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3)
2023(9381)
2022(8153)
2021(7622)
2020(6658)
2019(15575)
2018(14918)
2017(27870)
2016(15107)
2015(17454)
2014(17633)
2013(17578)
2012(16741)
2011(15072)
2010(15482)
2009(15108)
2008(14526)
2007(12911)
2006(11239)
2005(10350)
作者
(44253)
(36945)
(36808)
(35469)
(23510)
(17973)
(17238)
(14366)
(14191)
(13190)
(12699)
(12467)
(11851)
(11767)
(11749)
(11687)
(11297)
(10750)
(10745)
(10696)
(9204)
(9092)
(9025)
(8569)
(8550)
(8424)
(8249)
(8199)
(7488)
(7401)
学科
(64342)
经济(64271)
(42754)
管理(40316)
(34174)
企业(34174)
方法(30344)
(27276)
金融(27274)
数学(27135)
数学方法(26901)
(24579)
银行(24551)
中国(24382)
(23778)
(19294)
(18381)
(15140)
地方(14347)
(13813)
贸易(13804)
(13476)
(13467)
业经(13147)
农业(12473)
(12392)
财务(12365)
财务管理(12330)
企业财务(11762)
中国金融(11243)
机构
大学(219400)
学院(217034)
(95203)
经济(93248)
管理(81556)
研究(77501)
理学(69418)
理学院(68627)
管理学(67489)
管理学院(67084)
中国(65526)
(46507)
科学(45786)
(44968)
(39770)
(39387)
中心(38341)
研究所(36137)
财经(35455)
(32691)
业大(32214)
(32153)
农业(31140)
经济学(30522)
北京(29884)
(27985)
经济学院(27770)
师范(27675)
(27010)
(26534)
基金
项目(140920)
科学(109737)
研究(103079)
基金(102086)
(89527)
国家(88394)
科学基金(74184)
社会(65221)
社会科(61899)
社会科学(61878)
(54447)
基金项目(53728)
教育(46974)
自然(46695)
(46096)
自然科(45573)
自然科学(45559)
自然科学基金(44753)
资助(42810)
编号(42034)
成果(35132)
重点(32364)
(32051)
(30958)
(29377)
课题(28742)
创新(27538)
科研(27499)
教育部(27387)
国家社会(27212)
期刊
(101214)
经济(101214)
研究(66684)
中国(43499)
(35829)
金融(35829)
(35804)
(35585)
学报(34946)
科学(31092)
管理(27876)
大学(26105)
学学(24500)
农业(23317)
教育(20755)
技术(17784)
财经(17703)
经济研究(16784)
业经(15268)
(15143)
问题(13550)
(13414)
(12430)
理论(11920)
国际(11628)
世界(11338)
技术经济(11000)
统计(10894)
实践(10782)
(10782)
共检索到337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文章从先导性与免疫性两大维度构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选取KLR信号分析法,从先导性、免疫性与总体警情3个方面对我国1992~2011年金融安全的警情警度进行了动态定量测算分析。研究得出:1992~2011年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处于从重警、中警到轻警、无警逐渐上升的过程;依据我国金融安全警度值可将我国金融安全警情划分为有警时期(1992~2003年)与无警时期(2004~2011年)两个明显时期,其中有警时期包括重警度时期(1993年)、中警度时期(1992年、1994~1996年、1998~2001年)、轻警度时期(1997年、2002~2003年);2001~2011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本文从金融安全条件与金融安全能力两大维度构建了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调整的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在确定指标警限区间与安全等级评定基础上,通过功效系统法与线性综合加权法,对我国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进行了动态定量监测分析,并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原因解读。结果发现:(1)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表现出局部波动但整体上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从1992年的中度不安全(50.2分),到2001年的低度不安全(63.5分),再到2012年的中高度安全(77.7分);(2)1992-2012年来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可划分为两个明显阶段:1992-2000年为封闭探索型金融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文  
<正>2017年4月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守牢中国的金融安全疆域对于在实践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悦  闵亮  徐有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越高,金融安全越重要。本文遵循"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金融安全"的逻辑思路,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KLR信号法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基本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运行,但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张珍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为保持我国金融业稳定,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文章不仅构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还确定了相应的临界值和安全区间,并提出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最后实证检验了整个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促进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发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荣  沈悦  张珍  
文章借助于"熵"的概念,对AHP法(层次分析法)确定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初始权重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权重确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证研究表明,调整后的权重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设定提供前提条件和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建雄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和运作机制。文中强调了在国际金融动荡频繁、我国金融业调整和开放加快、体系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紧迫性。仅靠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对综合微观审慎指标 (基础指标 )、宏观审慎指标 (先行指标 )和市场指标 (中间指标 )全面监测 ,同时还必须有合理的运作机制作保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长全  杜斌  
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在金融安全方面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自然科学领域的预警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近期,美国大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波动带来巨大冲击,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变得更加频繁。对于我国来说,考虑到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亟需在开放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其中涉外金融安全管理即为核心内容之一。现有涉外金融领域的安全隐患在金融要素全球流动更加频繁的现在,各国都对涉外金融安全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祥勍  李源源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祥勍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家松  
鉴于目前关于外资参股银行业对金融安全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而非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本文在系统梳理印度、巴西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外资参股银行业对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外资参股虽然改善了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安全状况、外资机构尚未实质性地控制中国金融资源,中国可在适度保护的前提下继续开放银行业;然而目前中国外资参股政策的局限极易带来诸多金融安全隐患:侵蚀中资银行控制权、控制中资银行管理权、传导国际金融风险、恶化中资银行竞争环境和危及中国信息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宿景祥  
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生金融 危机,主因在于金融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目前我国正处在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性阶段,应尽快研究建立一套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以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风险依在 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趋频繁。据国外学者研究,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6年间,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斌卿  颜建晔  杨旸  张璞  
金融危机的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将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放在对危机的预见上,金融安全的监测和预警要比危机发生后的处理更为重要。在对金融安全内涵剖析的基础上,作者根据我国在开放条件下所面临的金融安全形势,构建了涵盖开放条件下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的预警系统,并利用神经网络对金融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建模,以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仿真和验证,并运用所构建的预警系统对2015年中国金融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判断。结果预估2015年我国金融系统基本安全,短期经济失速的可能性较小,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型和优化将为未来经济和金融发展注入更多内生增长动力,但同时需要重点防范由信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