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3)
2023(11970)
2022(10073)
2021(9315)
2020(7451)
2019(17034)
2018(16812)
2017(31600)
2016(17654)
2015(19952)
2014(20337)
2013(19672)
2012(18575)
2011(16946)
2010(17387)
2009(15950)
2008(16393)
2007(15071)
2006(13711)
2005(13207)
作者
(49825)
(41089)
(40952)
(39045)
(26410)
(19670)
(18718)
(15963)
(15682)
(15295)
(14193)
(14010)
(13540)
(13302)
(13251)
(12704)
(12193)
(12097)
(11973)
(11894)
(10700)
(10091)
(10059)
(9610)
(9567)
(9407)
(9280)
(9226)
(8362)
(8030)
学科
(72233)
经济(72123)
管理(56262)
(50866)
(44416)
企业(44416)
(26142)
中国(25321)
(23327)
银行(23182)
方法(22371)
(21922)
(21801)
业经(20307)
地方(19542)
(19288)
数学(18475)
数学方法(18312)
(17528)
金融(17525)
(14919)
(14323)
财务(14285)
财务管理(14244)
(14015)
制度(14008)
企业财务(13640)
农业(12774)
理论(12337)
体制(12222)
机构
学院(247826)
大学(242025)
(100313)
经济(97848)
管理(89072)
研究(84941)
理学(73120)
中国(72836)
理学院(72280)
管理学(71218)
管理学院(70738)
(54979)
(52929)
科学(47332)
(43358)
(42415)
财经(40849)
中心(39874)
研究所(37740)
(36737)
(36660)
北京(34639)
(34478)
(33912)
师范(33585)
经济学(30638)
(30508)
业大(30071)
财经大学(29995)
技术(29256)
基金
项目(145156)
科学(114694)
研究(114468)
基金(101735)
(85818)
国家(84936)
科学基金(73398)
社会(71235)
社会科(67417)
社会科学(67405)
(59012)
教育(55572)
基金项目(52751)
编号(49056)
(48925)
自然(44119)
自然科(43070)
自然科学(43062)
自然科学基金(42302)
资助(41732)
成果(41193)
课题(36383)
(35947)
重点(33350)
(32763)
(32732)
(30757)
(30664)
(30196)
项目编号(29463)
期刊
(127634)
经济(127634)
研究(84581)
中国(64147)
(46452)
(42286)
金融(42286)
教育(39431)
管理(38841)
(35708)
学报(31644)
科学(30550)
技术(26302)
大学(25247)
学学(23362)
农业(22492)
业经(21986)
财经(21722)
经济研究(19179)
(18494)
职业(15859)
问题(15770)
(13830)
论坛(13830)
理论(12316)
(12247)
财会(11975)
现代(11831)
(11827)
会计(11732)
共检索到419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课题组  吕香茹  沈谦  
随着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价值需求,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话题。建立职业生涯管理的共赢模式是国际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成功经验。本着这一宗旨,本文提出员工职业发展设计要以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以实现个人追求与银行追求的一致性为原则,银行必须为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创造适宜的环境,设计全新的组织体制和业务运作模式,引导员工顺利度过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事业与银行业务经营的共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煊华  吴瑾  
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本文从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理论组成、如何建立教育培训体系、怎样促进教育培训体系良性循环等方面,对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教育培训体系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傅剑波  杜丹  卿涛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小样本测试、正式调查等方式,拓展了职业成长测量表,验证了大型商业银行员工职业成长的四个维度,即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提升、职业报酬增长、社会资本积累。本研究结合职涯资本理论对职业成长维度进行了拓展,提出了社会资本积累这一新维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职业成长四维结构模型拟合数据最优的结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剑锋  
我国已加人WTO,我国的金融业将按照承诺逐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除资本雄厚、经营管理方式先进对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压力外,最大的冲击可能是中间业务领域。所谓中间业务,就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代理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租赁、代理融通、咨询、银行卡等业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瑞忠  
当前,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其目标是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新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同在。因此,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快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实现个人银行业务工作发展的三个目标,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念鲁  
本文认为,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也是其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确保其数据的透明度,才能吸引境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走金融控股集团的道路,目前有三种选择,即集团改制上市、整体改制上市和部分分行分拆上市,但上市并不是股份制改造的终结,不能为上市而上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双杰  王娜  
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的员工努力程度不足,效率低下问题大大影响了银行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影响员工努力程度的因素可以从经济学理论角度以及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文章针对员工努力程度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沈广  陈思浩  
Enedis公司是法电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运营管理法国境内95%的配电网络。公司目前共有员工38507人,其中包括了约2000人的半工半读员工。人员分为三类:执行层员工(一线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干部层员工。其中干部占比15%,基层管理人员占比55%,一线人员占比30%。按性别分,男性员工28727人,占比78.5%;女性员工7868人,占比21.5%;按年龄分,25周岁及以下占比8.7%;25周岁至35周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敏  
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选择 ,金融控股公司这种组织模式能有效阻断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传递 ,有利于金融监管。在以商业银行为主导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行混业经营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利用兼并、收购、合并等手段构建金融控股公司 ,并进行规范和完善 ,还要注重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金融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了金融创新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分业经营制度逐渐式微,混业经营全面复兴,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日益成为全球混业经营的主流模式。加入WTO以来,在世界经济洪流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体系和运营模式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的核心一环,在维护国家经
关键词: 控股公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忠福  吴玉宇  
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如何构建经营发展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经营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构建经营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构建经营发展长效机制的四个着力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晔  黄勋敬  
笔者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普遍看重的激励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按注重程度高低排列依次为:薪酬、管理制度、同事关系、领导水平、晋升与培训、工作条件、工作本身、信息、奖励等。相比较而言,普通员工更看重“薪酬”的激励,而管理人员则更看重“管理制度”和“晋升与培训”的激励。激励机制所依托的制度形式中,薪酬制度是核心,而现行薪酬制度体系,“公平”不足和“透明”欠缺,使激励初衷难以完全实现,其根本在于未能很好地解决“为什么我不能当”和“为什么我不能做”的问题,为此,需要以“公平”和“透明”为原则,以系统化为准绳,以岗位职级认定为基础,以业绩价值管理为导引,进一步改进薪酬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