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2)
2023(11224)
2022(8948)
2021(8279)
2020(6886)
2019(15071)
2018(14516)
2017(27555)
2016(15151)
2015(16894)
2014(16340)
2013(16019)
2012(14323)
2011(12257)
2010(12763)
2009(12337)
2008(12786)
2007(11970)
2006(10874)
2005(10388)
作者
(40328)
(33624)
(33566)
(31856)
(21667)
(15647)
(15139)
(12880)
(12592)
(12297)
(11423)
(11354)
(11132)
(10511)
(10463)
(10155)
(10039)
(9784)
(9721)
(9702)
(8326)
(8324)
(8124)
(7771)
(7750)
(7729)
(7421)
(7368)
(6687)
(6645)
学科
(83138)
(77778)
企业(77778)
管理(71435)
(61646)
经济(61551)
(28104)
业经(27997)
(24947)
方法(24114)
(21821)
财务(21791)
财务管理(21750)
企业财务(20635)
农业(18476)
(18204)
技术(16183)
数学(15952)
数学方法(15804)
中国(15718)
(15105)
(15009)
(13483)
理论(13375)
(13000)
经营(12890)
企业经济(12697)
体制(11718)
(10854)
银行(10849)
机构
学院(211103)
大学(203619)
管理(90259)
(87674)
经济(85797)
理学(74706)
理学院(74064)
管理学(73399)
管理学院(72952)
研究(61028)
中国(54674)
(47976)
(42397)
(36207)
财经(35652)
科学(32826)
(32209)
(31767)
中心(30468)
(28930)
(28711)
北京(26625)
业大(26364)
财经大学(25928)
商学(25630)
商学院(25380)
经济学(25094)
研究所(25090)
农业(24230)
(23568)
基金
项目(127802)
科学(102894)
研究(101218)
基金(92487)
(77408)
国家(76541)
科学基金(68710)
社会(65824)
社会科(62341)
社会科学(62322)
(51990)
基金项目(48288)
教育(45947)
编号(42179)
自然(41433)
(40951)
自然科(40488)
自然科学(40482)
自然科学基金(39853)
资助(35998)
成果(34021)
(31751)
(30468)
课题(28694)
(28134)
(28114)
重点(27988)
(27851)
创新(27474)
国家社会(26987)
期刊
(112452)
经济(112452)
研究(65004)
中国(47682)
(44819)
管理(42423)
(32257)
科学(25433)
(24785)
金融(24785)
学报(23940)
教育(23275)
技术(21742)
业经(21484)
农业(21410)
大学(20342)
学学(18971)
财经(18633)
(16246)
经济研究(16069)
(14464)
财会(14349)
问题(13862)
会计(12970)
技术经济(12878)
现代(12084)
(10757)
商业(10622)
经济管理(10555)
世界(10313)
共检索到343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江玲  
全面预算管理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正式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受行为科学理论、经济学代理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张朝宓等,2003),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延伸。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制造业到非制造业,几乎所有跨国企业都把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我国早在1999年,国家经贸委就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写进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2002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方淑丽  
近年来,不少大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成功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使之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中小企业,却鲜有成功的范例报道。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其可行的解决思路是什么?一、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六大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瑞娜  陈新国  
本文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入手,剖析现阶段工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简要分析,为工业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超君  
文章根据当前国有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晓玲  
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是对预算自身进行检查、衡量与评定,并为企业实行奖惩措施提供主要的依据。这一环节虽是全面预算过程的最后环节,但它通过对全面预算进行核查及总结,能够促使企业全面预算的改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众一  董尚雯  
国有企业在引入职位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职位设置越来越多、职位评估政治色彩大过科学性、职位说明书束之高阁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阐述职位管理的困境,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破除这一困境的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娜  
在资源环境与体制机制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产能过剩的"屡化不解"与低效企业的"退出困境"是阻碍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在决策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定位与方向,这意味着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从完善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两个层面推进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从政府职能转型与完善市场机制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娜  
在资源环境与体制机制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产能过剩的"屡化不解"与低效企业的"退出困境"是阻碍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在决策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定位与方向,这意味着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从完善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两个层面推进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从政府职能转型与完善市场机制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春雨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也逐渐告别行政管理的企业运营模式,转为进行市场化运营。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显著提升内部管理效率,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控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难点。基于此,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体系,以期为国有企业提升预算管理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形成众多的国有企业集团。然而,国有企业集团在扩张的同时,普遍存在内部管理失控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难以达到整合资源、落实战略、提升价值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鲁耀  陈科霖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决定了党的执政经济基础是否能够得到坚持和加强。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过程中,功能类国有企业作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但尚未被清晰界定的一种类型,体现出了国有企业在政治效用与经济效用以外的工具效用。功能类国有企业最典型的形态为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相关访谈调研等实证研究发现,功能类国有企业嵌入在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之中,延展了政府的行政能力,成为政府组织化治理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功能类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组织身份困境和人员身份困境使之能够规避既有监管规则,并将廉政风险传导进政府治理体系之中。正视功能类国有企业的效用与风险,需明确其属于公共组织的身份,将之纳入公共权力监督体系,并进而通过"行政+市场+党建"联动机制构建起功能类国有企业有效监管的系统方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渊智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捷径:托管雷渊智在我国,托管通常指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投资主体通过订立委托营运合同,将企业中国有资产委托给提供一定财产抵押或担保的企业法人或自然人经营的一种资产管理方式。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新模式,托管已在全国许多省市实践,它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鸿勋  
关于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思考邓鸿勋最近,中央领导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三年内走出困境。就是说,解决国企改革这一重大战略难题要在本世纪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年”这一基本估计是我们在过去十余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对形成国企困境的原因已经进行了长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