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8)
- 2023(7057)
- 2022(5903)
- 2021(5430)
- 2020(4492)
- 2019(9868)
- 2018(9724)
- 2017(17633)
- 2016(8971)
- 2015(9891)
- 2014(9090)
- 2013(8484)
- 2012(7921)
- 2011(6986)
- 2010(7261)
- 2009(6626)
- 2008(6501)
- 2007(6325)
- 2006(5564)
- 2005(4574)
- 学科
- 管理(34092)
- 业(32129)
- 济(30551)
- 经济(30519)
- 企(28947)
- 企业(28947)
- 技术(15897)
- 技术管理(11622)
- 中国(11465)
- 环境(10617)
- 农(10040)
- 业经(9243)
- 方法(9137)
- 划(8535)
- 财(8289)
- 地方(8268)
- 数学(6679)
- 数学方法(6603)
- 农业(6511)
- 制(6434)
- 理论(6430)
- 和(6192)
- 学(6188)
- 银(5917)
- 银行(5911)
- 融(5877)
- 金融(5877)
- 行(5711)
- 策(5637)
- 发(5489)
- 机构
- 学院(116626)
- 大学(115641)
- 管理(47929)
- 济(47587)
- 经济(46573)
- 理学(40502)
- 理学院(40080)
- 管理学(39580)
- 管理学院(39339)
- 研究(38942)
- 中国(29765)
- 京(24584)
- 财(22272)
- 科学(22019)
- 江(19331)
- 中心(18945)
- 所(17850)
- 财经(16712)
- 范(15962)
- 研究所(15916)
- 师范(15840)
- 北京(15513)
- 州(15346)
- 经(15179)
- 农(14874)
- 院(14773)
- 业大(14585)
- 经济学(13941)
- 技术(13577)
- 商学(13087)
- 基金
- 项目(79755)
- 科学(64569)
- 研究(63465)
- 基金(56431)
- 家(49257)
- 国家(48343)
- 科学基金(42492)
- 社会(41408)
- 社会科(39143)
- 社会科学(39129)
- 省(33412)
- 基金项目(30098)
- 教育(28889)
- 划(26984)
- 自然(25316)
- 编号(25221)
- 自然科(24724)
- 自然科学(24717)
- 自然科学基金(24320)
- 创(23602)
- 创新(20871)
- 成果(20646)
- 资助(20524)
- 课题(18584)
- 发(18076)
- 重点(18046)
- 国家社会(17207)
- 部(16960)
- 制(16818)
- 业(15946)
共检索到188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云霏
本文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的案例,对全国高新区发展情况中的经验、做法、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 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2006年6月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阐述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摘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婷 菅利荣 王迪飞 钞锦龙
在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建立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和东北部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最高,中部居中,东部最低;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较高;大部分高新区属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出板块,珠三角高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自主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典型的凝聚子群特征;各高新区在不同网络层次中扮演不同中间人角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勇 陈晓欣 丁焕峰 梁洁莹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实践,肩负着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学界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否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使用2013—2019年106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布局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则不显著;无论是单城布局还是多城布局,两种类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单城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大于多城布局。(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造创新高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松 胡树华
本文以2003-2008年的国家高新区数据为依据,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强弱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了国家高新区的马太效应及其空间方向,并对应地规划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近6年间国家高新区整体趋势上存在马太效应,并表现在南方-北方和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两个方向上,沿海-内陆方向上未显现;但就平均极化水平而言,发达城市-次发达城市方向跃沿海-内陆方向跃南方-北方方向。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选定北京、长春、上海、西安、武汉、广州或深圳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考对象,形成了近"十字"型的空间布局。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马太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具恒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灿明 段进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创新立国的主导产业。以昆山高新区为例,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视角,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以及制度创新等八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京雷 赵静 陈升
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是观测我国创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和曼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index),对我国国家高新区的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主要城市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规模效率均值高于纯技术效率均值;虽然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正,但由于技术进步的迟滞效应,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城市科技财政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扩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城市金融发展水平与优化城市科技财政支出等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关键词:
熵指数 效率差异 DEA方法 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张路娜 王胜光
创新国际化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6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以创新主体交互、创新活动融入、创新资源流动、创新绩效提升为本质特征;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高,中西部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家高新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政策质量等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杜斌 王平
本文利用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维度的路径嵌入,分析市场导向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此外,从中观层面对市场导向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并通过路径嵌入式模拟仿真对SD模型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协同激励对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均增长率为2%;(2)用户需求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递减特征,其中较低和中等水平的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效率提升程度最为突出;(3)竞争驱动和主体职能协同都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竞争驱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胡维丽 程慧平 解佳龙
本文从创新资金、创新人员、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四个维度,构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转换效应模型。以获利能力为目标,分析得出国家高新区创新资金与技术正向协同、创新人员与市场反向协同的结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协同性较强,创新产出协同性较弱。以出口创汇为创新绩效,以技术收入为创新转化绩效,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可知,国家高新区年均创新效率高于创新转化效率,但均低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协同转换能力有待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