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4)
- 2023(11697)
- 2022(9805)
- 2021(8886)
- 2020(7870)
- 2019(18236)
- 2018(18258)
- 2017(35048)
- 2016(19468)
- 2015(21721)
- 2014(21852)
- 2013(21467)
- 2012(19809)
- 2011(17641)
- 2010(18161)
- 2009(17233)
- 2008(17785)
- 2007(16032)
- 2006(14259)
- 2005(13146)
- 学科
- 业(86992)
- 济(85912)
- 经济(85802)
- 企(79318)
- 企业(79318)
- 管理(71575)
- 方法(39951)
- 财(31661)
- 数学(31501)
- 数学方法(31258)
- 业经(28702)
- 农(28391)
- 务(23651)
- 财务(23630)
- 财务管理(23597)
- 企业财务(22454)
- 制(21247)
- 农业(20146)
- 中国(19203)
- 技术(17590)
- 体(16100)
- 理论(15662)
- 和(15624)
- 策(15190)
- 划(14886)
- 贸(14520)
- 贸易(14514)
- 易(14077)
- 体制(13820)
- 地方(13614)
- 机构
- 学院(284391)
- 大学(279800)
- 济(120794)
- 经济(118469)
- 管理(113799)
- 理学(97178)
- 理学院(96219)
- 管理学(94932)
- 管理学院(94383)
- 研究(90285)
- 中国(72078)
- 财(59158)
- 京(58130)
- 科学(53709)
- 农(52639)
- 所(46411)
- 财经(45968)
- 江(45313)
- 业大(42675)
- 中心(41846)
- 经(41616)
- 农业(41527)
- 研究所(41501)
- 北京(36445)
- 经济学(36123)
- 州(34919)
- 财经大学(33617)
- 范(33575)
- 师范(33252)
- 经济学院(32770)
- 基金
- 项目(179004)
- 科学(141719)
- 研究(132257)
- 基金(129946)
- 家(112016)
- 国家(110964)
- 科学基金(96414)
- 社会(84491)
- 社会科(80117)
- 社会科学(80088)
- 省(71768)
- 基金项目(69260)
- 自然(61836)
- 教育(61178)
- 自然科(60412)
- 自然科学(60393)
- 自然科学基金(59433)
- 划(58812)
- 编号(54031)
- 资助(52399)
- 成果(43562)
- 部(40294)
- 创(40228)
- 业(40175)
- 重点(40014)
- 发(38454)
- 创新(36782)
- 课题(36483)
- 教育部(34733)
- 制(34714)
- 期刊
- 济(139304)
- 经济(139304)
- 研究(83550)
- 中国(56233)
- 财(52039)
- 农(49022)
- 管理(44979)
- 学报(41184)
- 科学(38903)
- 农业(32750)
- 大学(31726)
- 学学(30039)
- 教育(28133)
- 融(27378)
- 金融(27378)
- 技术(26646)
- 业经(24984)
- 财经(24016)
- 经济研究(21276)
- 经(20758)
- 业(19971)
- 问题(18563)
- 技术经济(16979)
- 财会(15706)
- 贸(14299)
- 商业(14039)
- 现代(13868)
- 世界(13490)
- 版(13420)
- 统计(13021)
共检索到42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张东明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而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企业剩余权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这期间,在吸收了西方风险承担理论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剩余权的配置的两个并行原则:一个是风险承担原则;一个是要素贡献原则。通过对风险承担原则的总结,结合资产专用性理论和要素贡献理论,提出了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不仅能够克服风险承担原则的不足,更涵盖了要素贡献原则。
关键词:
剩余权 配置 国企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忻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总结了以往放权一收权仅仅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兜圈子的缺陷,把行政性放权转向扩大企业自主权。对此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心从调整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转向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具有历史性的进步。不可否认,上述转变在我国改革史上确有伟大意义。但仅从“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石泉
国有企业权力配置与国有企业效率——再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李石泉一、引言本人曾写过一篇题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文章刊登在1997年第2期《财经研究》上。那篇论文认为理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要抓住两条主线,其一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关系,其二是国有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强 李鲁
本文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背景和政策实践,提出国企改革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并从国企改制前后、改制国企与未改制国企、改制国企与非国有企业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市场份额,改制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未改制国企,实现资源从国有企业向改制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的重置,优化要素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减轻要素市场扭曲、消除行政性垄断、缓解融资约束、剥离政策性负担来实现资源配置效应。上述研究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永霞
进入权与所有权都是企业内分配权力、激励专有性投资的重要机制,但是进入权是一种比所有权更优的激励机制。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进入权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从而认识到进入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所有权 进入权 专有性投资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建军 季娅倩
从长期来看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以权责一致为核心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唯一因素。中国国有企业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由于严重的权责不一致所导致的企业参与者行为失范 ,尤其是缺乏行为规范、负责任的股东。所以 ,要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 ,就必须建立规范的以权责一致为核心的企业治理结构 ,特别是通过产权改革来培育真正的股东 ,同时政府也应当为此创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力 陈重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守昆 梁洪基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3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迄今为止,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原则问题的模糊不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障碍。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必须厘清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起点、目标等基本原则性问题的认识。作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制垄断引致的权利不平等,不是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及其经营者;国有企业改革的利益取向是国家或全民,而不仅仅限于国有企业的职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所有制 责任主体 利益取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功翔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很难有最优的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通过制度建设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保利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确定,这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开始的试点到普遍实施,至今有近20年的历程。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正确的选择。未来的改革,仍然是继续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京平,罗斌
本文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及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设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熊映梧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黑龙江大学熊映梧国企改革为什么举步维艰?改革15年来,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改革明显地落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如今真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国企改革的许多困难,盖源于改革的思路是要维持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企大摊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