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9)
2023(11546)
2022(9424)
2021(8494)
2020(7328)
2019(16100)
2018(16165)
2017(30409)
2016(16802)
2015(18958)
2014(19051)
2013(18489)
2012(17058)
2011(15052)
2010(15617)
2009(15080)
2008(15327)
2007(14210)
2006(12698)
2005(12000)
作者
(49718)
(41689)
(41605)
(39298)
(26612)
(19532)
(18647)
(15942)
(15692)
(15113)
(14487)
(14089)
(13724)
(13551)
(13326)
(12547)
(12376)
(12239)
(12118)
(11855)
(10608)
(10495)
(10222)
(9755)
(9532)
(9421)
(9206)
(9143)
(8429)
(8369)
学科
(82229)
(76993)
企业(76993)
管理(70807)
(69785)
经济(69652)
业经(28389)
(28082)
方法(26926)
(25087)
(21438)
(21083)
财务(21050)
财务管理(21024)
企业财务(19927)
数学(18560)
数学方法(18348)
农业(17857)
(17182)
技术(17104)
中国(16843)
理论(15366)
(14980)
(14962)
(14088)
体制(13848)
企业经济(12668)
经营(12375)
(12371)
(11991)
机构
学院(251848)
大学(246424)
(102254)
经济(100144)
管理(98727)
理学(83765)
理学院(82921)
管理学(81722)
管理学院(81258)
研究(80967)
中国(65169)
(53587)
(52290)
科学(48047)
(45366)
(41513)
(41340)
财经(41127)
(37060)
研究所(36863)
业大(36613)
中心(36592)
农业(35742)
北京(32406)
(31805)
经济学(30442)
财经大学(30015)
(29419)
(29304)
师范(29060)
基金
项目(158999)
科学(126641)
研究(118475)
基金(115839)
(100199)
国家(99254)
科学基金(86436)
社会(75787)
社会科(71678)
社会科学(71661)
(63652)
基金项目(60951)
自然(55272)
教育(54166)
自然科(54024)
自然科学(54006)
自然科学基金(53123)
(52154)
编号(47686)
资助(46497)
成果(39473)
(36936)
(36379)
重点(35689)
(35304)
(35262)
(33713)
课题(33589)
创新(33164)
国家社会(31213)
期刊
(124771)
经济(124771)
研究(74876)
中国(53726)
(47380)
(43960)
管理(43102)
学报(37516)
科学(36182)
农业(29742)
大学(29324)
学学(27998)
教育(25835)
(24821)
金融(24821)
技术(23659)
业经(22806)
财经(21658)
(18699)
经济研究(18434)
(17363)
问题(15849)
财会(14065)
技术经济(13906)
现代(12864)
(12737)
世界(12446)
会计(12195)
(11813)
商业(11698)
共检索到389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世明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转换的核心内容是按劳分配市场化。受我国市场发育程度制约,这种转换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就按劳分配市场化的全过程、阶段分期及最终目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描述,并分别在工资总量决定和工资个量分配两个层面上,对工资调节机制和分配主体的转换进行剖析,指出目前国有企业工资体制转换已面临从前过渡期到后过渡期的转折关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祥松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本文借鉴德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谈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一、德国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基础:有宏观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在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经济体制。它既有别于法国的那种依赖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苗永平  许少勋  
在国有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金融部门的改革步伐是否同步、调控手段是否适宜,至关重要。就目前来讲,进一步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新型信贷体制;建立健全信贷资金风险管理办法;开拓和完善金融市场;改革流动资金管理体制;强(?)利率杠杆的作用;加强结算制度管理等七个方面,应成为一定时期内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军  
论国有企业产权机制的转换秦军以产权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责、权、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称为产权机制。产权机制是企业机制的核心结构,它既是深层利益机制实现的依托,又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是企业机制的中坚层次,产权机制是企业机制转换的契机。由于产权的占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祥松  
巴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叶祥松一、巴西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巴西的经济体制是在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型的有计划市场经济的典型。它的特色是:(1)混合式的所有制结构,这种结构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2)政府在决策协调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政府的决策以“发展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叶祥松  
韩国国有企业产生于二战以后,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韩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演变相适应,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特别是通过8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借鉴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的经验,会使我们受到启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祥松  
本文通过对日本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的剖析,结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从中揭示了可供我国国有企业借鉴的有益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企业体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慎之  
国有企业重组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吴慎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明  
公共经济学、组织学、产权经济学以及实证观点均认为,国有企业效率 低下的根源在于体制因素;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应当是澄清并克服造成国企效率低下的体 制弊端,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经营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海航  马怀宝  高旭东  
1995年12月3日至24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派遣,我们一行三人访问了英国运输部(铁道部)等政府部门、英国钢铁公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拜访了7所大学的十多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就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下面侧重就英国国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和对我国的启示报告如下。 一、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从1979年开始,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及后来梅杰政府对英国经济,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基本理论是由原来的信奉凯恩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汪涛  
国有企业何去何从,事实不可辩驳的告诉我们,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重振雄风,唯有改革一条路好走,小改小革已非治本之计,产权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重获生机活力的根本出路。 一、产权改革任重道远。 1)产权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及阻力。 产权制度改革后必然出现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按资分配和其他非按劳分配获得充分发展,个人收入的差距将逐步拉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联系后,很可能形成一个有产阶层,雇佣劳动以及一定程度的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立刚  杨继东  张永生  苟琴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处在一段陡峭的学习曲线上,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考虑到其对国内改革可能的影响,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海外投资可以为深化中国体制改革提供契机,但与此同时,也会加强部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从而不尽符合国内改革目标。因此,在竞争性、所有制以及监管方面深化国内改革,对于中国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海外投资十分重要。建立与市场兼容的制度将会带动不断创新,从而为中国企业更有效地追赶技术前沿和在海外市场保持竞争力提供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