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1608)
- 2022(9549)
- 2021(8570)
- 2020(7445)
- 2019(16600)
- 2018(16304)
- 2017(31393)
- 2016(17051)
- 2015(18873)
- 2014(18721)
- 2013(18693)
- 2012(16825)
- 2011(15054)
- 2010(15344)
- 2009(14854)
- 2008(14907)
- 2007(13748)
- 2006(12390)
- 2005(11765)
- 学科
- 业(84048)
- 企(78838)
- 企业(78838)
- 济(72893)
- 经济(72763)
- 管理(71776)
- 财(31500)
- 方法(30220)
- 业经(28138)
- 农(24835)
- 务(22377)
- 财务(22356)
- 财务管理(22323)
- 数学(21963)
- 数学方法(21771)
- 制(21349)
- 企业财务(21172)
- 农业(17684)
- 技术(17344)
- 中国(17163)
- 贸(16382)
- 贸易(16375)
- 易(16033)
- 体(15860)
- 划(14944)
- 策(14930)
- 体制(13891)
- 和(13782)
- 理论(13544)
- 出(12754)
- 机构
- 学院(249126)
- 大学(245556)
- 济(107579)
- 经济(105581)
- 管理(100118)
- 理学(85073)
- 理学院(84259)
- 管理学(83247)
- 管理学院(82795)
- 研究(80169)
- 中国(66445)
- 财(56196)
- 京(51786)
- 科学(46219)
- 农(44500)
- 财经(42964)
- 所(40532)
- 江(40383)
- 经(38913)
- 中心(36806)
- 业大(36042)
- 研究所(35882)
- 农业(35038)
- 经济学(32669)
- 北京(32337)
- 财经大学(31569)
- 州(30818)
- 经济学院(29420)
- 院(29121)
- 商学(29025)
- 基金
- 项目(158131)
- 科学(126322)
- 基金(117313)
- 研究(115782)
- 家(101841)
- 国家(100919)
- 科学基金(88048)
- 社会(75941)
- 社会科(72059)
- 社会科学(72041)
- 省(61968)
- 基金项目(61635)
- 自然(56856)
- 自然科(55575)
- 自然科学(55556)
- 自然科学基金(54676)
- 教育(51942)
- 划(51077)
- 资助(47770)
- 编号(45133)
- 业(37585)
- 成果(36384)
- 创(36256)
- 部(35672)
- 重点(35414)
- 制(35338)
- 发(33485)
- 创新(33092)
- 国家社会(31855)
- 课题(31229)
- 期刊
- 济(126883)
- 经济(126883)
- 研究(75746)
- 中国(52679)
- 财(49660)
- 管理(44100)
- 农(42342)
- 学报(36340)
- 科学(35290)
- 大学(28819)
- 农业(28637)
- 学学(27560)
- 融(26870)
- 金融(26870)
- 财经(22612)
- 技术(22586)
- 业经(22236)
- 教育(20403)
- 经济研究(19576)
- 经(19473)
- 业(17571)
- 问题(16586)
- 贸(14849)
- 技术经济(14277)
- 财会(14264)
- 世界(13315)
- 现代(12888)
- 会计(12808)
- 国际(12802)
- 版(11669)
共检索到390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天勇
国有企业难以全面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后 ,财政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借债吃饭型财政后 ,它们失去了资本金注资来源 ,而银行注资形成的高负债发展模式 ,又会形成金融风险 ;工资成本上升趋势和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同样在国有企业发生作用 ,冗员过多的工资上升侵蚀利润 ,使国有企业难以为继 ;将企业作为一级党政社团组织办和企业办社会 ,使企业的体制成本很高 ,并内化了许多社会成本 ;所有者多头代理 ,导致管事的不管人 ,管人的不管事 ,所有者的权力、责任和应当承担的风险不对称。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管用的所有者 ,且形成...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出资人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前强
建立医院出资人制度要与强化治理和监督同步推进,要有进有退, 分类治理;把法治思想和原则引入国有资产治理,以分权制衡的原则来构建国有医院出资人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国有医院出资人制度 战略 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建华
市场经济体制下,股权结构不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赋予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在所有者缺(虚)位情况下,提高委托———代理制度的有效性。国有资本是进是退,由资本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决定。解决出资人及其监管到位的问题,必须将委托经营权和经营监管权分离,形成权力制衡的体系。作者设计了多方权力制衡、激励到位的国企管理制度。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出资人 监管 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尚琳 徐光华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出资人特殊信息需求和现有财务报告提供信息不足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以重大事项管理信息、企业拥有但不易控制资产管理信息、内部分配信息、影响经营业绩客观性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报告,以解决出资人与被出资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出资人监管需要。
关键词:
专项报告 国有出资人 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灵翔
随着国资监管模式的逐步完善,审计监督在国企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国资委,也正努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措施。本文从国企出资人审计监督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国企审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目前的具体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出资人审计监督工作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国资监管工作的完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出资人 审计监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加奇
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江西省体改委林加奇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管理、监督和营运制度,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改革的出发点在于:明晰出资者与企业法人财产之间的关系,使产权主体人格化,资本经营责任化,产权效益确定化,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长春 伍中信
为了弥补国企出资人缺位所导致的财务监督弱化,政府推行了会计人员委派制、财务总监制或稽察特派员制。比较分析这三种财务监督的方式可见,会计人员委派制适用于非企业单位和机关;财务总监制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稽察特派负制改为外派监事会制,不仅是把政府行为转变为代表国有资本所有者的企业行为,而且更适用于对重点国有企业的监督。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国企出资人财务监督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顾洪梅 冯青双
本文首先给出国有金融资产的界定路径,进而将国有金融资产的范畴扩大为"金融国资"和"国有金资"的合集;其次,本文在两种界定路径的指导下,较为全面、准确地找出了我国"形色各异"的国有金融资产,分析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国有金融资产的出资人制度现状,将其总结为两类模式四种情形,最后在对四种情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制度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忠良 刘劲松
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所有者层次即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不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科学的机制和适合的条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制度是对已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与此适应,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要进行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 出资人代表制度 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燕春 史安娜
理论界基于不同的视角、秉持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定位问题上形成了全民论、国家论、政府论、综合论、缺位论等理论解释。但从国家所有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所有权的真正主体是全体人民、国家政府只是国家所有权的代理人。而且,从这一定位角度来审视,我国现有的国资委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需要从法律上建构一个独立的人民代表股东会,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冯婧 谭超
反腐败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审计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对我国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塞贝利斯(Tsebelis)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只有内部审计的一级监督机制和出资人-内部审计的二级监督机制博弈模型,探讨什么样的机制设计和奖惩制度能更好地抑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进而完善对国企经济责任人不敢腐、不能腐的监督治理体系。研究发现,一级监督机制下,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容易偷懒从而纵容腐败的发生,所以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有必要建立健全国企出资人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再审计的二级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惩罚力度、适当调节出资人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奖励力度、减小对经济责任人腐败的惩罚力度,进而降低经济责任人腐败的概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家福
完善国有出资人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有效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完善国有出资人制度要从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的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载体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参股经营的国有资产具体经营企业三个层次上进行制度建设。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白华 吴春
文章运用产权理论探讨了政府出资人作为国有资本的管理者应拥有的权力 ,并在对比分析政府出资人管理制度与出资者财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政府出资人管理制度的内涵应进一步扩大 ,经营者的选择问题应作为政府出资人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认为 ,不能仅在经营者既定的前提下 ,制订和实施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经营者的选择也应制度化 ;并认为经营者的选择与经营者的激励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碧华
分类改革是我国此轮国企改革的核心。要实现分类改革的目标,必须对关乎国企管理体制的国有出资人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我国国有出资人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两种。但无论是以国资委为代表的集权出资模式,还是以行业或地域为标准的分权出资模式,其主要缺陷在于没有回应国企分类改革的要求,没有区分商业类国企与公益类国企而分别构建出资人制度。实际上,在国企分类改革下,有必要确立集权模式与双重模式并行的混合出资人模式。针对商业类国企应采国资委集权出资模式,由国资委专司"管资本",剥离其监管企业的职能;而针对公益类国企应采功能双重出资模式,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既"管资本"也"管企业",实现有效监管的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