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8)
2023(8651)
2022(7289)
2021(6616)
2020(5503)
2019(12080)
2018(11602)
2017(21624)
2016(11324)
2015(12362)
2014(11524)
2013(10962)
2012(9949)
2011(8829)
2010(9046)
2009(8108)
2008(7840)
2007(7163)
2006(6145)
2005(5208)
作者
(30802)
(26032)
(25580)
(23893)
(16304)
(12407)
(11519)
(9779)
(9661)
(8903)
(8742)
(8680)
(8229)
(7946)
(7759)
(7749)
(7683)
(7654)
(7369)
(7185)
(6222)
(6199)
(6048)
(5873)
(5681)
(5640)
(5563)
(5549)
(5172)
(5105)
学科
(47303)
经济(47266)
(38680)
管理(37020)
(33514)
企业(33514)
方法(18379)
技术(16759)
数学(15739)
数学方法(15613)
地方(13329)
中国(12819)
(12078)
技术管理(12065)
业经(11387)
(9703)
农业(8480)
(8403)
地方经济(8367)
(8014)
(7895)
环境(7445)
理论(7232)
(7071)
金融(7070)
(6939)
(6929)
贸易(6922)
银行(6915)
(6711)
机构
学院(153314)
大学(152923)
(64755)
管理(63847)
经济(63580)
理学(56081)
理学院(55396)
管理学(54653)
管理学院(54313)
研究(50885)
中国(37001)
(31201)
科学(31072)
(27271)
(24252)
(23547)
中心(23504)
(23157)
业大(22528)
研究所(22333)
财经(21826)
(20737)
师范(20547)
(19870)
经济学(19317)
北京(18804)
(18757)
农业(18318)
(17993)
商学(17466)
基金
项目(111227)
科学(90891)
研究(82386)
基金(81785)
(72327)
国家(71304)
科学基金(62436)
社会(55316)
社会科(52648)
社会科学(52633)
(45822)
基金项目(44257)
自然(39186)
自然科(38358)
自然科学(38348)
(37733)
自然科学基金(37714)
教育(37631)
编号(31738)
资助(30365)
(30000)
创新(26943)
(25368)
重点(25296)
成果(24562)
(23986)
国家社会(23520)
课题(22366)
(21506)
(21168)
期刊
(69303)
经济(69303)
研究(43441)
中国(33395)
管理(25483)
科学(22902)
学报(22240)
(20607)
(20598)
教育(19007)
大学(17282)
学学(16227)
农业(14368)
技术(14051)
业经(11731)
(11503)
金融(11503)
经济研究(11314)
科技(11004)
财经(10229)
(9000)
(8895)
技术经济(8845)
问题(8287)
(7853)
(7709)
论坛(7709)
商业(7417)
资源(7206)
(6977)
共检索到223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周婕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高新区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两种渠道助力区域创新。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设立国家高新区对相邻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佘硕  王巧  姚志  
立足于探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属地省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实际驱动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高新区设立驱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3个作用机理,即集聚驱动、结构驱动和规模约束驱动;其次,构建了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基本格局及区域差异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核密度估计结果也显示中国绿色创新水平省域差异日益扩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最后,以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采用面板Tobit模型验证高新区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但高新区发挥实际作用还依赖于经济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新区设立对东部省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果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应启示与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张路娜  王胜光  
创新国际化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6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以创新主体交互、创新活动融入、创新资源流动、创新绩效提升为本质特征;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高,中西部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家高新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政策质量等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周  姚婳  桂彬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组织构成分析,构建了不同结构形态下的网络组织结构演变模型,并运用结构洞理论,从知识流动角度剖析了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的区域集聚创新机理和发展机制,提出了基于网络组织结构优化和要素互补的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刘芳  刘天森  
基于我国233个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检验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并从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层面分析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引入空间集聚作为调节变量,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视角分别探讨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有关,表现为国家高新区对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特大型城市;对二线和三线城市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四线和五线城市,但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低于四线和五线城市。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结果表明,要素集聚显著正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则显著负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扩展了国家高新区驱动效应的传导机制,也为探索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亚  戴宏伟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董姗  张爱美  唐方成  
在测度我国30个省域近10年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和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绩效"拟合模型,基于Q型聚类法证实不同类型区域溢出效应均存在门槛值,并得出我国创新要素集聚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已形成多层次的分布格局,区域之间的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而是呈现倒"U"型趋势;在不同的集聚水平层级下,创新要素集聚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门槛值存在差异;当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达到门槛值时,创新绩效最大,此时为最优集聚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在科学界定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典型特征归纳为科技要素聚集、战略先导示范、双重循环渐进、主体功能转换四个方面,并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双四"结构及其四大子网络。同时,详细阐述了"双四"结构模块及要素构成,并参照结构的时序进程逐一分析了"十六要素"间的关联表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丽娜  张惠东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传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向创新要素数量与网络化程度转变。从来源看,区域创新源于区内自主创新与区外创新溢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受创新要素禀赋条件的影响,集聚经济因素通过空间外部性作用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与水平。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间依赖产生区间创新溢出;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创新的国际溢出,都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集聚经济与创新溢出皆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强化集聚经济效应,构建开放式创新环境,提高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创新溢出效应,并促进企业价值网与区域创新网"两网合一",降低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京雷  赵静  陈升  
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是观测我国创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和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对我国国家高新区的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主要城市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规模效率均值高于纯技术效率均值;虽然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正,但由于技术进步的迟滞效应,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城市科技财政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扩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金融发展水平与优化城市科技财政支出等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云霏  
本文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的案例,对全国高新区发展情况中的经验、做法、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