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8)
- 2023(8731)
- 2022(7040)
- 2021(6444)
- 2020(5459)
- 2019(12189)
- 2018(11956)
- 2017(22828)
- 2016(11922)
- 2015(13023)
- 2014(12787)
- 2013(12710)
- 2012(11308)
- 2011(9646)
- 2010(9997)
- 2009(9757)
- 2008(10102)
- 2007(9356)
- 2006(8189)
- 2005(7757)
- 学科
- 业(79144)
- 企(77077)
- 企业(77077)
- 管理(60029)
- 济(55718)
- 经济(55655)
- 业经(25633)
- 方法(25078)
- 财(23896)
- 务(20763)
- 财务(20754)
- 财务管理(20746)
- 企业财务(19799)
- 技术(18912)
- 农(18406)
- 数学(17462)
- 数学方法(17376)
- 农业(14094)
- 制(13590)
- 技术管理(13399)
- 策(13142)
- 划(12656)
- 企业经济(12446)
- 理论(11919)
- 经营(11851)
- 体(11230)
- 中国(11153)
- 和(10998)
- 体制(10209)
- 决策(9533)
- 机构
- 学院(177892)
- 大学(169874)
- 管理(78659)
- 济(77809)
- 经济(76542)
- 理学(67536)
- 理学院(67062)
- 管理学(66431)
- 管理学院(66095)
- 研究(47631)
- 中国(41619)
- 财(38431)
- 京(34153)
- 财经(30185)
- 江(27793)
- 经(27407)
- 农(26413)
- 科学(25613)
- 商学(24105)
- 商学院(23902)
- 业大(23286)
- 中心(22578)
- 所(22440)
- 经济学(22426)
- 财经大学(22225)
- 州(21888)
- 经济管理(21186)
- 北京(21133)
- 农业(20768)
- 经济学院(20288)
- 基金
- 项目(110411)
- 科学(90359)
- 研究(83105)
- 基金(82060)
- 家(69141)
- 国家(68471)
- 科学基金(62813)
- 社会(55085)
- 社会科(52515)
- 社会科学(52504)
- 省(45470)
- 基金项目(43786)
- 自然(40531)
- 自然科(39776)
- 自然科学(39767)
- 自然科学基金(39210)
- 教育(37500)
- 划(35480)
- 资助(32358)
- 编号(32009)
- 业(31439)
- 创(30903)
- 创新(27609)
- 部(24331)
- 成果(24060)
- 重点(23875)
- 制(23526)
- 发(23374)
- 国家社会(22585)
- 人文(21996)
共检索到268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小钢 姚铮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技术骨干)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的问题,上海、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始在部分国有企业试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期股激励。期股激励的大致操作过程为: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用奖金或现金购入一定数量的期股,期股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兑现。期股未到期前,高级管理人员只拥有分红权和配股权,没有表决权和转让权。高级管理人员的努力和成功主要从期股的升值中获得奖励,相当于保证金比例为100%的期货交易。这种新的激励机制对于解决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短期行为的问题是有效的,但从实施的效果看仍存在以下问题:(1)高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永
文章立足于转型背景,以能够体现国企管理创新活动规律的管理创新动因、目的、创新空间、创新重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入点,通过对转型三十余年国企管理创新案例资料的全景式考证与分析,分阶段地探讨和研究了国企管理创新设计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1992-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文中得出的初步研究结论进行检验。文章得出的研究结论是:随着转型深入,国有企业不仅逐步成为了管理创新设计的主要主体,而且还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由动因驱动的、以目的为导向的管理创新设计机理。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轶 应恩德
企业经营者的价值与一般职工不同,优秀企业经营者已成为我国目前紧缺的资源。1999年初,上海一些国企开始尝试一种令经营者“心跳”的分配方式———期股激励。这是继承包制、风险抵押、年薪制之后,又一次观念与机制上的突破。一、什么是期股所谓期股,是指经营者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期权、期股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 ,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把对企业家的激励同企业资本增值紧密地、直接地联系起来的角度看 ,还是从企业家的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看 ,在我国采用期权、期股方式构建对企业经营者的新的激励机制 ,其改革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 ,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特殊矛盾 ,对企业经营业绩及其成因难以作出科学评估的现实困难 ,使得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期权、期股激励还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广乾 冯瑞瑞 甄彩霞
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控股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管股权激励、高管薪酬激励均与企业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国有控股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高管薪酬激励和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则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注重优化和完善高管激励机制,在动态平衡高管风险承担水平与多样化利益需求中,合理配置股权与薪酬激励,以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国有企业需结合自身特点,在薪酬激励基础之上加大股权激励力度,构建中国情景下创新导向型的高管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柳云龙
市场经济中决定企业胜衰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制度、人才和技术。在技术创新中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应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励技术人员。目前国有企业对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改革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应侧重对其成果的奖励,完善企业薪酬体系,加强企业产权激励。
关键词:
技术人员 激励 改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利生 杜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活动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第一资源",是创新的基石,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考核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能动地起着改变被管理者作业情绪的作用。考核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因此,考核评价对于员工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建立基于创新激励的考核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晶
如何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国有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慧珺
本文对股权激励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描述,以某国有上市公司为例,阐述了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操方法及要点,提出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须激励与约束共存、合法合规、警惕负激励。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股权激励 政策理解 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但我们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们普遍积极性不高。除了一些制度上、历史上的原因外,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的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里,笔者就分配制度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经营者靠良心办事,由于物质待遇上的匮乏而不断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少企业家长期以来都未能在收入上体现自己的价值。除了个别企业家本身的素质问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迎新 刘绍东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总激励成本及总激励绩效关系的探索,提出了国有企业全员系统激励机制,并说明了在国有企业占有主体性、决定性的企业系统激励资源的条件下,全员系统激励将使国有企业系统激励成本极小化及激励绩效极大化,进而给出了对国有企业总激励资源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许基集
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激励效果"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高管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参与比例的均值为22%,而该比例在民营企业中达到27%,国企显著低于民营企业。(2)与民营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减少超额雇员等公司治理层面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经营绩效弱于民营企业。市场反应方面,国有企业的短期公告效应与民营企业无差异,但长期公告效应却显著弱于民营企业。另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也受到阻碍,但股票来源为非公开发行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财务绩效方面差距缩小。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层面,建议国有企业提高管理层的参与比例,并强化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国有企业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