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3)
- 2023(18706)
- 2022(15811)
- 2021(14760)
- 2020(12548)
- 2019(28606)
- 2018(28084)
- 2017(53686)
- 2016(29333)
- 2015(32857)
- 2014(32394)
- 2013(32364)
- 2012(29563)
- 2011(26673)
- 2010(26410)
- 2009(24938)
- 2008(24935)
- 2007(21994)
- 2006(19523)
- 2005(17694)
- 学科
- 济(121799)
- 经济(121621)
- 业(104894)
- 管理(98868)
- 企(93289)
- 企业(93289)
- 方法(54583)
- 数学(44539)
- 数学方法(44145)
- 财(38539)
- 农(36450)
- 业经(35101)
- 中国(32418)
- 制(27870)
- 务(26561)
- 财务(26490)
- 财务管理(26454)
- 企业财务(25034)
- 农业(24956)
- 贸(23394)
- 贸易(23381)
- 学(23177)
- 易(22790)
- 技术(21807)
- 和(21084)
- 理论(20240)
- 地方(20147)
- 体(20029)
- 划(19895)
- 银(19213)
- 机构
- 大学(424819)
- 学院(424710)
- 济(176546)
- 经济(173125)
- 管理(168551)
- 理学(145252)
- 研究(143906)
- 理学院(143704)
- 管理学(141533)
- 管理学院(140771)
- 中国(111174)
- 京(91116)
- 科学(88118)
- 财(83270)
- 农(76269)
- 所(72949)
- 研究所(66295)
- 财经(66144)
- 业大(65845)
- 中心(64071)
- 江(62330)
- 经(60331)
- 农业(60165)
- 北京(57651)
- 经济学(53482)
- 院(51531)
- 范(51237)
- 师范(50649)
- 州(49376)
- 财经大学(49119)
- 基金
- 项目(284937)
- 科学(224100)
- 基金(208847)
- 研究(205112)
- 家(183618)
- 国家(182084)
- 科学基金(155938)
- 社会(131382)
- 社会科(124602)
- 社会科学(124570)
- 基金项目(110490)
- 省(109535)
- 自然(101944)
- 自然科(99562)
- 自然科学(99532)
- 自然科学基金(97824)
- 教育(92640)
- 划(92432)
- 资助(85906)
- 编号(81446)
- 成果(65589)
- 重点(63785)
- 部(63363)
- 创(60690)
- 发(60030)
- 创新(56253)
- 课题(55866)
- 国家社会(54756)
- 科研(54551)
- 教育部(54141)
- 期刊
- 济(196377)
- 经济(196377)
- 研究(126274)
- 中国(80999)
- 农(70350)
- 学报(70198)
- 财(67248)
- 管理(65213)
- 科学(64028)
- 大学(53014)
- 学学(50449)
- 农业(48058)
- 教育(39288)
- 融(38108)
- 金融(38108)
- 技术(35453)
- 财经(33450)
- 业经(32570)
- 经济研究(31456)
- 经(28716)
- 业(27338)
- 问题(25650)
- 技术经济(22006)
- 版(20721)
- 贸(20684)
- 科技(20574)
- 现代(19849)
- 世界(19625)
- 理论(19256)
- 商业(18554)
共检索到62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 徐微 余乐芬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指导下,国内经济发展正在恢复中,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攻坚年,梳理历史国企改革的经验对本轮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并修正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使用PSM-DID方法考察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影响渠道主要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化水平和规模效应使得产品价格上升和边际成本下降,主要还是由非技术因素导致的;(3)在高竞争度行业或低技术复杂度行业内,国企改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相对于改制为其他类型企业的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率上升幅度更大。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成本加成率 PSM-DID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丹
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估计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加成率,进而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高竞争度行业和竞争程度增强的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能够促进企业加成率提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低竞争度和竞争程度降低的行业,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行业竞争程度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加成率 社会福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丹 刘竹青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并且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依赖于企业规模、企业技术水平、所在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所有制特点。此外,本文的机制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同时降低了出口企业的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尤其对加工贸易企业产品价格的冲击最大。
关键词:
汇率变动 加工贸易 企业成本加成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丹 刘竹青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并且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依赖于企业规模、企业技术水平、所在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以及企业的所有制特点。此外,本文的机制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同时降低了出口企业的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尤其对加工贸易企业产品价格的冲击最大。
关键词:
汇率变动 加工贸易 企业成本加成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健
国有企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0~80年代初,它们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履行社会职能和一定的经济职能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80年代以后,尽管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但国有企业运转不灵,企业亏损增加,效率低下以及给国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李占霞
进口技术复杂度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后发现,进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出口企业、国有企业作用更为显著;考虑了变量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也检验了进口技术复杂度影响企业加成率的这种作用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灵多 张航
结构性去杠杆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思路,而国有企业去杠杆是结构性去杠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企业数据,基于PSM-DID模型探讨改制重组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统计分析表明,在研究样本期间,平均有6.30%的国有企业被改制重组,且主要被民营企业并购;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杠杆率低于未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杠杆率。计量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可显著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其作用路径在于:改制重组可以有效促进国有企业创新与生产率提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提高,进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水平。鉴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放开在国有企业并购融资的限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制重组 杠杆率 盈利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丹 王永进
中国企业出口的一个奇怪现象是:出口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从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中国出口价格过低的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并且,长期的出口退税、补贴政策,以及出口企业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过低的重要原因,从而解释了我国企业的低价出口之谜。
关键词:
低价出口之谜 加成率 出口退税 过度竞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莹莹 许家云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本文就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市场存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改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存活概率。机制检验表明,国有企业改制会通过劳动效率提升效应延长企业存续时间,也会通过融资约束效应抑制企业市场存活。异质性分析表明,改制后类型为外资的企业比为民营的企业市场存活的概率更大;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进行改制企业市场经营时间更长;所属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改制后退出市场的风险率要明显低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市场存活的抑制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杰 孙学敏
本文以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分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生产率分解法测算生产率离散度,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生产率离散程度。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仍然稳健。通过区分行业污染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所有权属性差异的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有效降低了重度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行业的生产率离散度,但对轻度污染行业生产率分布具有相反作用;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都有益于改善生产率分散化现象;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环境规制更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运用反事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文章基于扩展的MO模型,将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和出口动态效应引入该模型加以讨论,论证了不同出口模式选择下加成率的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出口模式可能对企业加成率动态的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渠道。文章认为出口模式选择通过"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分别从成本渠道和价格渠道影响企业加成率。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静态来看,直接出口企业加成率高于间接出口企业;(2)动态来看,企业间接出口后加成率下降,而直接出口后企业加成率提升;(3)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民营企业表现出更大的动态"加成率效应";(4)针对理论模型中影响渠道的检验显示,直接出口企业的正向"出口中学效应"和"需求冲击适应效应"均显著超过间接出口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玲 高翔 黄建忠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成本加成视角剖析了企业俘获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加成率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后续的机制分析也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一方面,加成率通过提升产品定价能力抬高了出口产品价格,进而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产品价格效应";另一方面,加成率提升带来的生产效率改进降低了企业边际成本,同样也提升了企业出口DVAR,即"边际成本效应",且"边际成本效应"要大于"产品价格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宋学印 胡馨月 王煌
本文将劳动力成本纳入扩展的Melitz-Ottaviano模型中,论证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平均工资提高会引起当期企业加成率下降;(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西部企业的影响较大;(3)企业跨越一定门槛效应后,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效应"和"质量升级效应"实现加成率动态提升;(4)行业技术水平和省份制度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文超 蒋殿春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8—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拟自然实验,采用跨期双重差分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时间持续性。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创新能力高于一定门槛的企业,方能在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时提高成本加成率。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可以提高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竞争程度,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宋学印 胡馨月 王煌
本文将劳动力成本纳入扩展的Melitz-Ottaviano模型中,论证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平均工资提高会引起当期企业加成率下降;(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西部企业的影响较大;(3)企业跨越一定门槛效应后,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效应"和"质量升级效应"实现加成率动态提升;(4)行业技术水平和省份制度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