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0)
- 2023(6076)
- 2022(5054)
- 2021(4762)
- 2020(4029)
- 2019(9238)
- 2018(8985)
- 2017(17737)
- 2016(9691)
- 2015(10973)
- 2014(10804)
- 2013(10475)
- 2012(9539)
- 2011(8527)
- 2010(8664)
- 2009(8528)
- 2008(8812)
- 2007(8016)
- 2006(7166)
- 2005(6835)
- 学科
- 管理(42626)
- 业(40064)
- 企(39789)
- 企业(39789)
- 济(38871)
- 经济(38777)
- 财(20849)
- 方法(17829)
- 务(16231)
- 财务(16210)
- 财务管理(16187)
- 企业财务(15668)
- 数学(15463)
- 制(15445)
- 数学方法(15342)
- 业经(11432)
- 体(11275)
- 体制(10153)
- 中国(7990)
- 农(7580)
- 银(7321)
- 银行(7314)
- 融(6893)
- 金融(6891)
- 行(6804)
- 划(6787)
- 技术(6178)
- 企业经济(5925)
- 公司(5709)
- 税(5603)
- 机构
- 大学(142543)
- 学院(140743)
- 济(60757)
- 经济(59607)
- 管理(57688)
- 理学(49496)
- 理学院(49063)
- 管理学(48504)
- 管理学院(48233)
- 研究(42299)
- 财(36002)
- 中国(35487)
- 京(28599)
- 财经(27594)
- 经(25031)
- 科学(21678)
- 江(21021)
- 财经大学(20823)
- 所(20264)
- 中心(19521)
- 经济学(18944)
- 北京(18045)
- 商学(17453)
- 研究所(17425)
- 商学院(17325)
- 经济学院(16946)
- 业大(16553)
- 农(16471)
- 州(16317)
- 院(15433)
- 基金
- 项目(87823)
- 科学(71119)
- 基金(67248)
- 研究(65065)
- 家(56926)
- 国家(56489)
- 科学基金(50403)
- 社会(44368)
- 社会科(42247)
- 社会科学(42237)
- 基金项目(35547)
- 省(32379)
- 自然(32047)
- 自然科(31303)
- 自然科学(31296)
- 自然科学基金(30807)
- 教育(30319)
- 资助(27418)
- 划(27252)
- 编号(25183)
- 制(23300)
- 成果(21602)
- 部(21056)
- 重点(19470)
- 教育部(19048)
- 国家社会(18693)
- 人文(18582)
- 创(18581)
- 性(18118)
- 创新(17484)
共检索到216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好文 肖正根
国有股减持是跟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一是股权结构问题 ,即持股者的身份构成和股权集中度问题 ;一是股权的流通性问题。我们将之笼统地称为股权的制度安排 ,国有股减持说到底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变迁 ,因此 ,可以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来闸释国有股减持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权制度安排源于经济改革中的路径依赖 ;从制度均衡的角度看 ,这种制度安排是非均衡的 ,因而 ,变迁是必然的 ;由于利益摩擦、国家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变迁的时滞等问题 ,制度均衡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晶 汪燕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两项特殊制度的存在 ,即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划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同股不同价现象 ,将会对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运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有股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二是对国有股股东实现经济利益机制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国有股权 运作分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屈冬冬 杨兴全
本文从股权再融资视角,结合制度环境研究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问题。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及再融资程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正的影响,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成果从大股东侵占的角度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及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提供了一定证据。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股权再融资 过度投资 产权性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益兵 张海平 林波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特别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还不够完善,使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本文通过分类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丹蒙 夏立军
文章以我国2002-2004年度披露了R&D投入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性质、地区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投入对上市公司R&D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1)非国有控股(主要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没有显著影响;(3)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与政府科技专项拨款等投入没有显著关系,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显著依赖于政府科技专项拨款等投入。研究结果表明,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事R&D活动更多地依赖政府投入不同,非国有控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中仑 冯莉茗 宋增基
在中国目前转型经济的情况下,相关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以民营控股公司2005~2007年的样本为例,研究了民营控股企业在所有权安排时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的行为与所处制度环境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当地方产权保护越差、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及政府干预越大时,民营控股公司就越希望引入或保留国有股权,进而跟政府形成政治关联。本文研究从新的视角开拓了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
国有股权 政治关联 民营控股企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通过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考察了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缓解了无股权激励公司中的股利分配不足,另一方面矫正了股权激励公司中的高股利分配。上述研究发现,对于研究国有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从制度层面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育华
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保持第一大股东控制地位的条件下,提高其持股比例,降低他"掏空"激励的同时会造成他监督过度;降低其持股比例,则会增强其"掏空"激励。若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使其失去控制地位,则不存在"掏空"激励,但会造成他监督不足。因此,要想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不能人为集中或分散股权,而应该为第一大股东提供正确激励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双重委托代理 第一大股东 堑壕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长江 郑慧莲 严明珠 许静静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特征及其激励效应。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既存在激励效应又存在福利效应。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的改善,来增加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效果。激励型公司和福利型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本文以泸州老窖的股权激励方案为例,提出了如何设计合理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本研究的贡献在于首次系统地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总体特征,并根据标准区分激励型和福利型公司,为监管层的进一步监管和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股权激励计划 激励效应 福利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人杰 郝旭光
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管理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实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法》、《公司法》的修订,增强了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为实施股权激励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还会产生积极的政策和市场效应,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都具有推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鹏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上市 ,家族上市公司类似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引起了投资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首先从利益影响角度分析了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产生的溯源 ,提出“一股独大”的产生是基于家族股东作为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家族上市公司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存在不利于公众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缺陷 ,并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绩效上的低效率。本文就如何合理调整“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
家族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制度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国亮 王加胜
股权结构的分散性与国家股的大小呈负相关 ,与流通股的大小呈正相关。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结构分散性、经理人员拥有的公司股权大小、职工持股呈正相关 ,与国家股的大小、经理人员薪金等呈负相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小敏
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项对公司高管行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我国也不例外。自有关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思想传入我国之后,无论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在不停的探索如何在我国有效的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构建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探究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及实施现状,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一、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制度(一)摸索阶段的股权激励制度摸索阶段是指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恒 何文盛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关键词:
中国上市公司 控制权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杰 林爽 吴杰杰
公司带动社会发展,股权又承载着资本不断流动,其交易环境需安全,才能得到股民认可。股权流动带来诸多权利问题,善意取得制度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第三人权益得到保障。我国在2001年颁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就把股权善意取得写进法律,但是其规定不够全面。股权频繁变动,股权所带来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法条,给法官带来诸多麻烦,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中遇到的股权纠纷问题,以此得出我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公司法适用上的可行性结论。
关键词:
股权转让 善意取得 第三人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