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7)
- 2023(13234)
- 2022(11215)
- 2021(10361)
- 2020(8857)
- 2019(20231)
- 2018(19985)
- 2017(39146)
- 2016(21123)
- 2015(23725)
- 2014(23297)
- 2013(23351)
- 2012(21054)
- 2011(18604)
- 2010(18456)
- 2009(17246)
- 2008(17231)
- 2007(15076)
- 2006(13242)
- 2005(11784)
- 学科
- 业(92307)
- 济(90153)
- 经济(90046)
- 企(85160)
- 企业(85160)
- 管理(78813)
- 方法(41841)
- 数学(32568)
- 数学方法(32254)
- 财(31095)
- 业经(30836)
- 农(28008)
- 务(23769)
- 财务(23709)
- 财务管理(23690)
- 企业财务(22522)
- 农业(20256)
- 中国(19802)
- 技术(19210)
- 理论(17483)
- 和(17368)
- 制(17298)
- 划(16081)
- 学(15422)
- 地方(15295)
- 策(15295)
- 贸(14652)
- 贸易(14645)
- 易(14205)
- 体(13365)
- 机构
- 学院(304953)
- 大学(300719)
- 管理(130081)
- 济(122782)
- 经济(120324)
- 理学(112631)
- 理学院(111556)
- 管理学(110042)
- 管理学院(109496)
- 研究(92337)
- 中国(71132)
- 京(63637)
- 财(57211)
- 科学(56570)
- 农(47816)
- 财经(46114)
- 所(45220)
- 业大(44620)
- 江(44456)
- 经(41937)
- 中心(41627)
- 研究所(40953)
- 北京(39891)
- 农业(37496)
- 范(36642)
- 师范(36362)
- 州(35924)
- 商学(35492)
- 经济学(35331)
- 商学院(35138)
- 基金
- 项目(205675)
- 科学(163367)
- 研究(153467)
- 基金(150188)
- 家(128870)
- 国家(127677)
- 科学基金(112266)
- 社会(96999)
- 社会科(91897)
- 社会科学(91872)
- 省(81071)
- 基金项目(80450)
- 自然(73142)
- 自然科(71464)
- 自然科学(71449)
- 自然科学基金(70226)
- 教育(69106)
- 划(66565)
- 编号(63245)
- 资助(61062)
- 成果(49651)
- 创(45309)
- 部(45035)
- 重点(44772)
- 发(43365)
- 课题(41989)
- 创新(41457)
- 业(41328)
- 项目编号(39812)
- 国家社会(39252)
- 期刊
- 济(137936)
- 经济(137936)
- 研究(88173)
- 中国(51944)
- 管理(51611)
- 财(47447)
- 农(44264)
- 学报(42586)
- 科学(41444)
- 大学(32906)
- 学学(31226)
- 农业(31184)
- 教育(29622)
- 技术(28001)
- 业经(25579)
- 融(23905)
- 金融(23905)
- 财经(22849)
- 经济研究(20897)
- 经(19481)
- 业(18295)
- 问题(17797)
- 技术经济(17318)
- 现代(15658)
- 财会(15314)
- 科技(14785)
- 理论(14723)
- 商业(14680)
- 图书(14098)
- 实践(13355)
共检索到43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光炳 胡逢吉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十余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探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剩余价值的属性、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必要性,以及国有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后的投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绍礼
一、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以下简称m)的分析马、恩对资本主义劳动价值和m的分析既有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又有其囿于当时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局限性。1、马、恩的伟大发现。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另一个是科学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腾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 ,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 ,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 ,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 ,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 ,因此 ,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 ,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分配理论 要素贡献 要素红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关键词:
一般价值 生产力 剩余价值 系统理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春方
以往的文献很少关注募资变更之后的投向,从而使得募资变更如何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成为"黑箱"。本文选取2000~2008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政府干预下募资变更后投向的角度解开部分"黑箱"。我们从晋升激励、财政激励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建政府多重目标的干预指数,发现政府干预越强,募资变更几率越大;政府干预下公司募资变更后更易投向固定投资,最终降低公司价值。进一步发现,固定投资的资金是否来自募资变更并不能影响公司价值,降低公司价值的关键原因在于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之下公司进行的募资变更和固定投资均降低了公司价值,而募资变更是政府干预下公司进行固定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募资变更投向角度揭示了政府对企...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募资变更 固定投资 掠夺之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向阳 王文平
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特殊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本文在界定剩余索取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处于一种分离或不对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要求和应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现状,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致恒 杨锦英
张赞洞、李善明两教授撰写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说》共三册,分别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说》)。《概说》简炼扼要、通俗易懂,精辟地揭示了原著的内容和实质,有不少新意,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书的主要特点,做些概括评介。一、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奇
从2009年创业板IPO以来,创业板市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剩余价值模型,在对投资价值概念内涵和外延有效拓展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富有成长性的特征,选取2012~2013年14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投资价值进行整体评价。研究发现:剩余价值模型可以很好地估价创业板公司价值,成长性成为影响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创业板 投资价值 成长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加来
由于剩余价值是以价值论为前提的,因而,不同的价值论观点造成剩余价值来源的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应坚持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任何其他非劳动要素都不创造剩余价值。也有人认为,剩余价值既来源于劳动要素,也同其他非劳动要素的创造有关,即不能排除非劳动要素在增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特别是高新技术因素。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载体是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量的增加是生产过程中多种生产要素(包括各种非劳动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还有人认为,在当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本质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巨章 李孔岳
马克思认为,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独占。本文指出,在马克思时代考察的古典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二为一,其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独占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了管理革命,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资本家为解决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剩余必然会由资本家独占演变为在资本家、职业经理人和中低层员工之间进行分配。本文在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比较了几个考核剩余的指标,认为可控边际贡献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
剩余 控制权 委托代理 边际贡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琦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 ,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 ,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分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涛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虚化的直接原因是剩余索取者在控制和行使剩余索取权的过程中的偷懒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者不能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缺乏足够的动因行使剩余索取权。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虚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剩余索取权虚化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主要体现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严重失衡,导致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软化。改进剩余索取权虚化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老三会”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