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6)
- 2023(6151)
- 2022(5188)
- 2021(4735)
- 2020(4025)
- 2019(9006)
- 2018(8683)
- 2017(17483)
- 2016(9514)
- 2015(10618)
- 2014(10495)
- 2013(10107)
- 2012(9255)
- 2011(8084)
- 2010(8322)
- 2009(8258)
- 2008(8616)
- 2007(7959)
- 2006(7210)
- 2005(6925)
- 学科
- 管理(43567)
- 业(40218)
- 济(39859)
- 经济(39771)
- 企(39567)
- 企业(39567)
- 财(21665)
- 方法(16990)
- 务(16641)
- 财务(16624)
- 财务管理(16598)
- 企业财务(16063)
- 制(15236)
- 数学(14694)
- 数学方法(14619)
- 业经(11484)
- 体(11118)
- 体制(9924)
- 农(8237)
- 中国(8222)
- 银(7464)
- 银行(7459)
- 划(7332)
- 融(7159)
- 金融(7157)
- 行(6933)
- 技术(6346)
- 环境(6140)
- 企业经济(5907)
- 税(5722)
- 机构
- 大学(140418)
- 学院(138379)
- 济(61919)
- 经济(60769)
- 管理(56878)
- 理学(48651)
- 理学院(48269)
- 管理学(47816)
- 管理学院(47547)
- 研究(42105)
- 财(36844)
- 中国(34673)
- 财经(28093)
- 京(28037)
- 经(25397)
- 财经大学(21083)
- 江(20814)
- 科学(20055)
- 所(19742)
- 经济学(19479)
- 中心(19080)
- 北京(17646)
- 经济学院(17484)
- 商学(17208)
- 商学院(17082)
- 研究所(16863)
- 州(16054)
- 院(15398)
- 业大(15222)
- 农(15013)
- 基金
- 项目(84937)
- 科学(68991)
- 基金(65063)
- 研究(64698)
- 家(54546)
- 国家(54108)
- 科学基金(48386)
- 社会(44563)
- 社会科(42375)
- 社会科学(42361)
- 基金项目(34136)
- 省(31084)
- 教育(30090)
- 自然(29743)
- 自然科(29047)
- 自然科学(29040)
- 自然科学基金(28566)
- 资助(26243)
- 划(26032)
- 编号(25066)
- 制(23571)
- 成果(21741)
- 部(20780)
- 教育部(18964)
- 国家社会(18934)
- 重点(18828)
- 人文(18451)
- 性(18275)
- 创(18120)
- 课题(17074)
共检索到215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梅丹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的增加使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股权制衡对投资过度有制约作用;地方控股较中央控股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但不显著。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司 治理机制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昌国
本文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并探讨了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经理人员股权激励三个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⑴我国上市公司较大程度地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⑵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功能较弱;⑶法人控股公司的经理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比国有控股公司的相应机制更有效;⑷机构投资者持股机制不仅没有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反而加剧了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资本深化 进入管制 信贷干预 资本市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润平 李悦 杨英 张文静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以2002~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它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现有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对这种非效率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对如何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邬国梅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负债对过度投资有约束作用;非国有控股和现金股利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但影响有限;经理持股与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增量融资与投资显著正相关,且其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资本市场,使其能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功效。
关键词:
过度投资 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彦东
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这些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具体分析了高管的个人特征、公司的治理以及过度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就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高管个人特征对其的过度投资存在较为明显的作用,其中,学历、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任期均会对过度投资产生显著的不利的影响;在当前上市公司发展背景下,其内部的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健全,这也导致了公司的治理力低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
高管个人特征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水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
本文在指出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投资需求、公司治理机制对现金融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对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融资与其投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投资则存在着过度投资现象。
关键词:
投资需求 公司治理 现金融资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倩
我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现象凸显,亟待解决。在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背景下,可转换公司债券作为连接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桥梁,对于公司投资决策治理作用值得探讨。文章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视角,着力于探寻可转债发行对我国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的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于企业过度投资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可转换公司债券 治理效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付玉梅 张丽平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较为严重,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使过度投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关键词:
政府控制 治理环境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雪松 周晓苏 马如静
经理的机会主义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西方学者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研究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找到相应经验证据。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2)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相关制约机制是否有效,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2)现金股利、举借债务是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制约机制;(3)公司治理机制在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中基本有效,但是,独立董事并未发挥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莉 关宇航 顾春霞
本文突破委托代理理论,以控制幻觉理论为基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显著抑制了过度投资行为,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另一方面来自控制幻觉的减弱,缓解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董事会规模及股权集中度对过度投资行为不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公司治理基本功能的解读,完善了公司治理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干胜道 胡明霞
管理层权力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配置管理层权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抑制过度投资。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过度投资水平越低;(2)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制于管理层权力。在管理层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新建 南凤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其他政府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成。其公司治理存在: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和专业化水平低、经理服务市场缺乏和激励约束机制扭曲等共性问题。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可以从降低股权集中度;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完善人才、激励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监督机制 治理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曾泉 杜颖洁
政治联系是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本文手工搜集了国有上市公司2004~2008年期间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数据,采纳多维的政治联系度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联系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且政治联系的强度越大、过度投资的概率越大;相对于中央政治联系,地方政治联系显著的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进一步,过度投资行为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闫华红
一、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过度问题严重,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一个个"投资热"、"投资潮"的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的非效率性与盲目性。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卿
笔者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政府干预越多,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而地区的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法治和金融发展相比,政府干预是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更为基本的因素。这里的研究结果为正在兴起的"法与金融"文献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法治 金融发展 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