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6)
2023(15892)
2022(13590)
2021(12575)
2020(10742)
2019(24381)
2018(24231)
2017(46955)
2016(25557)
2015(28355)
2014(28293)
2013(28152)
2012(25576)
2011(22819)
2010(22843)
2009(21477)
2008(21507)
2007(19108)
2006(16897)
2005(15398)
作者
(73789)
(61358)
(61083)
(58133)
(39242)
(29334)
(27678)
(23856)
(23165)
(22145)
(20885)
(20846)
(19646)
(19498)
(19101)
(18653)
(18207)
(18204)
(17603)
(17484)
(15230)
(15151)
(14802)
(14091)
(13851)
(13727)
(13612)
(13599)
(12312)
(12124)
学科
(104098)
经济(103940)
(99434)
管理(91681)
(90556)
企业(90556)
方法(46437)
数学(36648)
数学方法(36255)
(35412)
业经(33164)
(31926)
(25529)
(25528)
财务(25459)
财务管理(25425)
中国(24925)
企业财务(24166)
农业(22310)
技术(20954)
(19762)
理论(19739)
(19480)
(18599)
(18286)
地方(17951)
(17249)
(17173)
贸易(17164)
(16677)
机构
学院(367725)
大学(365659)
管理(149844)
(147107)
经济(143978)
理学(128898)
理学院(127558)
管理学(125653)
管理学院(124974)
研究(117551)
中国(90427)
(77717)
(72713)
科学(71839)
(60824)
(58762)
财经(57284)
(55269)
业大(54428)
中心(53164)
研究所(52961)
(51999)
北京(48775)
农业(47667)
(44861)
师范(44445)
(44215)
经济学(43521)
(42610)
财经大学(42426)
基金
项目(245098)
科学(193910)
研究(180676)
基金(179062)
(154914)
国家(153563)
科学基金(133485)
社会(114280)
社会科(108283)
社会科学(108257)
(96135)
基金项目(95173)
自然(86926)
自然科(84905)
自然科学(84884)
自然科学基金(83405)
教育(81885)
(79656)
编号(73433)
资助(73151)
成果(59454)
(54003)
重点(53958)
(53005)
(51187)
课题(49833)
创新(48866)
(48378)
国家社会(46801)
(46783)
期刊
(167426)
经济(167426)
研究(109141)
中国(69546)
(60071)
管理(59589)
(56862)
学报(55709)
科学(52314)
大学(42850)
学学(40576)
农业(39126)
教育(37091)
(33353)
金融(33353)
技术(32503)
业经(29198)
财经(28902)
经济研究(25434)
(24685)
(22096)
问题(21603)
技术经济(19271)
现代(18160)
理论(17671)
财会(17647)
科技(17585)
(17020)
图书(16497)
商业(16456)
共检索到543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铭  
分享制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分散分布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制度安排。国有企业实行分享制有利于减小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阻力 ,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裕娟  
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作为一种差异化薪酬的体现,实质上属于一种工资总额分配办法,对科技型企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我国出台了专项操作指引对国有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的实施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目标利润的选择以及分享比例等内容,但在具体核算方面仍未予以进一步的细化。在对超额利润分享机制的底层逻辑、会计实质以及核算依据进行梳理基础上,文章重点以案例方式开展超额利润分享会计核算方面的实务研究,并就企业面临的核算难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企业具体业务的开展予以参考和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仓海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分享制实践主要有:放权让利及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合作制、内部职工持股、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国有企业分享制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受到观念性、主体性、客体性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在于理清对分享制的认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壮大国有企业为分享制实践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及搞好分享制实践的试点工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煦涵  
国务院印发的《“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为研究国有混改企业分红和激励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超额利润的界定及其来源和国内外国有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异质性的归纳总结,确定了超额利润分享在我国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国有混改企业超额利润的确定还需要排除混改过程中产生的非经营利润和“政府性”收益的影响。进一步对超额利润分享激励范围的界定、激励对象的评定与考核、不同类型激励对象分享份额的设计、超额利润分享的兑现方式以及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国有混改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继兵  
基于分享经济理论,以中国铁塔改革实践为例,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分享经济进行研究。传统的分享经济模式是基于消费者之间的分享,分享领域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商业模式呈现从C2C到B2C再到B2B的演进趋势,呈现多种模式并存的新格局。国有企业发展分享经济有助于挖掘消费潜力,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重视顶层设计,依靠政策支持,保证正确的改革方向,是国有企业发展分享经济的基础;创新采用合适的股权结构模式和公平透明的公共基础设施租赁定价机制,成立第三方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是国有企业发展分享经济的核心;集约管理,简化资源共享流程,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是国有企业发展分享经济的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虹  鲁帆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工资体制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本文借鉴西方工资谈判理论,对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葛宏  
既然国有企业在我国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也应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的重点,但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的具体途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的途径来实行国有企业的改制: 一、在增量资产股份化中实行公司制 一个企业需要增加投资时,可以通过股份制向其他法人、社会个人或内部职工筹集资金,众多出资者共同投资,项目建成后,其资本构成即是多元化的,从而增量资产实现了股份化。借此机会,企业可将原来的厂房、设备等存量资产,经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产权,也搞成股份制。这样,整个企业就改组成股份制,变成公司制企业。根据股东的出资方式和股东人数的多少,既可改组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也可改组成为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工资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新新  
实行公司制能否实现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王新新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是企图通过界定公司法人财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办法切断政府与企业的“父子关系”,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改制能否奏效?本人对此深感怀疑。在这里就自主经营问题谈三点看法,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玉梅  王振河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长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链太长,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局面尚未形成。因此,如何推动审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祖光,青树州  
对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制的剖析周祖光,青树州编者按这是一篇对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制进行深入剖析的文章,作者通过一系列论证和分析,提出否定的意见。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如何走出低谷,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意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予发表,欢迎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继强  
本文基于现有的企业理论对专用性资产的分析通常集中于专用性程度而对其他特性关注不足,尤其针对一些学者把资产专用性混同于专用性资产特适性的情况,考察了专用性资产特性对企业治理机制选择和组织剩余分享的影响。文章在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解读为“组织剩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专用性资产的特性,如资产的相对重要性、适应范围以及监督和计量的难易程度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