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4)
- 2023(8179)
- 2022(6683)
- 2021(6158)
- 2020(5285)
- 2019(11769)
- 2018(11340)
- 2017(21947)
- 2016(11517)
- 2015(12815)
- 2014(12740)
- 2013(12152)
- 2012(11201)
- 2011(9857)
- 2010(10462)
- 2009(10185)
- 2008(9230)
- 2007(8503)
- 2006(7671)
- 2005(7021)
- 学科
- 济(44115)
- 经济(44055)
- 业(35465)
- 管理(33314)
- 企(30055)
- 企业(30055)
- 融(27012)
- 金融(27005)
- 银(23848)
- 银行(23826)
- 行(23058)
- 中国(20015)
- 财(17250)
- 方法(17236)
- 数学(15262)
- 数学方法(15136)
- 制(14331)
- 务(12348)
- 财务(12311)
- 财务管理(12293)
- 农(12194)
- 企业财务(11912)
- 中国金融(11181)
- 地方(10794)
- 体(10335)
- 业经(9820)
- 农业(8519)
- 学(8281)
- 理论(8124)
- 体制(7605)
- 机构
- 学院(156742)
- 大学(156715)
- 济(67557)
- 经济(66102)
- 管理(57786)
- 研究(54598)
- 中国(49087)
- 理学(48603)
- 理学院(48124)
- 管理学(47314)
- 管理学院(47044)
- 财(36147)
- 京(32595)
- 科学(30339)
- 财经(28038)
- 所(27462)
- 中心(27265)
- 农(26378)
- 经(25376)
- 研究所(24602)
- 江(24192)
- 经济学(21586)
- 业大(21451)
- 财经大学(21013)
- 融(20839)
- 北京(20721)
- 农业(20496)
- 金融(20414)
- 银(20140)
- 州(19854)
- 基金
- 项目(101425)
- 科学(79579)
- 研究(75416)
- 基金(73816)
- 家(64978)
- 国家(63986)
- 科学基金(54319)
- 社会(48602)
- 社会科(46222)
- 社会科学(46208)
- 省(39737)
- 基金项目(38113)
- 教育(34548)
- 自然(33768)
- 自然科(32970)
- 自然科学(32958)
- 划(32916)
- 自然科学基金(32369)
- 资助(30870)
- 编号(30221)
- 成果(25792)
- 重点(23140)
- 部(22633)
- 发(21720)
- 创(21641)
- 课题(21577)
- 国家社会(20589)
- 性(20429)
- 创新(20193)
- 教育部(19814)
共检索到252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小云 景红桥 王伟
本文从分析国家金融体系差异性角度入手,讨论国家金融体系的差异对双边金融资产交易的影响,运用2001-2010年间39个投资国对52个东道国的双边金融资产投资数据进行国际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投资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经济体更倾向于持有权益类金融资产,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经济体更倾向于持有债务类金融资产;同时,无论是权益类还是债务类金融资产,均更倾向于配置到具有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东道国。本文最后基于中国目前状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青木
本文是以金融资产结构与金融体系效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承继诺思的“经济增长的关键是适应效率而非配置效率”思想 ,提出金融体系适应效率的学术性见解 ,分析金融资产结构与实质经济之间的适应关系 ,突出不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对经济的扰乱影响。进而 ,针对现实状况进行研究 ,对中国目前股市规模的发展作出了“冒进”的判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聪 张海云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风险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的差异、储蓄存款的差异以及股票投资比重和投资方式的差异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家庭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中国家庭长期收入水平较低导致的家庭财富总量偏低是影响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最根本因素,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欠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是导致我国家庭储蓄存款居高不下、股票等风险性资产投资较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中美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海云 王聪
过去十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中介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也随之发生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琴 曹斌 李玉婷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问卷(CFPS)数据,研究"大五"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其内在因果。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户主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后,外向性人格特征对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水平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严谨性人格特征对家庭持有储蓄资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神经质得分高的户主家庭持有较低的储蓄和风险金融资产;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得分较高的家庭倾向于持有储蓄和风险资产。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进行因果推断,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在控制选择性偏差后,进一步发现,高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户主家庭仍持有较多风险金融资产和储蓄。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家庭金融 基准回归 金融资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伟
本文通过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当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时,财富水平的高低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是居民决定是否持有一定数量风险资产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财富分布极不均等,交易成本的不对称是阻碍农村居民投资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在众多影响风险资产持有水平的因素中,高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超伟 万佳乐 秦海林
根据微观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收入结构对资产选择及投资组合有效性之间的异质性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及内生性检验研究表明: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其参与股票、基金与国债的概率就越高;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对于股票与基金两种风险资产并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对于基金与国债的显著性水平高于股票;财产性收入的占比对于三种资产在1%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家庭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有效性;其他三类收入比重的增加,均对投资组合有效性具有正向显著影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荣
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两类: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近年来,这两类金融体系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促成这种融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分析科技进步在其中的作用。本文认为,科技进步通过对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影响,从而改变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使得银行的重要性被削弱,市场机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键词:
金融体系 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 科技进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龙西安 朱正罡
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沟通居民储蓄与公司部门和在厂商之间分配投资资金,允许厂商和居民分担风险。然而,不同的国家却有不同的金融体系。据此,一批重量级的金融经济学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不同的框架、模型进行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华 李昕儒 宋檬 马小珂
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堵点”,有望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得以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差异,进而基于不同等级的数字鸿沟展开异质性讨论。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但明显更有利于城镇家庭,即城乡间存在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差距拉大的危险;分维度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也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且更有利于城镇家庭。(2)数字鸿沟是制约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城乡家庭都逾越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即数字金融发展要更好地促进城乡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其关键在于缩小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培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弥合“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振 臧日宏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风险态度、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越低。风险态度对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在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市场的参与概率,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一单位,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会降低10.5%。风险厌恶程度对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的金融教育投入对风险资产持有比重条件分布的影响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分位的要大于两端。文章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政...
关键词:
风险态度 金融教育 资产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维阿彻斯拉夫·M·夏夫苏科夫 熊爱宗 冯维江
全球金融是决定价格目标的核心力量,其将一国市场转变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引导资本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金砖国家是现代世界极富活力发展中国家的组合,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力量之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考验了金砖国家金融和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其巨额的外汇储备(包括黄金)、高效的危机应对计划,金砖国家成功克服了危机。这场危机再次证明了金砖国家的金融部门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参与是相当有限的。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的发展特点是金融风险的增长。金砖国家的金融部门仍然没有解决其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信性这些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增强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金融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全球金融 金砖国家 新兴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范红
一个创新型国家必定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更大程度发挥直接融资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民间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型经济。只有从融资结构、监管方式、金融创新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国的金融系统,才能使金融服务的重点真正转向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新 吴良刚
从资产组合视角出发,使用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01-2010年的投资型寿险保费数据对影响需求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居民收入提高,为对抗通胀而购买投资型寿险,这是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股票对投资型寿险需求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短期内消费者更关注投资型寿险的投资功能,长期内消费者会考虑其保障功能,但由于其投资功能较强,保障功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投资型寿险需求 投资功能 保障功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悄然改变着公众的投资理财行为。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下公众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变化与资产选择的基础上,构建基于CRRA(常数相对风险厌恶)期末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和VaR最小化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同时引入多目标优化的NSGA-Ⅱ遗传算法,并选择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互联网金融资产组合。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选择。(2)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金融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兼顾了"三性"的相对统一。(3)模型求解结果显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为低风险类资产60%左右、高风险类资产40%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