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1)
- 2023(9448)
- 2022(8173)
- 2021(7646)
- 2020(6627)
- 2019(15541)
- 2018(14877)
- 2017(27656)
- 2016(14853)
- 2015(17187)
- 2014(17278)
- 2013(17204)
- 2012(16420)
- 2011(14716)
- 2010(15163)
- 2009(14757)
- 2008(14052)
- 2007(12500)
- 2006(10847)
- 2005(10044)
- 学科
- 济(61957)
- 经济(61893)
- 业(41944)
- 管理(39862)
- 企(33444)
- 企业(33444)
- 方法(29098)
- 融(28020)
- 金融(28018)
- 数学(26124)
- 数学方法(25908)
- 银(25759)
- 银行(25733)
- 行(24917)
- 中国(24335)
- 财(18910)
- 农(18013)
- 制(16386)
- 地方(13896)
- 贸(13259)
- 贸易(13249)
- 业经(13012)
- 易(12937)
- 学(12643)
- 农业(12248)
- 务(12144)
- 财务(12118)
- 财务管理(12078)
- 企业财务(11523)
- 中国金融(11300)
- 机构
- 大学(213178)
- 学院(211336)
- 济(92120)
- 经济(90157)
- 管理(79172)
- 研究(75403)
- 理学(67056)
- 理学院(66303)
- 中国(65536)
- 管理学(65165)
- 管理学院(64781)
- 京(45196)
- 科学(44583)
- 财(44262)
- 农(39046)
- 所(38662)
- 中心(38080)
- 研究所(35077)
- 财经(34677)
- 江(32111)
- 业大(31659)
- 经(31510)
- 农业(30925)
- 经济学(29547)
- 北京(28938)
- 经济学院(26871)
- 范(26607)
- 院(26461)
- 师范(26317)
- 州(25990)
- 基金
- 项目(137817)
- 科学(107105)
- 研究(100199)
- 基金(99876)
- 家(87933)
- 国家(86820)
- 科学基金(72766)
- 社会(63327)
- 社会科(60107)
- 社会科学(60086)
- 省(53331)
- 基金项目(52707)
- 自然(46112)
- 教育(45550)
- 划(45198)
- 自然科(45008)
- 自然科学(44994)
- 自然科学基金(44196)
- 资助(41529)
- 编号(40676)
- 成果(33848)
- 重点(31720)
- 部(31196)
- 发(30149)
- 创(28728)
- 课题(27886)
- 创新(26953)
- 科研(26950)
- 教育部(26587)
- 国家社会(26475)
共检索到331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本文从金融安全条件与金融安全能力两大维度构建了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调整的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在确定指标警限区间与安全等级评定基础上,通过功效系统法与线性综合加权法,对我国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进行了动态定量监测分析,并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原因解读。结果发现:(1)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表现出局部波动但整体上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从1992年的中度不安全(50.2分),到2001年的低度不安全(63.5分),再到2012年的中高度安全(77.7分);(2)1992-2012年来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可划分为两个明显阶段:1992-2000年为封闭探索型金融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文章从先导性与免疫性两大维度构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选取KLR信号分析法,从先导性、免疫性与总体警情3个方面对我国1992~2011年金融安全的警情警度进行了动态定量测算分析。研究得出:1992~2011年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处于从重警、中警到轻警、无警逐渐上升的过程;依据我国金融安全警度值可将我国金融安全警情划分为有警时期(1992~2003年)与无警时期(2004~2011年)两个明显时期,其中有警时期包括重警度时期(1993年)、中警度时期(1992年、1994~1996年、1998~2001年)、轻警度时期(1997年、2002~2003年);2001~2011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晓艳 张文妍 叶信岳 甘甜 韩项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全球可比性等优点,自1992年首次提出以来,得到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SCIE/SSCI数据库为基础,对近20年来有关生态足迹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阐释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揭示主要研究力量,呈现不同作者、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情况,分析主要国家的研究差异并探讨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研究发现:①加拿大生态经济学者Wackernagel是该领域重要的学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悉尼大学是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是在该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国研究机构;②美国是在该领域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均居首位的国家,中国虽然文献数量排第三位,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③该领域文献总量不多,但增长迅速,且国际合作呈显著扩大趋势;研究尺度日趋多元化且不断深入微观领域;研究方法日趋丰富与完善,与投入产出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及能值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是近期主要研究趋势,但不同国家的研究重点亦有所差异;④气候变化、碳足迹、生态足迹区域转移等将有可能成为生态足迹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富强 周玉琴 陈飞
基于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本文试从信息源的选取、专家选择、文本意见提取和指数合成四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的监测框架,并通过选择并挖掘数名财经专家意见验证其可行性。此外,通过选择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19个宏观经济指标建立传统金融安全指数,验证专家意见指数的灵敏性。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舆论构建的专家意见指数对金融安全进行监测具有可行性,并且灵敏性更强,为中央银行金融管理部门新型金融危机及时性决策提供一种思路参考。
关键词:
网络舆论 专家意见 金融安全 灵敏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莉 陈立文 王树强
本文借助河北省1995-2005年金融业的实际数据,选择了对河北省金融安全较有影响的16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分别代表银行业、宏观经济运行、保险业、通货膨胀四个公因子,通过计算河北省各年的综合指标得分,划分金融安全预警区间,构建了较为直观的河北省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最后,对河北省十余年的金融安全状况进行了简要评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源
信用评级关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充当了幕后"推手",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揭示了信用评级话语权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在关系。本文拟研究信用评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强信用评级监管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金融安全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宇
本文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V A R),然后选取指标分别对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这两个变量进行代理,继而在最优滞后期的条件下建立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俄罗斯股票市场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两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同时结合Grange因果检验的方法,分别对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股票市场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此综合判断俄罗斯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贸易开放程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首先带动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发展,俄罗斯金融体系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赤东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在国内外企业创新测度研究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监测指标体系,对2000—2012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但同时数据结果还表明了我国企业R&D积极性下降、R&D结构严重失衡、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司爱丽 徐德云
文章基于芜湖市1992-2012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构建了芜湖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芜湖市人均GDP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较高;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倒N"型、"同步"形态,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为保证芜湖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长江水资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近期,美国大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波动带来巨大冲击,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变得更加频繁。对于我国来说,考虑到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亟需在开放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其中涉外金融安全管理即为核心内容之一。现有涉外金融领域的安全隐患在金融要素全球流动更加频繁的现在,各国都对涉外金融安全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关键词:
金融安全 国家利益 利益博弈 金融霸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兵 张安军 薛珊珊
本文从产业安全、资源安全与外贸安全3个领域选取了8个重点指标,并通过指标依国别分解法对2006—2010年间美国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动态监测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在外商直接投资、有色矿业外贸依存度以及进出口集中度上均为高度安全状态,但需警惕美国在重点领域的资本控制、部分有色金属对美的过度依赖以及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的一边倒情形;(2)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综合外贸依存度与贸易反倾销摩擦中,中国均处于危机到重度不安全状态,应警惕美国对华的高新技术封锁控制、中美贸易摩擦纠纷案件;(3)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处于危机状态,警惕美方在石油产地干涉控制与国际价格波动对我国带来的间接损失风险;(4)...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祥勍 李源源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祥勍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张逸昕
本文对外资引入影响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提炼出了市场竞争效应、金融文化重构效应和金融监管倒逼完善效应三大积极效应,及资本外撤效应、外资母国风险传导效应和金融监管规避效应三大消极效应。采用61个国家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外资引入与一国银行业宏观市场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曲线极值点对应了消极效应不断放大并超出积极效应的临界点。倒U型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随一国发展发生动态变化,不同国家因制度文化等差异其倒U型曲线也各自不同。最后,本文基于该关系曲线,提出了适度提高银行业外资占比、健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制度和内外并举、双向开...
关键词:
银行业 外资引入 金融安全 宏观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