营经济 公司治理 效率改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江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是全面地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 ,而不仅仅是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用形式、任用方法、考核方法和薪金制。它是指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条件、制度、程序及治理结构等的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 :任用方式方法与任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工资保险福利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异动制度、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事制度 改革 目标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宁晓青 陶佼如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宁晓青,陶佼如一、现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企业产权制度,是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转让的总称。中国企业产权制度经历1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中的企业产权制度相比,非国有企业产权份额迅速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庄沅树
自从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模式以来,理论界和企业界几乎一致认为:把国有企业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其核心主要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一、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的产权制度产权是指法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海燕
从理论上说,尽管个人素质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但人们心态与行为主要是由社会环境结构决定的。而对于国有企业职工而言,就业制度是制约其就业心态与行为的基本环境要素,因为就业制度是工薪获取者,凭借其对劳动能力的拥有参与社会交换行为,借以取得职工身份的客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刻根源之一是职工就业心态和行为的失衡和偏差,显然与就业制度的设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加快变革传统的就业制度,是改善职工心态与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组织效率的前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恩涛 华桂宏
我国现行国有企业领导制度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安排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领导的产生仍以委任制为主 ;二是对企业领导的管理呈现出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多头管理 ,企业领导责权利不清 ;三是仍套用行政级别管理企业干部 ;四是对企业领导的激励不足 ;五是对企业领导的监督约束乏力。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企业领导制度创新 ;(2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改革现行企业领导制度 ;(3 )建立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企业领导激励机制 ;(4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强化外部监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领导制度 改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丹
改革开放前,经过30多年的演变,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企业用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企业用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晓凌
当前,企业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正在逐步展开。企业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要使占职工总数86%的固定工逐步向劳动合同制转化是劳动人事制度上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既会与传统体制发生矛盾和碰撞,受到计划体制和某些指令性配置劳动力的影响,也会受到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不完善的制约。因此,实现企业用工机制的转换,需要我们在劳动计划、社会保障、干部人事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使企业真正告别大锅饭和铁饭碗,使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建光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对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吴建光一、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面临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新形势1、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已由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创新。1979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简政放权、减税让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