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8)
- 2023(10083)
- 2022(8171)
- 2021(7460)
- 2020(6331)
- 2019(13959)
- 2018(14065)
- 2017(26839)
- 2016(14769)
- 2015(16009)
- 2014(15944)
- 2013(15517)
- 2012(13938)
- 2011(12188)
- 2010(12648)
- 2009(12371)
- 2008(12857)
- 2007(11555)
- 2006(10616)
- 2005(10176)
- 学科
- 业(79307)
- 企(75375)
- 企业(75375)
- 管理(67130)
- 济(61247)
- 经济(61126)
- 财(28410)
- 业经(27335)
- 农(23399)
- 方法(22731)
- 制(22286)
- 务(21033)
- 财务(21016)
- 财务管理(20991)
- 企业财务(19925)
- 体(17260)
- 农业(16488)
- 技术(15929)
- 体制(15393)
- 数学(14932)
- 数学方法(14832)
- 中国(14686)
- 划(14462)
- 策(14330)
- 理论(12739)
- 和(12528)
- 企业经济(12519)
- 经营(11841)
- 银(11066)
- 银行(11061)
- 机构
- 学院(208563)
- 大学(202338)
- 济(91139)
- 经济(89453)
- 管理(86555)
- 理学(73032)
- 理学院(72439)
- 管理学(71786)
- 管理学院(71378)
- 研究(64221)
- 中国(54526)
- 财(50215)
- 京(41861)
- 财经(37503)
- 江(34406)
- 经(33874)
- 科学(33149)
- 农(31803)
- 所(30758)
- 中心(29799)
- 财经大学(27375)
- 经济学(26858)
- 研究所(26498)
- 北京(26338)
- 州(26270)
- 业大(25930)
- 商学(25354)
- 商学院(25125)
- 农业(24297)
- 经济学院(24048)
- 基金
- 项目(125981)
- 科学(101910)
- 研究(99264)
- 基金(92530)
- 家(77463)
- 国家(76664)
- 科学基金(68683)
- 社会(65625)
- 社会科(62111)
- 社会科学(62094)
- 省(50176)
- 基金项目(48613)
- 教育(45124)
- 自然(41450)
- 自然科(40481)
- 自然科学(40471)
- 编号(40255)
- 划(39900)
- 自然科学基金(39842)
- 资助(36084)
- 成果(33138)
- 制(32238)
- 业(31670)
- 创(30232)
- 部(28868)
- 课题(27946)
- 重点(27795)
- 创新(27301)
- 国家社会(27196)
- 性(27064)
- 期刊
- 济(114509)
- 经济(114509)
- 研究(67619)
- 中国(46038)
- 财(45708)
- 管理(39628)
- 农(32159)
- 科学(24788)
- 融(24375)
- 金融(24375)
- 学报(22744)
- 教育(21710)
- 农业(21495)
- 业经(20916)
- 技术(20234)
- 财经(19845)
- 大学(19673)
- 学学(18632)
- 经济研究(17185)
- 经(17129)
- 问题(14208)
- 财会(13572)
- 业(13041)
- 技术经济(12197)
- 会计(11920)
- 现代(11617)
- 世界(10830)
- 经济管理(10680)
- 贸(10561)
- 商业(10114)
共检索到333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盛明泉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治理层面的严重缺陷 ,指出 :在外部市场化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时 ,亟需建立对经营者和代行国有股东职能的政府官员的充分激励和有效约束机制。对于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及独立董事制度 ,提出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看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治理机制缺陷 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东琪
在经过1988年10月~1991年10月这三年的治理整顿后,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通货膨胀得以控制的宽松环境,这是大步推进改革的良机。我们应抓紧利用这个条件,使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模式尽快形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忠
国企改革三年来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出现了很多困难。目前 ,国企改革能否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是领导机制的改革 ,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整合机制 ,更好发挥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领导机制 经济改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清泰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备受困惑的是:如果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直接经营国有企业,那么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而如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又如何防止经营者渎职或滥用权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找到了一条把市场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引入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途径。不论从现代公司理论还是从国外现代公司制发展的实践来看,股份公司制既为委托代理提供了所要求的产权结构,又为解决其中的代理问题提供了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即在两权分离基础上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一个有效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考虑产权明晰、激励、监督和信息等条件。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应为;(1)企业产权界定;(2)企业组织制度设定;(3)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4)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国栋
一、国企治理问题 1.董事会构成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有四个特点:(1)董事长由政府任命,但被任命者并非一定是政府官员。(2)董事会成员并非全部是政府官员。如意大利工业发展组织中的21名董事中只有政府董事9名。(3)重视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即在董事会中设有雇员董事。(4)在董事会中设置职能董事。设置职能董事,可以满足企业管理中的专业需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楠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降低国有股权的比重。行政化依然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降低了资本混合的效率和活力。要进一步"去行政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积极推进员工持股,及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柴振国
胡海涛副教授所著《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竞争中立的视角》一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2年1月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将国际经贸领域竞争中立规则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行融合研究的一项重要文献。1.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对OECD、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不同的国际组织及有代表性的国家不同版本竞争中立规则进行了比较,立足于我国自身的特点,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汲取了国外竞争中立规则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进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柴振国
胡海涛副教授所著《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竞争中立的视角》一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2年1月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将国际经贸领域竞争中立规则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行融合研究的一项重要文献。1.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对OECD、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不同的国际组织及有代表性的国家不同版本竞争中立规则进行了比较,立足于我国自身的特点,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汲取了国外竞争中立规则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进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一杰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历史阶段为基础;以我国迈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历史阶段为时代背景;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企业产权和企业治理机制的现状研究和国有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深入分析,试图从国有资产的重新布局和企业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重新构建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
关键词:
国企改革 民营经济 公司治理 效率改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定华
作者认为,与完善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相比较,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存在以下缺陷:缺乏权威的内部股东监督机制,外部的产品市场竞争、经理市场竞争、股票市场竞争和收购与兼并的压力机制。因此,必须尽快完善这些机制,以降低委托──代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关键词:
监督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缺陷,收购,兼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东升 刘冰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只是政府"附属物",企业缺乏发展活力,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放权让利改革是国有企业内在"放活"动力机制下的必然选择,而经济利益如何在国家与企业、员工之间合理分配成为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难题。国有企业持续盈利、经营者与员工"创富"动力推动公司法人制度产生,但国有企业"创富"改革过程中重效率轻公平、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等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改革,以"促和谐"为新的动力,减少深水区改革的阻力与内耗,才能解决国有企业使命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企业与员工持续全面发展等事关和谐社会构建成败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改革 动力源 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海根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一方面是重新界定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范围和行使权力的程序;另一方面,在一个企业内,特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不能多头管理,多个部门不应对同一个资产从政府的不同职能上充当所有者,而应当由资产所有权归属的某个部门一元化管理。不同地方、部门或实体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在一个企业则应以不同的所有者的身份实行国有资产的多元化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