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5)
- 2023(11137)
- 2022(9099)
- 2021(8218)
- 2020(7062)
- 2019(15686)
- 2018(15313)
- 2017(29552)
- 2016(16160)
- 2015(17291)
- 2014(16807)
- 2013(16783)
- 2012(15378)
- 2011(13396)
- 2010(13502)
- 2009(12849)
- 2008(13185)
- 2007(11817)
- 2006(10393)
- 2005(9571)
- 学科
- 业(81925)
- 企(76066)
- 企业(76066)
- 济(74323)
- 经济(74231)
- 管理(64682)
- 方法(33704)
- 业经(28173)
- 财(26646)
- 数学(25742)
- 数学方法(25556)
- 农(24624)
- 务(20868)
- 财务(20862)
- 财务管理(20847)
- 企业财务(19863)
- 农业(18289)
- 技术(17732)
- 制(16031)
- 中国(15375)
- 划(14213)
- 策(13792)
- 贸(13101)
- 贸易(13096)
- 和(12929)
- 体(12924)
- 易(12740)
- 企业经济(12497)
- 理论(12365)
- 技术管理(12015)
- 机构
- 学院(242050)
- 大学(237044)
- 济(104743)
- 经济(103193)
- 管理(98931)
- 理学(86221)
- 理学院(85363)
- 管理学(84210)
- 管理学院(83784)
- 研究(76471)
- 中国(59917)
- 农(50213)
- 京(48543)
- 科学(48091)
- 财(47888)
- 业大(40366)
- 农业(40102)
- 所(39361)
- 财经(38858)
- 江(36707)
- 研究所(36027)
- 经(35438)
- 中心(34090)
- 经济学(31994)
- 北京(29427)
- 经济学院(29181)
- 商学(29112)
- 商学院(28876)
- 财经大学(28717)
- 州(28176)
- 基金
- 项目(163277)
- 科学(130532)
- 基金(122307)
- 研究(113044)
- 家(108514)
- 国家(107553)
- 科学基金(93345)
- 社会(75819)
- 社会科(72148)
- 社会科学(72125)
- 基金项目(65757)
- 省(64991)
- 自然(62220)
- 自然科(60872)
- 自然科学(60851)
- 自然科学基金(59913)
- 划(53732)
- 教育(50086)
- 资助(48490)
- 编号(42015)
- 业(40114)
- 创(37840)
- 重点(36991)
- 部(35939)
- 发(35190)
- 创新(34583)
- 国家社会(32189)
- 科研(31795)
- 成果(31374)
- 计划(31018)
- 期刊
- 济(114882)
- 经济(114882)
- 研究(64586)
- 农(45802)
- 学报(41228)
- 财(40629)
- 管理(40256)
- 中国(39968)
- 科学(38888)
- 农业(31114)
- 大学(30793)
- 学学(30108)
- 业经(21794)
- 融(20551)
- 金融(20551)
- 财经(20276)
- 技术(20152)
- 业(19103)
- 经济研究(18307)
- 经(17529)
- 问题(15613)
- 技术经济(14781)
- 教育(13317)
- 商业(12892)
- 版(12464)
- 财会(12283)
- 现代(12274)
- 科技(11977)
- 世界(11848)
- 贸(11630)
共检索到34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中国的产权结构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它实际上是在纯粹的中央集权计划的公有制和纯粹的分散化的私有制之间的不同程度的选择。这些选择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增加激励而提高生产率。例如种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实行都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进。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中,既定的产权结构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在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国有、集体和乡镇这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究竟具有何种实质性差异?这些产权结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效率具有什么影响?根据我们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本文试图描述这种产权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向东 余玉苗
本文以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制度背景,手工收集了2008—2016年A股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股东持股与人员委派数据,从企业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考察了非国有股东参与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股权结构参与和高层治理参与均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非国有股东股权结构参与能够有效提升非国有股东高层治理参与,而且非国有股东高层治理参与在非国有股东股权结构参与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中起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有效抑制中央国有企业的投资过度和有效缓解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两个方面。
关键词:
非国有股东 高层治理 投资效率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永泽
本文要研究纯国有企业中是否存在非国有产权问题。一般认为,纯国有企业的资本金完全是由国家投入的,所有制单一,在企业改制进行产权界定时,似乎不存在产权争议,不存在非国有产权,应该将该企业的净资产全部界定为国有产权。笔者认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非国有产权:1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属于非职务发明的,这部分知识产权属于个人产权;2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组时,设置的科技股、管理股和创业股,在产权界定时,应界定为个人股;3无全民单位担保而借入资金创办的全民制有制企业,其收益积累的净资产应界定为集体所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金树 刘楚俊 王凤生
本文通过中央计划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存在非国有企业进入竞争的情况下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产出的决定问题。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得到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计划产量及计划价格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减少 ,但国有企业的计划外产量却未必跟着减少 ;市场产量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增加 ;中央计划者寻租的能力将随着非国有企业的持续进入而慢慢消失。上述结果说明非国有企业的进入 ,将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 ,导致中央计划者对于经济控制与市场垄断能力的削弱 ;不过 ,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垄断力 ,却未必会跟着减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常禄
文章基于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的效率进行了考察。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性质使得太多的资源留在公共领域,成为人们寻租的对象,造成了租值耗散,国有企业的效率因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实际控制资源的人可以谋取私利,偏离了企业利润最大化,造成一定的效率损失。产权契约的不完全增加了交易成本,也会导致企业的效率损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姝 钱鹏岁 姜薇
从理论上分析,国有企业中的非国有股东可以通过抑制国有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改善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基于此,利用2007-2018年国有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究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委派高层成员上非国有股东能够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但在股权持有比例上非国有股东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地,非国有股东参与对意愿性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中央企业,非国有股东更能改善地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本文为进一步明确非国有股东的职能和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罗汉 李钢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效率的高低问题,从文献计量的统计视角,主要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进行过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指标分类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利用三维气泡图的直观效果,力求发现各项指标变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进而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推移认为国有企业效率转好的文献数在增多;而不看好国企效率的文献在变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文慧
搞活企业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改革事业中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目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没有活力,其致命伤在哪里?就是非效率。企业严重缺乏效率不仅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名声。效率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既考虑速度,又考虑投入,应该是“多快好省”的综合。充分认识并不断克服国有企业存在的非效率,已是当之急,刻不容缓。改革应该以提高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志宏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中的两个相互影响和相互制衡的领域,两者对企业控制效率和经营绩效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企业融资结构密不可分,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反过来,融资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虎 沈坤荣
利用中国非国有上市企业和省级宏观层面匹配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压缩了非国有企业的短期借款规模,加剧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了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并主要表现为加剧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而且,地方政府举债对内部资金较缺乏的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负面影响更大。这一结论为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供了微观基础,同时也对当前中央政府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因此,要限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结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重塑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荣凯 尹博 侯军利
本文运用分层线性方程模型,借助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依然存在,其传导机制趋向复杂化。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资产外部性加强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却削弱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创新水平的提升,这可能源于国企与非国企间合作的加深对非国企创新的挤出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实证分析与合作研究———兼评《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比较研究》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林青松、杜鹰教授主编的《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以下简称《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斌 张列柯
市场需求下降而产能削减不力的去产能粘性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产能过剩行业。本文以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去产能粘性角度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与去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能过剩行业存在着显著的去产能粘性,且由于政府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干预的存在,这种粘性主要存在于地方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去产能粘性特征不明显,特别是业务量连续三期下降时非国有企业呈现了加速处置过剩产能的积极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受地区市场化进程影响出现了进一步分化,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的晋升压力也制约了企业的去产能动力,在晋升压力较大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更大。在影响机理中,政府干预一方面从缓解融资约束层面降低了国有企业处置过剩产能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增加人工成本粘性层面提高了国有企业过剩产能退出的壁垒,同时国有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去产能的动力。
关键词:
去产能粘性 产权性质 政府干预 政治晋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