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1929)
2022(9826)
2021(8845)
2020(7802)
2019(17781)
2018(17430)
2017(34109)
2016(18757)
2015(21146)
2014(21152)
2013(21300)
2012(19918)
2011(17825)
2010(18486)
2009(17741)
2008(18233)
2007(17036)
2006(14925)
2005(13971)
作者
(56428)
(47534)
(47085)
(44975)
(30201)
(22792)
(21444)
(18425)
(17617)
(16979)
(16150)
(15876)
(15482)
(15041)
(14726)
(14568)
(14292)
(13933)
(13850)
(13690)
(11950)
(11809)
(11609)
(10910)
(10647)
(10634)
(10625)
(10558)
(9551)
(9382)
学科
(88998)
经济(88888)
(86146)
(76919)
企业(76919)
管理(68628)
方法(38665)
(30858)
数学(29719)
业经(29523)
数学方法(29498)
(29162)
农业(21973)
(21500)
财务(21475)
财务管理(21444)
企业财务(20288)
中国(20104)
(18825)
技术(17816)
(16438)
(16102)
贸易(16094)
理论(15888)
(15768)
(15609)
(15586)
(14820)
地方(14810)
(14653)
机构
学院(286977)
大学(283462)
(122854)
经济(120505)
管理(112224)
理学(95274)
研究(94346)
理学院(94256)
管理学(92985)
管理学院(92441)
中国(74810)
(59600)
(59360)
科学(56440)
(52354)
(49245)
财经(46504)
(46293)
研究所(44118)
中心(43230)
(41941)
业大(41498)
农业(41039)
北京(37608)
经济学(36983)
(36060)
(36008)
师范(35718)
财经大学(33816)
经济学院(33537)
基金
项目(177716)
科学(141050)
研究(131492)
基金(129650)
(111987)
国家(110956)
科学基金(95798)
社会(84278)
社会科(79797)
社会科学(79774)
(70450)
基金项目(68905)
自然(61077)
自然科(59648)
自然科学(59632)
教育(59476)
自然科学基金(58659)
(58158)
编号(53552)
资助(52026)
成果(43553)
重点(40302)
(39885)
(39663)
(39632)
(38879)
创新(36248)
课题(36240)
国家社会(34691)
科研(34135)
期刊
(144838)
经济(144838)
研究(86462)
中国(54547)
(51219)
(49239)
管理(44593)
学报(42209)
科学(40533)
农业(33039)
大学(32135)
学学(30413)
(26800)
金融(26800)
教育(26408)
技术(25879)
业经(25628)
财经(24783)
经济研究(21778)
(21447)
(20374)
问题(19677)
技术经济(17259)
(15984)
世界(15183)
财会(14674)
现代(14360)
商业(14231)
(13920)
国际(13749)
共检索到43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乐明  王杰  
国有企业的进入与退出,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其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基本上属于一种市场行为,其比重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应该与非国有企业保持适度平衡。在当前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如食品、医药等,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再退出,而且还要适当增加比重,以引领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盖凯程  周永昇  刘璐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是一个由历史形态主体性、现实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性等构成的辩证逻辑体系。它与中国所有制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体系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政策体系、实践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规定并描刻着中国所有制结构演进的主要脉络、外延边界和演绎方向,形塑了中国所有制结构在规模和质量上"国进民进"的历时性时空演绎总体特征。将"国进民退"作为一个实然命题,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序空间里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全景式、历时性实证观察可以发现:"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建华  付宇  周璐瑶  徐东辉  
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所有制的观点,重新审视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正向相关性,进而为"有进有退"正名。"进"与"退"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背景,是指国有经济在命脉领域的"进"与"退";进退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进退的结果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进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不能用"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来解释"有进有退"。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仁章  
本文 ,作者于 1998年 8月写成 ,由于当时舆论本文未能原文发表。现在看更具参考价值 ,故将文章第一部分刊载如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松奇  
中国经济学界在中短期宏观对策和长期发展研究方面不知是否可以用"彷徨无计"来概括形容。这几年我们造了一些新词,说了不少空话,但看看经济运行实践,好像问题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似乎都怀有一种今不如昔、世风日下之类的抱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是个近十四亿人口的大经济体,国情复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光   邵宇佳   卫平东  
国有企业规则是当前经贸规则演变中的一个关键议题。文章从WTO多边规则体系、区域经贸协定规则分布、CPTPP三个层面对既有国有企业相关规则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认为,规则适用面临挑战、规则例外预留政策空间、规则形成载体多样化且未成型、规则发展具有延承性与交叉性是当前国有企业规则的基本特征,并且国有企业规则的发展重在纠正竞争扭曲、维护竞争环境,在商业考虑与非歧视待遇、补贴纪律、透明度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承诺水平与标准在提升,规则执行机制在加强。文章建议在相关国际规则设计与谈判中应积极考虑评估规则有效性、主动构建中国方案、争取全新利益平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朝先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国经营方兴未艾。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呈现初级化特点,也显示了令人欣慰的发展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中义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16.9亿元,按人口从1978年的9.6亿到如今的13.5亿来计算:在人均收入只增加12倍的状况下,人均赋税额却增加了39倍。即便是考虑货币的波动,也不难看出这三十年来国家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和赋税增长的速度不成比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论国有企业的退出○白永秀本文认为,“抓大放小”的提法要求小企业从国有领域退出,“抓重放轻”则进一步要求竞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总体格局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作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武强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整体性发展规律的要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建设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演变规律,如从单一资本产权向联合产权演变、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向构造性产权演变、劳动者构造性集体产权将逐步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核心、劳动者自组织在产权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将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国家法律将不断干预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等。应重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整体性,从产权制度上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钟雄  
在地方政府招商与国有企业非理性投资背景下,非国有经济发展呈被动状态,再次引发了政府、企业以及理论界对"国进民退"问题的激烈讨论。经济转型中计划经济调控手段存在引发国有企业的寻租行为,产生对产业、市场以及信贷资金的挤出。"国进民退"蔓延容易造成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度性歧视和根除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市场行为,是解决"国进民退"问题的核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国进民退"是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从局部的意义上,"国进民退"不是假命题,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来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彼此消长必须经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民营经济。第二阶段,在国企经过改革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不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平等竞争导致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存在的有进有退的正常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维刚  
近年来,MBO(管理者收购)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把MBO作为“国退民进”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MBO的沿革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阐述MBO不应当成为我国国企改革选择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