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8)
- 2023(10940)
- 2022(8489)
- 2021(7696)
- 2020(6605)
- 2019(14978)
- 2018(15152)
- 2017(29879)
- 2016(16139)
- 2015(18251)
- 2014(18171)
- 2013(17621)
- 2012(15461)
- 2011(13378)
- 2010(13895)
- 2009(13220)
- 2008(13435)
- 2007(12182)
- 2006(10738)
- 2005(10130)
- 学科
- 业(80280)
- 济(76650)
- 经济(76566)
- 企(75540)
- 企业(75540)
- 管理(63880)
- 方法(34687)
- 业经(28669)
- 数学(26649)
- 数学方法(26144)
- 财(24338)
- 农(23599)
- 务(19214)
- 财务(19172)
- 财务管理(19160)
- 中国(18480)
- 企业财务(18108)
- 农业(17185)
- 技术(17002)
- 理论(15507)
- 制(15177)
- 策(14832)
- 划(14133)
- 和(13504)
- 企业经济(12669)
- 经营(12576)
- 体(12538)
- 贸(12140)
- 贸易(12130)
- 地方(12041)
- 机构
- 学院(235156)
- 大学(226516)
- 济(100551)
- 经济(98802)
- 管理(98203)
- 理学(84371)
- 理学院(83661)
- 管理学(82155)
- 管理学院(81749)
- 研究(69061)
- 中国(56336)
- 京(47040)
- 财(46481)
- 科学(40329)
- 农(37171)
- 财经(36805)
- 江(36593)
- 所(33960)
- 经(33353)
- 业大(32786)
- 中心(31663)
- 研究所(30364)
- 经济学(29926)
- 北京(29191)
- 农业(29085)
- 州(28741)
- 商学(27974)
- 商学院(27716)
- 经济学院(27059)
- 财经大学(26941)
- 基金
- 项目(150981)
- 科学(121572)
- 研究(111895)
- 基金(110664)
- 家(94499)
- 国家(93653)
- 科学基金(83675)
- 社会(72798)
- 社会科(69178)
- 社会科学(69159)
- 省(61536)
- 基金项目(57888)
- 自然(53990)
- 自然科(52890)
- 自然科学(52883)
- 自然科学基金(52004)
- 教育(51886)
- 划(49145)
- 资助(45653)
- 编号(45353)
- 成果(35019)
- 业(34974)
- 创(34646)
- 重点(33713)
- 部(32769)
- 发(32738)
- 创新(31439)
- 课题(31019)
- 国家社会(29914)
- 制(29096)
- 期刊
- 济(114977)
- 经济(114977)
- 研究(66363)
- 中国(43682)
- 管理(43095)
- 财(40158)
- 农(35581)
- 科学(30425)
- 学报(28955)
- 技术(25141)
- 农业(24533)
- 大学(23464)
- 学学(22438)
- 业经(22005)
- 教育(21731)
- 融(21416)
- 金融(21416)
- 财经(18860)
- 经济研究(18423)
- 经(16365)
- 业(15993)
- 问题(15155)
- 技术经济(15002)
- 统计(13003)
- 商业(12657)
- 现代(12627)
- 策(12621)
- 财会(12442)
- 世界(11432)
- 贸(11140)
共检索到348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兴华
在现实经济中 ,处于转型经济中的政府通常保留一定的被私有化企业的股份。在生产差别产品的双寡头模型里 ,我们考察了部分国有对企业投资和产出行为的影响机制。从而得出结论 :政府所保留股份的最适宜份额取决于产品市场的竞争。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哪种情况下把两个公司出售给唯一买主是更可取的。本文的理论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在我国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 ,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退出以及明晰现代产权制度等问题。
关键词:
私有化 部分国有 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本文是来自于中国近年来实行民营化改制实践的一个理论结晶。该研究在中国特定的渐进改革基础上 ,讨论了民营化发生的原因和阻力 ,以及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改制过程中的利益权衡行为 ,并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目标行为建立了民营化的均衡模型。模型的核心是企业家的最优目标函数 ,这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成功改制的关键。模型的约束条件反映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保障 ,不会由于改制而受到损害。因此 ,均衡条件的满足表明了最优化改制的实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 ,能够满足民营化最优均衡的退出条件 ,就是国有企业退出的最佳时机选择。企业净资本价值、企业家对股权的收购值与职工补偿值之间的合理比例的区间 ,是形成民营化...
关键词:
民营化 转型经济 产权改制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迎 栗树和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地方分权化而非民营化开始的。但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是从90年代初起,中国的民营化进程在速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深化。本文的基本结论是:80年代初的地方分权政策导致了地区间竞争,地区间竞争又反过来引发了民营化。由于产品市场上的地区间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个地区都必须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保持生存所需的最小市场占有份额。为了促使经理降低生产成本,地方政府就必须让渡全部或部分股份给经理。一般地说,产品竞争越激烈,引发的民营化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如果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国有企业,给地方政府设定一个固定的税后剩余分享份额,或者两个地方政府能够完全合谋以获取联合收入最大化,则民营化就不可能发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秋明
文章通过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民营化前后的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得出结论:自然垄断产业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出售生产能力)的最优比例取决于政府追求的社会总福利函数中政府收入与消费者剩余的权重和国企与民企的成本差异。如果抓住了民营化时机,随着政府赋予收入权重的减小,同时国企在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下与民企成本差异的缩小,则国企出售的生产能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应持续扩大。但是,如果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的改革错过前两个阶段,直接进入最后阶段,而成本差异又达不到临界值,理性的政府可能就错过了民营化改革的时机,将保持国有企业的垄断状况。这正是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民营化较早,则进展顺利,而某些自然垄断性产业...
关键词:
自然垄断产业 国有企业民营化 均衡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艳 王浣尘
基于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现实背景,本文将产品市场开放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置于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探讨在政府、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多方博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可能导致本国企业降低产量,其原因在于产权变化后的企业在决定产量时较少考虑维持就业等非利润因素,同时由于国外企业参与了竞争,减少了其垄断利润。接下来分析了技术创新、税率等因素的变化对均衡产出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本文结论所蕴涵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民营化 WTO 市场开放 产业竞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满城
本文采用非关税壁垒作为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指标,以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作为经济改革的指标,在一个两阶段的古诺数量竞争分析框架下,探讨了非关税壁垒变动与国有企业民营化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一定会促进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这也验证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改革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志华
企业制度运行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有理念为心理依托 ;这种共有理念体现在人们博弈均衡之中 ,是人们行为选择的默认前提 ,其形成和发展具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企业制度变革的任务 ,是通过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信任 ,在适应和调整共有理念的基础上 ,塑造合理的企业控制权主体。
关键词:
制度变革 博弈均衡 国有企业 民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坤章
论国有企业民营化于坤章一、国有民营是世界性大趋势(一)民营化潮流的形成国有企业民营化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当时的联邦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就指出,必须采用民营化的手段将国家与其企业分离,使前者返回其应有的期能范围,将后者推向市场,,并置于众多股东的监督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恒鹏
相关文献认为 ,分权化改革导致的地区间竞争加剧引发了各地区的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这一结论。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地区间竞争加剧的确会推动相关地区国有经济民营化进程。但是由于 1 994年以来 ,地区间市场一体化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从而地区间竞争并没有明显加剧 ,因此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普遍展开的公有制企业改制进程主要不是由地区间竞争推动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公有制企业民营化的主要动因来自于财政方面 ,来自于 1 994年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造成的财政压力和预算约束硬化 ,来自于非国有经济发展、非国有经济比重提高对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显著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非...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欧瑞秋 李捷瑜 李广众 李杰
本文在社会福利视角下运用混合寡头模型对国有企业及部分民营化的国有企业研究发现:在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的条件下,国有企业保持完全国有是国有企业作为领导者的序贯产量博弈的最优选择,对国有企业进行部分民营化是同步产量博弈和国有企业作为跟随者的序贯产量博弈的最优选择。在上述三种博弈中,国有企业作为跟随者的序贯产量博弈实现的社会福利水平最高。这些结论不仅揭示了部分民营化策略的重要价值,同时强调了这一价值的实现必须伴随着国有企业定位的改变,即国有企业须从主导市场供应的领导者角色向补充市场供应的跟随者角色转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部分民营化 混合寡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严若森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质在于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由政府掌握向企业经营者让渡。本文重点从五个层面分析了国有企业民营化在不同的企业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所具有的不同的内生约束,指出转轨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应是一个渐进式的动态序列过程。并进一步指出,任何经济体制与结构中的企业治理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在既定的企业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获取最优的企业治理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一帆 宋敏 张俊喜
本文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否有效的问题。我们通过对国企民营化进程的考察来对此问题作出经验解答。根据世界银行一份对中国五个城市、覆盖六个行业的近300家国有企业(SOEs)1996—2001年间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1)绩效较好的国有企业优先被民营化;(2)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民营化是富有成效的,尤其是提高了销售收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并最终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而且在获得这些收益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失业问题;(3)由民营机构控股、彻底民营化的企业比那些仍然是国有控股、部分民营化的企业绩效表现更好。
关键词:
改制 民营化 企业绩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沈洪涛 伍翕婷 武岳
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于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环境表现的视角研究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的非经济性后果。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民营化后,企业的环境表现会有所下降,但这种现象只在政府环保补贴少的企业和环境监管力度弱的地区中存在。上述研究从环境表现的视角提供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后果的经验证据,对丰富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认识、更好地完善民营化企业的环境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杰锋 张林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全面刻画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并运用Wilconxon符号秩检验和多元统计分析,比较民营化实施前后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化情况。通过Wilconxon符号秩检验发现,从民营化后第1年到第4年,上市公司的绩效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民营化对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是持续而显著的。多元统计分析在控制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流通比率以及固定资产比率等影响因素后,发现民营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