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5)
- 2023(10102)
- 2022(8509)
- 2021(7812)
- 2020(6244)
- 2019(14398)
- 2018(14316)
- 2017(26967)
- 2016(14870)
- 2015(16376)
- 2014(16396)
- 2013(15988)
- 2012(15413)
- 2011(14256)
- 2010(14873)
- 2009(13847)
- 2008(13747)
- 2007(12523)
- 2006(11921)
- 2005(11254)
- 学科
- 济(64586)
- 经济(64509)
- 管理(39547)
- 业(37765)
- 企(30717)
- 企业(30717)
- 中国(22609)
- 地方(20093)
- 农(20047)
- 业经(17608)
- 方法(16852)
- 制(16677)
- 财(15294)
- 数学(14101)
- 数学方法(13864)
- 银(13750)
- 银行(13718)
- 行(13433)
- 农业(13225)
- 融(13203)
- 金融(13203)
- 学(12683)
- 策(11764)
- 贸(11543)
- 贸易(11529)
- 发(11519)
- 体(11231)
- 易(11107)
- 地方经济(10931)
- 环境(9801)
- 机构
- 学院(210216)
- 大学(207763)
- 济(88969)
- 经济(86890)
- 研究(85179)
- 管理(73603)
- 中国(66319)
- 理学(60285)
- 理学院(59501)
- 管理学(58486)
- 管理学院(58069)
- 科学(50668)
- 京(47174)
- 财(45213)
- 所(45045)
- 研究所(40179)
- 农(39848)
- 中心(37520)
- 江(36387)
- 财经(32424)
- 北京(31284)
- 农业(30889)
- 院(30852)
- 范(30509)
- 师范(30146)
- 业大(29714)
- 经(29280)
- 省(28925)
- 州(28678)
- 经济学(26542)
- 基金
- 项目(127151)
- 科学(99074)
- 研究(95917)
- 基金(88469)
- 家(77927)
- 国家(77174)
- 科学基金(64188)
- 社会(58782)
- 社会科(55576)
- 社会科学(55564)
- 省(51008)
- 基金项目(44527)
- 教育(43975)
- 划(43459)
- 自然(39999)
- 编号(39422)
- 自然科(38982)
- 自然科学(38969)
- 自然科学基金(38264)
- 资助(37323)
- 成果(34613)
- 发(34025)
- 课题(30258)
- 重点(29700)
- 部(27690)
- 发展(27474)
- 展(26990)
- 创(26368)
- 性(24938)
- 创新(24676)
共检索到361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银温泉 董彦彬
自1978年开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体制特征,即一方面是体制一直未理顺、缺乏活力的国有部门,另一方面是体制相对正常、充满生机活力的非国有部门。国有部门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4年的34.1%,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非国有部门所占份额则从1978年的22.4%上升到1994年的65.9%。这样,中国经济就出现了两大板块,非国有部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特征,中外不少经济学家已作了大量分析(如吴敬琏,1992;Norton,1995)。本文的目的不是分析这两部门制度特征本身,而是以此为起点,分析两部门的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司政 龚六堂
分权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非国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则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表现,于是分权能否促进,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基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财政分权对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特征,说明分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促进非国有制经济部门成长,但过度的分权也会抑制其发展。本文的结果也为理解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视角。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非国有制经济 市场化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红娜 薛雁翔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各行各业的共同任务 ,更是外汇管理部门的重大职责。大连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 ,国企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运行质量。本文通过对大连国企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 ,就如何在现行法规政策框架内 ,充分发挥外汇管理部门职能作用 ,为国企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汇环境 ,提出了颇具实用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外汇管理 国有企业 改革和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迎秋 刘霞辉
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趋势性展望。城镇集体经济可望在转型转制基础上迎来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外资企业将沿着进一步增加经济技术投入、提高产出技术含量的方向继续平稳快速发展等。
关键词:
非国有经济 改革与发展 30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本文试图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在一个简化了的动态模型中加以系统地分析。文章指出 ,动态地看 ,体制转轨的根本问题就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在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国有经济的增长率的“基本假定”下 ,体制转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不是改革国有经济 ,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不仅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形成 ,而且也是由于它创造出使国有经济得以改革的更有利的条件。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它们若不改革 ,就还要占用大量资源 ,而且是要从非国有经济转移资源作为事实上对国有经济的补贴。这种补贴在过去一个时期主要体现在银行...
关键词:
体制转轨 非国有经济 动态理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及相关财经政策研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研究”课题组长期以来,人们对非国有经济的理解比较模糊,往往将其视作非公有经济或私有经济。其实非国有经济是相对国有经济而言,国有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成份都可称为非国有经济。建国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馥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田春生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 和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国有企业的份额大大下降,目前只有1000家左右的大型国有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非国有经济”,包括民营和私营企业、股份公司、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合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仁章 靳玉英 肖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东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颖一 许成钢 董彦彬
1.引言 近来,经济学家们又恢复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兴趣,1979-1991年的十三年间,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经济的总体实绩比它自己过去的记录要好,比同等发展水平上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好,也比东欧和前苏联要好(不管在1989年剧变之前还是在其后)。从理论和政策角度看,中国与众不同的改革战略(不同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及其突出的改革成就特别令人感兴趣,同时,也令人迷惑不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