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5)
2023(11659)
2022(9425)
2021(8607)
2020(7403)
2019(16556)
2018(16810)
2017(31157)
2016(17282)
2015(19134)
2014(19345)
2013(18554)
2012(16759)
2011(14785)
2010(15208)
2009(14760)
2008(14884)
2007(13544)
2006(12223)
2005(11554)
作者
(47978)
(40289)
(40238)
(38023)
(25643)
(18875)
(18090)
(15477)
(15213)
(14482)
(13836)
(13498)
(13229)
(13004)
(12845)
(12070)
(11859)
(11667)
(11632)
(11354)
(10199)
(10047)
(9748)
(9387)
(9142)
(9070)
(8861)
(8801)
(8044)
(8008)
学科
(81390)
(76528)
企业(76528)
管理(70683)
(68834)
经济(68706)
(28703)
业经(28133)
方法(25956)
(24763)
(23108)
(20873)
财务(20839)
财务管理(20812)
企业财务(19724)
(18587)
数学(17839)
中国(17667)
数学方法(17642)
农业(17425)
技术(16818)
理论(15461)
体制(15302)
(15052)
(14701)
(13809)
(12603)
银行(12584)
企业经济(12567)
经营(12314)
机构
学院(245057)
大学(238911)
(100903)
经济(98825)
管理(96921)
理学(81949)
理学院(81174)
管理学(80008)
管理学院(79539)
研究(77934)
中国(64155)
(54235)
(50409)
科学(44424)
(41531)
财经(40772)
(40413)
(38868)
(36803)
中心(35817)
研究所(34236)
业大(33934)
农业(32379)
北京(31588)
(31107)
经济学(29746)
财经大学(29710)
(28594)
(28556)
师范(28266)
基金
项目(152933)
科学(121768)
研究(116565)
基金(110431)
(94530)
国家(93597)
科学基金(82081)
社会(74565)
社会科(70517)
社会科学(70502)
(61675)
基金项目(57954)
教育(53825)
自然(51420)
自然科(50244)
自然科学(50229)
(49942)
自然科学基金(49397)
编号(47539)
资助(44033)
成果(39353)
(35699)
(35164)
(34984)
重点(34199)
(34009)
课题(33669)
(32586)
创新(31974)
(30801)
期刊
(124502)
经济(124502)
研究(76111)
中国(55791)
(48347)
管理(43130)
(40283)
学报(33175)
科学(32399)
教育(29018)
农业(26961)
大学(26710)
(26046)
金融(26046)
学学(25282)
技术(24100)
业经(22900)
财经(21513)
经济研究(18725)
(18594)
(16150)
问题(15546)
财会(14042)
技术经济(13388)
现代(12604)
会计(12483)
世界(11864)
(11658)
商业(11630)
(11358)
共检索到388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道一  
保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照下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在改革过程中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性地位毫不动摇,而在这个意义上,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里的劳动者群体的主体性地位的不可动摇就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守、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也是衡量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指标。本文正是基于如上的原则性思路,从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文明主体这一角度切入,强调劳动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性与主动性,并与一般意义上单纯强调"国有企业"的"企业"属性而盲目带入自由主义的企业主创新理论的思维习惯与定式展开辩证,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经典判断出发,重思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的"实然"与"应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改革国有企业制度培育独立投资主体吴敬琏投资体制的重大缺陷,是计划经济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投资体制必须改革。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目前人们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如何建立以市场融资为主、政策融资为辅的投融资体制,本文将着重讨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自主经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燕  
从制度变迁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陈燕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阶段。然而,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困难仍然很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理论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茂松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在国家通过政权力量实施的各种商业规范的保护下,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生产与经营行为的一套交易机制。由于市场交易反映的是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交易机制实际上是由一套交易规则(原则)组成的。各市场主体可依据这套规则形成某种预期(未来一定时期可能达到的利益目标),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里,交易规则的核心又是产权规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且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光良  罗晓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梅文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1995年,中国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汤明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 历程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理论界从放权让利入手为政府设计了一套又一套的改革方案。就政府已采纳的方案来看,大体上经过了放权让利、经营责任制、利改税、经营承包制、租凭、拍卖和现代企业制度等。迄今为止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促发国有企业活力上,每项方案改革效果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明  孙稳进  
一、管理创新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必然选择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迈得很快,股份化、集团化已成为改革的新趋向。但它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从理论上说,股份化改造实质上是要解决传统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投资主体一元化而导致“父爱主义”等弊端,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定  赵旭亮  
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真问题"是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承担起自己必要的、特殊的功能,创造出推动创新的新机制。国有企业是实现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基石和支柱,是推动创新的新制度源泉。应选择与国有企业战略和创新功能相适应的国有经济体制与模式,创造现代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侯曙光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 ,国有企业正在改革中摆脱困难 ,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本文指出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思路及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时必须注意把握的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小余  
文章针对亏损国有企业(简称“国企”)要改革、优秀国企要稳定抓经营的说法,从企业改革重亏损企业的现象、改革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优秀国企改革的优越性等展开分析,澄清优秀国企不用改革等误区,从科学发展高度阐述优秀国企更应深化改革,提出优秀国企要从提高和创新出发,在“一企一策”,选配具有改革创新能力的领导人,建立全球化、市场化的自行运营责任机制、自主创新及其风险机制,实行差异化合理化管理等方面大力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诗白  
有关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多年,但成绩不尽如人意。目前不少企业处在困难境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艰难。尽管这些均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进一步加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明确目标,找出重点和难点,坚持“三个有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新生  
深化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福建省轻工业安装公司刘新生搞活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国经济转轨,顺利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环节或决定性因素。能否把国有企业搞活,关系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以至整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永福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杨永福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并且这种新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无疑,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的骨架。所以,建立社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福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