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0)
- 2023(6473)
- 2022(5449)
- 2021(5173)
- 2020(4308)
- 2019(9954)
- 2018(9579)
- 2017(19826)
- 2016(10509)
- 2015(11485)
- 2014(11593)
- 2013(11494)
- 2012(10887)
- 2011(9728)
- 2010(9680)
- 2009(8860)
- 2008(8868)
- 2007(7883)
- 2006(7057)
- 2005(6658)
- 学科
- 济(45950)
- 经济(45902)
- 业(27490)
- 管理(24666)
- 方法(23512)
- 企(22067)
- 企业(22067)
- 数学(21604)
- 数学方法(21468)
- 银(18906)
- 银行(18761)
- 行(17503)
- 制(16223)
- 财(12873)
- 融(12550)
- 金融(12550)
- 中国(11720)
- 农(10203)
- 度(9799)
- 制度(9793)
- 业务(9609)
- 学(9289)
- 贸(9086)
- 贸易(9076)
- 易(8909)
- 地方(8375)
- 银行制(8294)
- 业经(7660)
- 务(7466)
- 财务(7460)
- 机构
- 大学(148495)
- 学院(144793)
- 济(68190)
- 经济(67002)
- 管理(53543)
- 研究(52608)
- 中国(48121)
- 理学(45581)
- 理学院(45053)
- 管理学(44339)
- 管理学院(44069)
- 财(33936)
- 京(30767)
- 科学(29772)
- 财经(27288)
- 所(26852)
- 农(26201)
- 经(25114)
- 中心(25015)
- 研究所(24387)
- 经济学(23907)
- 银(23721)
- 银行(22807)
- 经济学院(21843)
- 江(21740)
- 行(21151)
- 财经大学(21029)
- 农业(20741)
- 业大(20088)
- 融(19739)
- 基金
- 项目(96008)
- 科学(76272)
- 基金(73712)
- 研究(66524)
- 家(66035)
- 国家(65136)
- 科学基金(55101)
- 社会(45117)
- 社会科(43116)
- 社会科学(43104)
- 基金项目(38034)
- 自然(35730)
- 自然科(34964)
- 自然科学(34953)
- 省(34906)
- 自然科学基金(34420)
- 资助(31805)
- 教育(30423)
- 划(30019)
- 编号(23618)
- 部(22642)
- 重点(22036)
- 国家社会(20094)
- 发(19974)
- 教育部(19749)
- 创(19721)
- 成果(19718)
- 性(19314)
- 科研(18910)
- 创新(18632)
共检索到228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子明 张宗益
本文以内生货币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石,分析了中国超量货币产生的理论原因。通过一个静态均衡模型我们发现:其一,在完全竞争的银行体系中不存在货币超量发行的机制。其二,国家对金融体系特别是国家银行隐性补贴,以及国家银行垄断的银行结构是中国超量货币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其三,模型还证明银行垄断和国家补贴是造成银行机构过度扩张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分析了国家补贴造成贷款过度增长的新机制,并指出超量货币增长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它的后果是国家负债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累积。
关键词:
货币化 银行结构 国家隐性补贴 币存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康书隆 董剑峰
地方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积累了大量的隐性债务,释放被隐性债务占用的信贷资源,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振地方经济。本文借助2018年6月央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抵押品扩容政策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将符合规定的城投债纳入抵押品范围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的经济增长,该结论不受变量设定和干扰性因素等影响,并通过了平行趋势与安慰剂检验。进一步研究表明,抵押品扩容通过释放隐性债务占用的信贷资源,能够显著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促进企业的投融资,提高企业劳动力雇佣数量和员工薪酬,并有助于扩大内需,改善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本文的启示在于,抵押品框架下的新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地方隐性债务渠道,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的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峰
与以往的文献不同,本文在研究我国银行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充分考虑了政府的主导因素。文章首先通过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下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中介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政府干预银行中介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这种负效应主要是通过政府对银行规模的干预来实现的;同时我们发现银行中介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通过增加银行中介规模更加有效。
关键词:
隐性担保 银行中介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涛
2007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央行不断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显著回落。然而,货币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如何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已成为当前央行面对的重大课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冲 叶茜茜 丁剑平
利用全球182个经济体1999—2021年月度汇率数据,本文构建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的货币“隐性锚”指数(HAI),并对五种货币“隐性锚”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美元“隐性锚”指数始终处于第一位,且近年来进一步提升,2021年达到45.806%;第二,人民币“隐性锚”指数呈倒U形发展,2021年年末人民币以11.892%的“隐性锚”份额超过日元(8.093%)和英镑(11.038%),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23.171%)的第三大“隐性锚”货币;第三,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和采用非浮动汇率制度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第四,网络外部性是影响货币“隐性锚”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升的人民币汇率以及稳步开放的资本账户水平均有利于人民币“隐性锚”指数提升,加之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未来的网络外部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的研究对全面认知货币“隐性锚”分布、构建较全面的货币国际化指数、提升人民币“隐性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童云
以我国银行信贷余额、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长短期方程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我国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也发现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应的原因,但是反向却存在因果关系。并据此对我国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贷 货币供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德勇 杜亚斌 李鹏
以2013—2019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为样本,研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向好时,理财投资者降低风险补偿收益要求,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增加,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上升;严格的监管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意愿,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溢价下降;商业银行"刚性兑付"使得融资人违约风险对银行理财产品溢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机构需加强风险定价管理,建立逆周期风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增长率、M2增速及经济增长率的MS-VAR模型并选取1990~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区制下,区制2中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区制1中的作用效果,即货币扩张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减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而在货币紧缩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海虹
货币流通速度与隐性通货膨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海虹通货膨胀压力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差额,它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通货膨胀压力一物价上涨十短缺。可见,通货膨胀压力将主要以显性通货膨胀和隐性通货膨胀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我国的经济转轨中,特别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恒 周延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明国
结合我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充分吸收当代影响较大的发行货币理论的合理成分,立足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货币五重价值假说、货币七大功能假说、发行人民币两大功能—四大职能假说,并提出发行人民币的五大原则以及以实物商品为本位、发行人民币的双轨体制和双向机制、强调公益性驱动货币机制、由国有企业出售稀缺物资的回笼货币机制、多部门互动稳定人民币价值体制机制构想,从而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央银行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国强
本文基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非稳定面板数据计量方法研究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银行集中与经济增长存在面板协整关系,且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我国应该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银行准入限制,鼓励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提高银行集中度,以支持经济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银行集中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婕
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渠道有"低利率影响资产定价、收入和现金流"、"追求收益"等,我国政府对大银行提供隐性担保,由于大银行的经营行为有较大外部性,更可能在危机时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货币政策变动时,相对于小银行,其更倾向于追求高收益,具有更大的风险承担倾向。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风险承担提高,与其它银行相比,大银行的风险资产比例和不良贷款率提高较多。本文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大而不倒"现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央银行应该弱化其"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监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春生
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及制度变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三个因素,但长期以来货币需求研究较少考虑制度变量的影响。以银行机构及支付工具作为制度变量,从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制度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机构扩张及支付工具的改进节省了城镇居民的现金需求,从而推动了城镇储蓄存款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