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1)
2023(16375)
2022(13055)
2021(12295)
2020(9768)
2019(22505)
2018(22318)
2017(41741)
2016(22769)
2015(25692)
2014(25639)
2013(24572)
2012(22208)
2011(19692)
2010(20162)
2009(18833)
2008(19101)
2007(17266)
2006(15642)
2005(14600)
作者
(60194)
(50175)
(50021)
(47833)
(32297)
(23697)
(22698)
(19278)
(19200)
(18153)
(17257)
(16884)
(16320)
(16066)
(15724)
(15432)
(14930)
(14474)
(14433)
(14157)
(12729)
(12213)
(12208)
(11584)
(11410)
(11305)
(11255)
(11225)
(9977)
(9970)
学科
(95632)
经济(95498)
(85813)
(77766)
企业(77766)
管理(76484)
方法(35526)
业经(33028)
(31907)
中国(31602)
(30833)
数学(26303)
数学方法(26092)
(23755)
农业(21934)
(20782)
财务(20738)
财务管理(20712)
理论(20417)
企业财务(19573)
技术(19006)
(18100)
(18011)
贸易(17991)
(17817)
(17522)
(17278)
地方(17239)
(16698)
(16591)
机构
学院(315530)
大学(310303)
(137042)
经济(134447)
管理(120615)
研究(106364)
理学(101299)
理学院(100303)
管理学(99064)
管理学院(98467)
中国(87372)
(67976)
(66729)
科学(57973)
(51758)
财经(51633)
(50118)
中心(48034)
(47070)
研究所(45897)
(45635)
北京(43169)
经济学(42661)
(41783)
师范(41444)
(39585)
(38602)
业大(38395)
经济学院(38266)
财经大学(37992)
基金
项目(194748)
科学(155241)
研究(154799)
基金(139556)
(118773)
国家(117604)
科学基金(102292)
社会(99804)
社会科(94376)
社会科学(94350)
(75816)
教育(72511)
基金项目(72182)
编号(64419)
(62481)
自然(59973)
自然科(58588)
自然科学(58576)
自然科学基金(57611)
资助(55528)
成果(53896)
课题(45781)
(44394)
重点(44337)
(43836)
(43627)
国家社会(41853)
(40781)
(40364)
创新(40168)
期刊
(165992)
经济(165992)
研究(104424)
中国(75145)
(56865)
管理(52164)
教育(47257)
(44942)
科学(39660)
学报(38331)
(34596)
金融(34596)
技术(32455)
大学(31813)
农业(30692)
学学(29019)
业经(28115)
财经(27272)
经济研究(26916)
(23868)
问题(21214)
(19100)
(18280)
世界(17610)
技术经济(16786)
国际(15931)
现代(15713)
职业(15519)
图书(14768)
(14521)
共检索到507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任务,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尚   彭晨曦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具有规模性、普惠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全面性特征。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晓琼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有着自己的逻辑和特点:从形式特征上说,它是公有制“外加”市场经济;从理论逻辑上说,它是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从实践目标上说,它是以改组国有企业的结构和功能为中心,调整国有经济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以全面建立包括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内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样一种格局,鲜明地反映了我国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自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特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国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的趋势,税务部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税收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要求,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聚焦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税费服务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宾   章荣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前推进的实践起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牵引。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理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传承与赓续以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制度保障和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等改革开放的经验优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时代发展主题、坚持人民至上、把准改革主攻方向和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李芳芳  
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和工业化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的实践不断丰富并促进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核心内涵,抓住了工业化就把握了现代化的关键。我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不断使西方传统工业化理论面临挑战,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深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协同演进,论证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论证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理念已渗透并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实现的各项先决条件,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辅相成,并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行的重要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工作世界受科技、生产组织方式、工作关系等要素变化的影响,急需省思高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演进、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在实践演进上,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紧跟产业与市场需求步伐,适配区域经济促使专业产业耦合,并形成融合化育人目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在逻辑上,职业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技能人才培养政治观,完善响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育人机制,凸显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全流程功效。在行动路向上,职业教育急需形成理性向度与人本主义兼具的技能人才观,构建科技元素与手段融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挖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职教文化内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莉   任广乾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赵文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