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3)
- 2023(16735)
- 2022(14057)
- 2021(12903)
- 2020(10956)
- 2019(24899)
- 2018(24832)
- 2017(47395)
- 2016(26015)
- 2015(28600)
- 2014(28167)
- 2013(28040)
- 2012(25259)
- 2011(22561)
- 2010(22312)
- 2009(20810)
- 2008(20763)
- 2007(17948)
- 2006(15949)
- 2005(14176)
- 学科
- 济(105757)
- 经济(105619)
- 业(97078)
- 企(87272)
- 企业(87272)
- 管理(86438)
- 方法(48221)
- 数学(38717)
- 数学方法(38358)
- 财(33657)
- 业经(33217)
- 农(33038)
- 中国(25546)
- 务(23586)
- 财务(23526)
- 财务管理(23500)
- 农业(23303)
- 制(23047)
- 企业财务(22305)
- 技术(20656)
- 学(19763)
- 理论(19087)
- 和(18757)
- 地方(18719)
- 贸(18692)
- 贸易(18685)
- 易(18134)
- 划(17638)
- 体(17485)
- 策(16854)
- 机构
- 学院(368794)
- 大学(365970)
- 管理(149569)
- 济(148793)
- 经济(145893)
- 理学(129538)
- 理学院(128182)
- 管理学(126196)
- 管理学院(125532)
- 研究(120809)
- 中国(91185)
- 京(77580)
- 科学(76252)
- 财(69457)
- 农(68451)
- 所(61098)
- 业大(59307)
- 研究所(55766)
- 财经(55293)
- 江(54485)
- 农业(54052)
- 中心(53984)
- 经(50465)
- 北京(48461)
- 范(45068)
- 师范(44542)
- 经济学(44100)
- 院(43558)
- 州(43191)
- 财经大学(41074)
- 基金
- 项目(252950)
- 科学(198661)
- 基金(183988)
- 研究(181563)
- 家(161925)
- 国家(160495)
- 科学基金(138123)
- 社会(115060)
- 社会科(109068)
- 社会科学(109039)
- 省(99632)
- 基金项目(98343)
- 自然(91299)
- 自然科(89201)
- 自然科学(89174)
- 自然科学基金(87612)
- 划(83206)
- 教育(82191)
- 资助(74625)
- 编号(72790)
- 成果(57275)
- 重点(56407)
- 部(54875)
- 创(54868)
- 发(53720)
- 创新(50632)
- 课题(49663)
- 业(49631)
- 科研(48519)
- 国家社会(47432)
- 期刊
- 济(164301)
- 经济(164301)
- 研究(107008)
- 中国(67400)
- 农(62729)
- 学报(61689)
- 管理(57709)
- 科学(55619)
- 财(55520)
- 大学(46240)
- 学学(44042)
- 农业(42976)
- 教育(36840)
- 技术(31748)
- 融(31210)
- 金融(31210)
- 业经(29451)
- 财经(27387)
- 经济研究(25769)
- 业(24409)
- 经(23516)
- 问题(21516)
- 技术经济(19443)
- 科技(18627)
- 版(17784)
- 现代(17639)
- 商业(17313)
- 理论(16902)
- 业大(15976)
- 财会(15896)
共检索到53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魏益华 周雯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始终为共同富裕巩固并夯实所有制基础、分配基础以及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要处理好发展与共享的平衡统一问题,改革成效外在表现为国有经济比重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变动。通过对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可进一步实证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具体路径,进而为深化改革提供指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体现为双方面,既正向作用于发展水平,同时对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主要通过正向作用于共享水平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国有企业并不简单代表着法权关系,其本质上反映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分配制度。应正视改革在经济收益和社会责任目标下的双重诉求,推动质与量共荣共进。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共同富裕 发展与共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小西 王姝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背景,分析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改革的七项原则,并分析发现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问题包括薪酬分配不考虑岗位绩效、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尚未与经营战略结合、考核机制较少体现共同富裕目标等,相应的对策包括高管人员薪酬与岗位绩效相联系、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经营战略结合、考核机制应体现共同富裕目标等。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国有金融企业 高管薪酬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江剑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功能,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是国有企业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而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共同需要则是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共享的实践指向。国有企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增强国家再分配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要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共享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需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核心,坚持分类改革原则,继续发挥上缴净利润和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既有共享路径,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共享规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机制与直接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前调节作用,下调基本民生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融资成本,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居民之间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差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圆
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的驱动与创新。为了获得产业集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民营企业往往集群发展,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是集群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手段或管理工具。结合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水平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再认识。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无论是在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分配,还是在个人所得税补征等为主的二次分配,抑或是慈善捐赠等社会性质的第三次分配,都需要强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民营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及其区域的成本管理机制,能够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成本效益比最佳的营商环境,促进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不断涌流。共同富裕视域下的民营企业成本管理通过收益聚焦与文化价值观建设,倡导物质财富与精神生活的平衡与统一,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值。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民营企业 企业集群 成本管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佳炎
追求增值是企业的共性,增值的目的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个性。番禺外贸国有企业根据行业的实际,在改革中实行员工参股、工会集体持股、改组兼并、多元化经营等重大举措,实现了资本积聚与积累,促使资本裂变;在此同时,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探索培养知产者的方法,并加大力度建立与完善员工监督机制,保证资产持续增值,以达到在新世纪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孝成 吕康银 唐志东
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水平较高地区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样本中,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缩小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从文 湛泳 杨洁
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履行ESG责任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履行ESG责任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履行ESG责任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创新投资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履行ESG责任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管理层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企业履行ESG责任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大型企业和高政府补贴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拓宽了企业履行ESG责任经济后果和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企业履行ESG责任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制定ESG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璇 陆岷峰 王稳华
数字技术会驱动劳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发生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共同富裕目标;员工规模的扩大、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而对管理层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显著影响;相比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底层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相比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为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争议提供证据,同时也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赋能 共同富裕 现代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德昭 白晨 周慧洋 韩宁
税收治理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我国2004—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税收治理能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税收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共同富裕测度函数式来对税收治理能力和共同富裕进行量化测度,并通过构建动态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开展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税收治理能力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公共服务供给在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税收收入能力比执法管理能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较为科学全面地检验了税收治理能力对共同富裕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在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同时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双赢。
关键词:
税收治理能力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公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思思
数实融合依托网络化、智能化、实体化特性,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为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生产力基础。选取2002—2023年30个省份数实融合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从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特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实融合可促进共同富裕,且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正向中介效应;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实融合不仅带动本地区共同富裕,还可促进周边地区共同富裕。基于此,应深入推进数实高质量融合、加快乡村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促进数智产业结构升级,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凤轩 张航 宋宝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测算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且对邻地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与创新创业水平成为财政分权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通过优化财政分权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量化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思思
数实融合依托网络化、智能化、实体化特性,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为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生产力基础。选取2002—2023年30个省份数实融合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从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特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实融合可促进共同富裕,且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正向中介效应;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实融合不仅带动本地区共同富裕,还可促进周边地区共同富裕。基于此,应深入推进数实高质量融合、加快乡村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促进数智产业结构升级,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佳慧 周斌 高振岗 林子禛
文章测度企业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所要求的“财富积累”与“公平惠及”的双重影响,选择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2009—2022年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就企业数字创新与共同富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创新将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就其作用路径来看,企业数字创新的积极推进将提高自身劳动收入份额;就“共同”要求来看,企业进行数字创新之初可显著缩小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但伴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提升,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距反而会逐渐扩大,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规模企业和低科技化程度企业中;从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劳动收入份额差的变化来看,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效度将显著影响成员劳动收入,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两端集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