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9)
- 2023(7417)
- 2022(6069)
- 2021(5483)
- 2020(4672)
- 2019(10649)
- 2018(10162)
- 2017(18735)
- 2016(10050)
- 2015(11206)
- 2014(10872)
- 2013(10953)
- 2012(9951)
- 2011(8621)
- 2010(8781)
- 2009(8759)
- 2008(8989)
- 2007(7806)
- 2006(6894)
- 2005(6763)
- 学科
- 业(69569)
- 企(67286)
- 企业(67286)
- 济(51553)
- 经济(51491)
- 管理(49940)
- 业经(24345)
- 方法(21915)
- 财(21270)
- 农(18737)
- 务(17827)
- 财务(17824)
- 财务管理(17813)
- 企业财务(16888)
- 技术(14894)
- 数学(14758)
- 数学方法(14694)
- 农业(14229)
- 策(12306)
- 企业经济(12054)
- 划(11968)
- 制(11680)
- 中国(11051)
- 和(10935)
- 经营(10839)
- 技术管理(10097)
- 理论(9831)
- 体(9787)
- 体制(8880)
- 决策(8622)
- 机构
- 学院(149359)
- 大学(142441)
- 济(69708)
- 经济(68748)
- 管理(65905)
- 理学(56200)
- 理学院(55731)
- 管理学(55333)
- 管理学院(55052)
- 研究(44849)
- 中国(39060)
- 财(33264)
- 京(29434)
- 财经(25844)
- 农(25247)
- 科学(23981)
- 江(23582)
- 经(23502)
- 所(21703)
- 中心(21072)
- 业大(20128)
- 经济学(20046)
- 商学(19968)
- 农业(19813)
- 商学院(19809)
- 研究所(19101)
- 财经大学(18842)
- 经济管理(18596)
- 北京(18197)
- 州(18158)
- 基金
- 项目(92806)
- 科学(76344)
- 研究(70608)
- 基金(69638)
- 家(58698)
- 国家(58094)
- 科学基金(52943)
- 社会(47891)
- 社会科(45530)
- 社会科学(45517)
- 省(37638)
- 基金项目(37242)
- 自然(33222)
- 自然科(32512)
- 自然科学(32507)
- 自然科学基金(32046)
- 教育(30871)
- 划(29609)
- 业(28310)
- 编号(27729)
- 资助(26832)
- 创(23620)
- 创新(21018)
- 部(20774)
- 重点(20647)
- 发(20508)
- 成果(20415)
- 制(20290)
- 国家社会(19967)
- 人文(18751)
共检索到234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东旻 李军林
关于国有企业效率的"刻板印象",如"国企低效"等,是评价指标和视角维度单一所造成的,无法衡量国企的多元功能,并不具有说服力。通过系统研究国内关于国企效率实证研究的指标随时间的演进路径以及不同指标分类下的文献集中度,发现国企改革前期(2000~2004年)国内学者普遍关注国企的直接效率,并主要得出"直接效率低"的结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自2004年开始,有学者进一步关注国企的间接效率,认为"间接效率高"的文献比例逐渐上升。因此,在面对国企效率问题时,不能完全套用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效率指标,而应该结合国企的作用、国企改革的阶段与时间,综合多样的视角设计最为具体、合适的评价指标和体系。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效率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闫华红 邵应倩
本文在当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评价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基本划分下的三类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分类考核评价要选择科学的评价改进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进程、加强考核机制与薪酬奖励挂钩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露钢 李露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卫彬
国有企业的功能曲卫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对实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讨论往往缺乏系统性,其不足之处是明显的,故有深入分析之必要。一、从“市场缺陷”看国有企业的功能如所周知,国有企业不是中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伍旭中 冯琴琴
国有企业是"经济功能"和"公共功能"的统一载体,具有双重属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主体功能表现不同,评价国有企业效率,必须把"经济效率"与"公共效率"统一起来。评价我国国有企业效率必须与企业功能相结合,必须从国有企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变迁的视角出发,以功能评价效率。我国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远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差很小,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而言,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公共功能属性决定的。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包括公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国有企业的经济...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功能 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平
十多年来,对于如何搞活小型国有企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热度”和“深度”都不够。因此,我们试图从武威地区基本上以国有小型企业为主的区情出发,就如何搞活地、县属小型国有企业的问题做以初步探讨,以便引起更多的讨论和批评。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武威地区国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空前增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搞活,质的飞跃还未实现,适合我区企业的经营形式还未找到,内外部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主要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罗汉 李钢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问题,从文献计量的统计视角,主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进行过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指标分类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利用三维气泡图的直观效果,力求发现各项指标变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进而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推移认为国有企业效率转好的文献数在增多;而不看好国企效率的文献在变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文慧
搞活企业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改革事业中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目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没有活力,其致命伤在哪里?就是非效率。企业严重缺乏效率不仅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名声。效率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既考虑速度,又考虑投入,应该是“多快好省”的综合。充分认识并不断克服国有企业存在的非效率,已是当之急,刻不容缓。改革应该以提高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孝智 季六祥
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程的阶段描述入手 ,基于历史分析和反思 ,本文认为 ,这一改革是长期而理性的 ,是阶段性展开和渐次推进的。在此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改革实践均较为有效 ,但探索却是其基本性质所在 ;通过效率分析 ,进一步阐明这种探索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现实中凸现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中国的产权结构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它实际上是在纯粹的中央集权计划的公有制和纯粹的分散化的私有制之间的不同程度的选择。这些选择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增加激励而提高生产率。例如种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实行都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进。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中,既定的产权结构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在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国有、集体和乡镇这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究竟具有何种实质性差异?这些产权结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效率具有什么影响?根据我们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本文试图描述这种产权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王娃宜
本文选取深沪两地140家国有集团附属上市公司与100家非集团国有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从双重代理关系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均显示:(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代理关系为管理层代理关系,而非控股股东代理关系,即影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代理问题为管理层代理问题,国有控股股东由于"缺位"并没有将内部资本市场异化为其进行利益侵占的隐蔽渠道;(2)从集团总部层面来讲,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金,但从成员公司的层面来讲,总部与成员公司经理的代理问题使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受损。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双重代理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冰 郭凌晨
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以增进全民福利为目标。然而现实中国有企业并没有实现增进全民福利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国有企业对公有制经济目标的偏离,由此引发现实中的一系列矛盾。国有企业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必须以增进全民福利为宗旨。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功能定位 全民福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叶琳 黄速建
一定基本社会制度下建立与发展国有企业的理论基础和经济体制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目标和功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基点与要求则决定了国有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使命与任务。本文认为,应从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化视角分析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代表公众利益全面参与和控制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是政府下属的特殊机构,是经济主体的替代物。国有企业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当家作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家全面参与和控制经济的工具与实现形态。改革开放后,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没有改变国有企业作为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基础这一特殊性质,但成为国家参与、干预和调控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是市场的替代物。国有企业的功能内涵有所拓展,不仅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人民当家作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还是国家参与、干预和调控经济的组织工具与手段。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功能未变,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基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的使命与任务更为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