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2)
2023(14686)
2022(12103)
2021(11340)
2020(9768)
2019(22501)
2018(22343)
2017(42151)
2016(21842)
2015(23570)
2014(23025)
2013(22688)
2012(20144)
2011(17590)
2010(17560)
2009(16303)
2008(16168)
2007(13986)
2006(12240)
2005(10992)
作者
(57150)
(47998)
(47622)
(45142)
(30379)
(22661)
(21495)
(18367)
(18209)
(16846)
(16276)
(16071)
(15161)
(15097)
(14771)
(14720)
(14198)
(13741)
(13616)
(13522)
(11594)
(11532)
(11428)
(11200)
(10698)
(10645)
(10592)
(10426)
(9382)
(9288)
学科
(92827)
经济(92711)
(91757)
(83882)
企业(83882)
管理(79742)
方法(41353)
数学(32783)
数学方法(32320)
(31039)
业经(30755)
(29048)
中国(23218)
(22338)
财务(22288)
财务管理(22254)
技术(21577)
(21228)
企业财务(21115)
农业(20785)
理论(17633)
(16618)
地方(16448)
(16328)
(16238)
(16216)
(14686)
贸易(14671)
(14252)
技术管理(14111)
机构
学院(296172)
大学(291536)
(127997)
经济(125813)
管理(125278)
理学(107644)
理学院(106674)
管理学(105092)
管理学院(104504)
研究(90225)
中国(73206)
(61941)
(59880)
科学(50695)
财经(48083)
(45826)
(43797)
(43496)
中心(43203)
(41996)
业大(39683)
经济学(38545)
研究所(37425)
北京(37053)
财经大学(35582)
(35231)
(34987)
经济学院(34820)
商学(34790)
师范(34615)
基金
项目(198340)
科学(160457)
研究(149881)
基金(146583)
(125255)
国家(124140)
科学基金(110937)
社会(98363)
社会科(93477)
社会科学(93457)
(78626)
基金项目(77555)
自然(70424)
教育(69586)
自然科(68804)
自然科学(68783)
自然科学基金(67631)
(64024)
编号(59085)
资助(57978)
(47407)
成果(46086)
(44365)
重点(44204)
创新(43379)
(42748)
国家社会(41398)
(40858)
课题(40540)
(40120)
期刊
(142339)
经济(142339)
研究(88567)
中国(60976)
管理(55334)
(53245)
(39821)
科学(37415)
学报(35378)
技术(32801)
教育(32669)
大学(29730)
(28001)
金融(28001)
学学(27886)
农业(27107)
业经(25458)
财经(24425)
经济研究(22351)
(21223)
问题(18309)
技术经济(17595)
(17584)
财会(15687)
现代(14610)
科技(14404)
会计(14272)
(14036)
商业(14034)
统计(13885)
共检索到447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淳  崔怀谷  
以国有企业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机制分析发现,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通过更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和更多的研发创新人员以及更高的薪酬契约有效性和更低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企业规模较大、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欠发达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长远   李铮   智艳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走出去”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基准估计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与未参与的企业相比,金融化程度有所削弱,表现出“脱虚返实”的倾向。针对传导机制所作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提升了实体获利能力,抑制了金融化动机。本文的结论为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雷  刘婧  胡若兰  胡汉辉  
本文将我国于2020年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作为研究区块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试点地区2334家小微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区块链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区块链试点使得企业的融资满足率平均增加了17.0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平均下降了1.77百分点,融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第二,区块链的赋能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和项目中存在异质性,苏州和上海试点的赋能效果强于北京和杭州,在提高融资满足率方面的赋能效果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大区块链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区块链+”数字征信新体系,推动区块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守正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跃  
鞍钢互联网超市采购平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新型采购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管理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统筹生产资源、平衡采购协同、实现生态共享和降本增效。产业升级催生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钢铁行业也经历了阵痛转型过程:从2015年的发展滞缓,到2016年在供给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丁怡帆   曹慧平  
社会信用作为制度环境的核心构成,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作用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决策优化效应和资源虹吸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形成的制度型信任与方言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关系型信任在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呈现出替代效应,即制度型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关系型信任的不足。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为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帆   董松柯   刘希章   李娜  
国有资本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国有资本入驻民营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行为,还可以通过打破民营企业发展桎梏以赋予企业创新活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工业企业与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国有资本入驻对民营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入驻后可有效减少民营企业污染排放,并且该减排效应在大规模企业、非战略性行业与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入驻既可以通过放松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将自身所承担的政策性社会目标融入民营企业中,以强化民企的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在“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责任效应”共同驱动下实现污染减排。特别的,虽然国有资本入驻不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但国有资本入驻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有助于推动民企实现生产效率与绿色化的兼容发展。本研究为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治理与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万利  徐细雄  
不同于传统"产权论"和"竞争论"观点,从决策理论视角考察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数据为样本,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10]17号)为切入点,研究此项不涉及民营企业的决策制度变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能显著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且相较于缓解投资不足,集体决策制度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抑制过度投资;党组织治理的嵌入程度越深,集体决策制度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效果越明显;与地方国企相比,集体决策制度对中央国企投资效率的改善效果更突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潘梓桐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及三批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此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考虑企业层面及OFDI区位特征因素后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借助数智化要素投入效应、服务化产出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OFDI发挥促进作用。使用行业层面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低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具有促进作用,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则会产生挤出效应。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外包对数字化投入程度较高及较低的两类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亦会产生负向影响:前者同样表现为挤出效应,后者则表现为数字化投入较低的制造业企业对服务外包政策的响应不足。本研究对高水平开放下“两业融合”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多元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峰  
最近这段时间,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层层重压,主要是因为证券市场频频爆雷——上市公司越来越隐蔽的系统造假行为,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又该如何解决?结合工作经验,笔者拟提出一些来自于基层一线的意见建议,以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利  姜艳峰  
本文以纳入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处理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别从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视角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具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中央企业和行政垄断行业企业相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地方国有企业、非行政垄断行业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但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类别未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证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能够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能够通过治理管理层的代理行为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万利  徐细雄  同小歌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三重一大"制度意见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不受该意见影响的非国有企业相比,"三重一大"意见实施后国有企业绩效显著提高。渠道分析表明,"三重一大"意见主要通过改善国企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国企投资效率及并购绩效等渠道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党组织治理的嵌入程度越深,"三重一大"意见对国企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客观评估"三重一大"意见的实际执行效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先明  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运用2011—2015年中国深沪A股410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化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国际化深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先明  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运用2011—2015年中国深沪A股410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化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国际化深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连超  孙帆  毕茜  刘强  
环境保护费改税作为中国环境税制的重要改革,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契机,基于2013-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提升作用不断增强。进一步探索影响机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主要通过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考虑制度环境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在市场制度和金融制度较差的企业中更显著。探讨经济后果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通过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短期绩效,但是不能明显改善企业长期绩效。可见,环境保护费改税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政府仍须继续完善环境税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健峤  王雅琪  邓祎璐  陈运森  
股票市场的持续开放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但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尚未深入。陆港通的分步实施为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了干净的实验环境,文章基于陆港通分步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这一作用在两权分离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信息环境较差及融资需求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