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4)
- 2023(17022)
- 2022(14665)
- 2021(13730)
- 2020(11269)
- 2019(25852)
- 2018(25734)
- 2017(48852)
- 2016(26536)
- 2015(29595)
- 2014(29566)
- 2013(29254)
- 2012(27331)
- 2011(24617)
- 2010(24837)
- 2009(22436)
- 2008(21802)
- 2007(19225)
- 2006(16949)
- 2005(15156)
- 学科
- 济(109545)
- 经济(109429)
- 管理(70582)
- 业(69080)
- 企(54975)
- 企业(54975)
- 方法(42767)
- 数学(36167)
- 数学方法(35756)
- 农(31907)
- 中国(31609)
- 地方(29842)
- 学(26267)
- 业经(26110)
- 财(23348)
- 农业(21412)
- 环境(19495)
- 制(19343)
- 贸(19074)
- 贸易(19055)
- 易(18342)
- 和(17938)
- 理论(17534)
- 技术(17532)
- 银(17364)
- 银行(17315)
- 融(17198)
- 金融(17195)
- 行(16657)
- 地方经济(15871)
- 机构
- 学院(372049)
- 大学(372040)
- 济(145113)
- 管理(142327)
- 经济(141812)
- 研究(133631)
- 理学(122284)
- 理学院(120748)
- 管理学(118637)
- 管理学院(117968)
- 中国(97897)
- 科学(85572)
- 京(81772)
- 所(68451)
- 农(66626)
- 财(65269)
- 研究所(62590)
- 中心(59815)
- 业大(58430)
- 江(55991)
- 范(52498)
- 北京(52085)
- 农业(52026)
- 师范(51936)
- 财经(51814)
- 院(49099)
- 经(47011)
- 州(45785)
- 经济学(42625)
- 师范大学(42050)
- 基金
- 项目(256436)
- 科学(200397)
- 研究(186493)
- 基金(183307)
- 家(161868)
- 国家(160242)
- 科学基金(135716)
- 社会(115577)
- 社会科(109354)
- 社会科学(109324)
- 省(101522)
- 基金项目(98066)
- 自然(88671)
- 自然科(86482)
- 自然科学(86457)
- 划(85893)
- 自然科学基金(84877)
- 教育(84098)
- 编号(76034)
- 资助(74260)
- 成果(61670)
- 发(58856)
- 重点(58169)
- 部(55061)
- 课题(53322)
- 创(53247)
- 创新(49662)
- 科研(48707)
- 国家社会(47034)
- 计划(46965)
- 期刊
- 济(167162)
- 经济(167162)
- 研究(111560)
- 中国(76568)
- 学报(63324)
- 农(61401)
- 科学(58269)
- 管理(52621)
- 财(47777)
- 大学(46910)
- 教育(44740)
- 学学(44005)
- 农业(42707)
- 融(32866)
- 金融(32866)
- 技术(31470)
- 业经(29541)
- 经济研究(26343)
- 财经(24393)
- 业(22865)
- 问题(21922)
- 图书(21299)
- 经(20927)
- 科技(19405)
- 资源(18495)
- 版(17987)
- 技术经济(17158)
- 商业(17102)
- 理论(16992)
- 现代(16968)
共检索到558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饶茜 汤尚颖
本文以生态环境、产业规模和居民生活三个维度来衡量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实证两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构建了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取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该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是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的助力;流通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成书 周世锋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科学开发的格局尚未形成。"两山"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正确理解"两山"理论,并以其为指导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应坚定不移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科学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快构筑"工商资本下乡、旅游客流进山"的畅通渠道,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试点试验并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成书 周世锋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科学开发的格局尚未形成。"两山"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正确理解"两山"理论,并以其为指导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应坚定不移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科学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加快构筑"工商资本下乡、旅游客流进山"的畅通渠道,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试点试验并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平 马艺鸣 曾先峰
文章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按照UNEP方法和DPSIR模型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的41个县(市、区)为样本,对其2011—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APIO模型研判其可持续性特征。结果显示:各三级指标对绿色发展贡献度差异明显,关键自然资本指标在研究期间变动微弱且贡献度较低,绿色发展主要靠经济发展带动;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呈现低层次的绿色发展水平和不稳定的生态保护效果;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水平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宋明洁 陈安 王璐瑶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该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婷婷
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逻辑条件,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县域人均GDP和植被覆盖率。机制分析表明,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和中央转移支付是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重要路径。该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主要由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成本和中央转移支付的补偿效果综合决定。总之,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县域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寻找交集,探寻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婷婷
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逻辑条件,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县域人均GDP和植被覆盖率。机制分析表明,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和中央转移支付是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重要路径。该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主要由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成本和中央转移支付的补偿效果综合决定。总之,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县域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寻找交集,探寻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谢泽明 胡凡
生态补偿是统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秦巴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其中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基础,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关键,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是前提,完善市场交易补偿是支撑,拓展生态补偿方式是抓手,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是保障,以期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参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秦巴生态功能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谢泽明 胡凡
生态补偿是统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秦巴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其中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基础,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关键,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是前提,完善市场交易补偿是支撑,拓展生态补偿方式是抓手,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是保障,以期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参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秦巴生态功能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还较小,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建议从影响居民心理因素并发挥生态补偿政策作用方面增强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毗邻的重点开发区作为研究区域,从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系统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法、引力模型、趋势移动平均模型等,对2006—2020年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系统差异比较、空间关联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陕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均值高于关中重点开发区、陕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间异质性明显。(2)关中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经济、社会强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弱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3)各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空间作用强度总和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高的拟合度,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具有带动作用。(4)预计2021—2025年,除个别城市,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点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但幅度均较小。基于高质量发展水平实际状态和未来趋势,区域间的联动、互助应更加灵活,探索形成高质量发展区支援低质量发展区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潇 张朝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毗邻的重点开发区作为研究区域,从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系统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法、引力模型、趋势移动平均模型等,对2006—2020年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度、系统差异比较、空间关联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陕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均值高于关中重点开发区、陕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间异质性明显。(2)关中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经济、社会强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弱于两个重点生态功能区。(3)各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空间作用强度总和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高的拟合度,高质量发展在区域间具有带动作用。(4)预计2021—2025年,除个别城市,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点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但幅度均较小。基于高质量发展水平实际状态和未来趋势,区域间的联动、互助应更加灵活,探索形成高质量发展区支援低质量发展区的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跃胜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是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县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随后,根据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原理,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博弈模型,利用博弈反应函数求出双方的最优选择,从而找出影响县级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和中央政府选择实质性监管的主要因素。为保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实施效果,中央政府在监管中既要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又要增强监管的规范性和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此外,中央政府要加大生态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从而降低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梁 张光强 霍学喜
文章采用分析居民生计状况的标准化工具方法——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居民的生计资本和可持续生计能力进行了分析。在对可持续生计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理论分析了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假设,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个基础变量的权重,得到居民的生计资本、面临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数值,并实证研究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最大,生态补偿政策对可持续生计能力具有显著直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