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1)
- 2023(10752)
- 2022(8935)
- 2021(8258)
- 2020(7210)
- 2019(15637)
- 2018(15765)
- 2017(30311)
- 2016(16687)
- 2015(18895)
- 2014(18957)
- 2013(18684)
- 2012(17315)
- 2011(15052)
- 2010(15780)
- 2009(15471)
- 2008(16227)
- 2007(15115)
- 2006(13767)
- 2005(13149)
- 学科
- 业(85180)
- 企(79699)
- 企业(79699)
- 管理(74489)
- 济(71351)
- 经济(71208)
- 财(30943)
- 业经(28159)
- 方法(27202)
- 农(25531)
- 务(23135)
- 财务(23094)
- 财务管理(23060)
- 制(23042)
- 企业财务(21888)
- 数学(18694)
- 数学方法(18376)
- 农业(17996)
- 中国(17177)
- 技术(17022)
- 体(16802)
- 策(15834)
- 划(15331)
- 体制(14627)
- 理论(14541)
- 和(13768)
- 银(12918)
- 银行(12907)
- 企业经济(12636)
- 经营(12496)
- 机构
- 学院(247927)
- 大学(242833)
- 济(103786)
- 经济(101588)
- 管理(99003)
- 理学(82955)
- 理学院(82175)
- 管理学(81054)
- 管理学院(80585)
- 研究(76533)
- 中国(66101)
- 财(56869)
- 京(51669)
- 财经(42799)
- 科学(42656)
- 江(41307)
- 农(40015)
- 所(38724)
- 经(38422)
- 中心(36230)
- 研究所(33404)
- 北京(32931)
- 业大(32572)
- 州(32398)
- 财经大学(31056)
- 农业(30841)
- 经济学(30446)
- 商学(28400)
- 商学院(28145)
- 范(27885)
- 基金
- 项目(145907)
- 科学(116530)
- 研究(111409)
- 基金(106745)
- 家(90117)
- 国家(89209)
- 科学基金(78860)
- 社会(72077)
- 社会科(68133)
- 社会科学(68116)
- 省(57910)
- 基金项目(55758)
- 教育(50596)
- 自然(49441)
- 自然科(48323)
- 自然科学(48311)
- 自然科学基金(47523)
- 划(46568)
- 编号(45369)
- 资助(43764)
- 成果(38317)
- 制(34359)
- 业(34234)
- 创(33249)
- 部(32758)
- 重点(32137)
- 课题(31171)
- 发(30231)
- 创新(30171)
- 性(30155)
- 期刊
- 济(131546)
- 经济(131546)
- 研究(78214)
- 中国(55181)
- 财(51688)
- 管理(44971)
- 农(40338)
- 学报(31819)
- 科学(31734)
- 融(29143)
- 金融(29143)
- 农业(26817)
- 大学(26044)
- 学学(24654)
- 教育(24592)
- 技术(23567)
- 业经(23472)
- 财经(22903)
- 经(19762)
- 经济研究(18763)
- 问题(16869)
- 业(15727)
- 财会(15567)
- 技术经济(14370)
- 会计(13862)
- 贸(13409)
- 现代(13042)
- 世界(12617)
- 经济管理(11740)
- 版(11597)
共检索到401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小喆
在我国政府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经营者同时也掌握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形成了转型国家特有的内部人控制。由于我国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人控制往往会转化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背景、表现及特点入手,探讨治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完善控制权激励机制的有效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斌
: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必要的股权约束机制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治理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成因,对症下药。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人控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中建 柳新元
一、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相关界定 1.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是谁?钱颖一(1995)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就是指企业的经理人员以及企业的职工,因为在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经理人员要想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需经过职工公开的支持和默许,他们更易与职工结成联盟。其直接证据是经理经常屈从于职工增加工资的压力(在这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希俊 许哲明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引用的思路是 :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引入多级代理关系 ,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 ,但这一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其中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尤为突出。其主要成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 ,而导致责、权、利的不统一。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 道德风险 工资侵蚀利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梅军 原梅生
“内部人控制”是我国国有股份公司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中“所有者缺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对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激励不足等。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主要对策是保证业主在位 ,改善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 ,调整董事会结构 ,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等。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内部人控制” 股份公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安排是否有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以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呢?以2004—2016年控制权发生变化的478例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交流制度对低效率国企控制权转让概率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官员交流会显著增加低效率国企控制权的转让概率,这一结论在区分不同交流官员类型后仍然成立;官员交流期间实现控制权转让的低效率国企,其经营业绩在转让后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目标;机制分析表明,如果低效率国企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企业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任期越长,那么交流官员任职后,其控制权被转让的概率越大。由此表明,官员交流有助于打破政企合谋"关系网",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
关键词:
官员交流 控制权转让 国有企业 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记军 逯东 杨丹
本文以2003—2007年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政府转让控制权的决策及控制权转让后的短期市场反应和中长期业绩表现。研究发现:(1)近几年来政府转让国有企业控制权的政治动机明显,而追求企业经营业绩的经济动机减弱,转让中倾向于保留规模大的和有战略意义的企业;(2)市场对国有股权转让事件总体上给出了积极评价,但因投资者能理性预期到政府转让控制权的政治顾虑,民营化带来的短期累积超额回报并不明显高于其他转让方式;(3)民营化确实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但终极控制权仍保留在政府内部的"换汤不换药"的控制权转让方式并没有显著改善企业业绩。尽管民营化带来了国企事后的业绩改善,但政府事前却因为政治顾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府控制权 动机 民营化 业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思婷
经过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当前国有垄断行业产权结构仍呈现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由此产生了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失衡的治理现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探寻一种能够在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控制权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将是未来改革中的重点。对此,本文提出了包括股权结构调整与资本体制改革的两种思路。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股权结构 控制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先兵
本文从控制权的定义出发,多角度探讨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控制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期对国有企业控制权改革的理论和实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控制权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有昌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吴有昌所谓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是指由于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力,企业的内部成员(如厂长、经理和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内部人控制有可能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率,但是一般说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缪文卿
国有企业经理掌握着一定的企业控制权,接受着替代性的控制权激励。但这种激励机制存在着理论弊端。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经理能够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产权相称的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理激励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理 控制权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吴建辉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成因与对策探析陈秀山吴建辉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指企业经理人员通过与工人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则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平阳 秦瑞齐
本文依据现代企业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企业"内部人"的监控模式,以指导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内部人控制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春辉 王书林
本文以1998~2007年在我国发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给民营部门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财务指标评估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前一年到后三年(1997~2010)企业绩效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控制权转移前后的企业绩效来看,在短期内样本企业的平均绩效有所提升,但在控制权转移一年后开始滑落,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三年。可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控制权转移而实现的民营化只在短期内改善了企业绩效,并没有真正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是无效率的。国有企业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需要对民营企业接管国有股权的动机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问题予以关注。
关键词: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控制权转移 效率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定华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兼论内部人控制问题杨定华一、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它用于调整在公司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关系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现代企业理论中所研究的治理结构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